所谓“防御性”驾驶,叫法多少都有点书面化,我们换个词语就是“安全驾驶”技术。上世纪50年代,从西方开始流行,成效显著。在怒路症、交通拥塞以及新司机快速增长的今天,更能显出其意义。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防御性驾驶”。 1、防御性驾驶的目的首先要澄清的一点是:防御性驾驶并非是一门驾驶基础课。它的目的是为了让驾驶者能够在风险来临前,使自身位于安全区域,做出准确的判断,远离危险。 学习防御性驾驶,能够对路面上的车流情况,前方车辆的行驶轨迹,行人、路况和天气,一一分析,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和采取的行动提早做出决策。 2、五大关键技巧a) 15秒原则。所谓“15秒原则”,是指驾驶员能观察到的最远距离/车速>15秒。以50km/h的车速为例,维持15秒的引导时间,需要驾驶者能够看见最少208米远的物体。显然,该指标能够反映出驾驶员在现有的车速下,能够预判的区域。 活用该原则,我们也能对车速做出调整:假设在驾驶员最远只能看清300米左右的物体,那么按照15秒原则,车速不宜超过72km/h。 这样做的好处是,给大脑留出充分搜集信息和反应的时间。 b) 保持车距。主要掌握两点:一是跟车距离,二是看反光镜的频率。 选择合适的跟车距离,与车速有直接关系,一般情况下,要保证驾驶员有4秒的反应时间。比如,车速为100km/h行驶,跟车距离最好保持112米,当然,特殊情况下,这个反应时间还应该更长(8~10秒)。 反光镜能让驾驶者获得全方位的信息,最好每隔5~8秒能够看一次反光镜。看反光镜时,要能观察后方的车速,不要一扫而过。 c) 扫清视觉障碍。要养成眼神余光和中心视觉结合的驾驶习惯。使用余光,就是指驾驶员全角度观察路况,感知物体的存在,而对于可疑危险,需要进一步辨识的,则改用中心视觉辨识,注意时间不宜过长。 比如,通过信号灯路口时,不要盯着信号灯,要左右观察。 d) 预留避险空间。要想出现危险时能够应对,车辆的四周要预留足够的腾挪空间。 以下技巧能够帮助您获得更多的空间:
e) 彰显存在感。通过喇叭或者灯光让其它的道路参与者引起注意,能够很好地降低风险。但不要引起其它人的反感,比如夜间行驶开启远光灯。 总结:也许有些车友会觉得这套方法看起来很怂,但却能显著提高行车安全,对于新司机来说,这套方法,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将受益终身。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新司机必备宝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