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动抽筋并不是小事,请重视!

 李涣 2017-01-25

运动中,抽筋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相信很多喜欢运动的都经历过抽筋的。值得提醒的是,关键时刻抽筋可是要人命,比如在游泳、登山、潜水的时候。因此,学会如何正确处理抽筋和避免抽筋是非常重要的求生技能。

【什么是抽筋?】

到底什么是抽筋呢?抽筋其实就是肌肉痉挛,是指身体某部位的肌肉不自主地强力收缩,而且无法很快地放松的现象。抽筋的部位最常发生在小腿后侧、大腿后侧以及大腿的前侧。除此之外,包含脚、手指、手臂、腹部、甚至肋骨间的小肌肉都可能发生抽筋。

抽筋时,整块肌肉会变得坚硬,有时甚至可以看到皮肤下面有肌肉抽动的现象。肌肉痉挛的时间可能几秒钟后就消失,也有可能持续15分钟以上。若没有及时处理或是中断原来的运动,可能会在短时间内一再地反复发生。

造成运动时抽筋的真正原因到目前并没有定论,但一般相信这是由于许多因素相互影响而造成的。

【抽筋的现象及其原因:】

1、运动前缺乏足够的伸展运动;

2、肌肉因过度使用而疲乏;

3、在太炎热的气候下运动;

4、环境温度突然改变;

5、水分流失太多;

6、电解质不平衡;

7、运动姿势不正确;

8、情绪太过紧张;

9、饮食不均衡,药物的副作用等。

【如何应对打篮球时抽筋:】

运动时抽筋,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做肌肉反向持续牵拉,直至疼痛感消失为止。

1、股四头肌抽筋

如果身体还可以站立的话,试图用健侧单脚站立,以同侧手抓住抽筋一侧脚踝,屈膝伸展股四头肌,若有东西可以倚靠,尽量扶着支撑物,进行30秒至1分钟的伸展。若是抽筋严重到无法站立,可以采用就地侧卧位牵拉。

2、大腿后侧抽筋

以站姿身体前倾,伸展大腿后侧肌群,进行30秒至1分钟的伸展。若无法站立,可先躺下,慢慢牵拉大腿后侧。

3、小腿后侧抽筋

双手撑地,伸展小腿后侧,动作时注意要保持脚跟贴地,如果刚开始抽筋后脚跟无法落地,可缓慢下压脚跟。

上述三个部位是最容易发生抽筋的部位,如果你有同伴,也可以让同伴迅速帮助你进行牵拉,动作如下:

大腿后侧

附:比较常见的抽筋及其处理

1) 手臂抽筋时,轻轻拉直。

2) 腹部抽筋时,轻轻把腹部垫高拉直腹肌。

3) 小腿抽筋时,轻轻拉直脚板成直角。

4) 大腿前面抽筋时,轻轻用手腕放在膝盖后方,将腿往后弯曲,使大腿前面抽筋拉直。最简单就是蹲下。

5) 大腿后面抽筋时,轻轻将腿拉直。

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

很多人在打篮球运动的时候,都是由于前几天晚上睡眠不够,作息不正常,导致疲劳过度出现场上抽筋的情况,晚上睡觉时,也要保持一定的睡姿,不能长时间的积压小腿。

缺钙的话要适当进补

抽筋也是缺钙的一种表现,平时要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虾皮、牛奶、豆制品等。实际上缺钙只是一个诱因,如果在比赛中经常容易抽筋,建议适当调整身体状态,尤其是夏天打球,水分补充不及时,很容易透支身体,肌肉过度疲劳,抽筋是正常的。

运动前要先做热身

很多人打篮球的时候,不做热身运动就直接上场打球了,这样很不好,容易扭伤或者出现抽筋的情况,所以在开始运动前,先进行10-15分钟的热身会比较好。

打球时注意分配体能

打球要注意分配体能,注意节奏的变换,如果一直猛冲猛打,除非是经过专业训练,不然体能都是问题,就算不抽筋,也可能会出现其他疲劳性损伤。

抽筋时马上停止运动

在场上出现脚抽筋的情况时,就是身体在告诉我们已经运动过量,马上停止运动,不要勉强撑着,然后坐到地上,把腿伸直,脚尖往回掰,然后持续一段时间,感觉到没事的时候再松开。

抽筋发生时找别人帮忙

如果突然抽筋很痛的话,记得要找身边的人帮忙,在脚伸直脚尖往回掰的时候,让别人使劲的踢你的脚心,或者用脚踩小腿,直到抽筋的症状消失为止。

不时给抽筋部位进行按摩

抽筋过后,小腿抽筋部位还会有点酸痛,这时候可以找个地方坐着或者躺着,然后用手轻轻的捏小腿,或者不时给小腿抽筋部位进行按摩,这样也有利于抽筋症状的缓解。

最好不再回到球场上

很多人在经过抽筋的处理之后,又再次回到打球,这样是很不好的,很容易会引起再次抽筋的情况,可以在场边休息一段时间再回去,千万不要在逞强,以免对肌肉造成过度伤害。

回到家用热水泡一下脚

回到家后最好用热水泡一下脚,加快血液循环和缓解疲劳,对抽筋过后小腿的恢复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打球中应对肌肉痉挛的技能,你get了吗?运用以上技能,做自己的专属防护员吧!

文章来源于网络

end

过人 | 街球 | NBA | 教学

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