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未来往哪儿走?

 郑药师 2017-01-25


医院经过数年甚至十数年的发展与完善,克服和解决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虽然在整体上基本实现了后勤社会化的转型发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后勤服务公司经营管理能力不强

由于医院后勤社会化时间不长,缺乏经验积累,且医院后勤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一定时期内难以找到满足医院需求的专业管理后勤人员。从整体上看,整个行业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即使物业公司或集团总部具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也是少数和局部的,其领先的发展战略和管理理念难以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及时的应用,至医院层面,其管理的鞭长莫及便显露无遗。

 

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就笔者医院而言,共有社会化后勤职工830余人,所属工种有设备维护、水电维修、暖通、餐饮、驾驶、护送、保洁、绿化、陪护、外送等十余种,其中,大专院校毕业生为零,高中毕业生不足10%,初中毕业生不足25%,甚至有个别人员不会书写自己的姓名。即使给予专业培训,也收效甚微。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才能满足最基本的工作需要。


医院对后勤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

纵观国内大多数医院,其定位是医疗是医院的生命,科研是医院的基础,教学是医院的未来。这一定位无疑是正确的,无可厚非的。但往往忽视了医、教、研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后勤保障这一前提。因此,在后勤管理人员的培养和配备上不够充分,在后勤服务公司的选择上不够严格,在后勤人员的薪金待遇上有别于其他部门和工种。造成优秀人才不愿从事后勤管理工作,在岗人员不愿积极向上,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员择机离开。选择服务公司时过多考虑资金支出,致使较优秀的服务公司被拒门外。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大多数医院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医院后勤社会化的发展呈现出了不同的态势,特别是近年来后勤服务公司行业间的剧烈竞争,使得各后勤服务公司不断追求、发展和完善自我的项目品牌。竭力配以优质的资源,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医院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医改的不断进入,后勤服务公司为适应医院的发展,满足医院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改善服务功能。特别是后勤服务项目结合商业模式以获取产业附加值等方面的有益探索,势必将改变人们的劳动方式。如依托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信息技术配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式,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经营与管理服务,必将给医院带来资金投入更少、服务理念更新、服务质量更优的后勤服务效果。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医院后勤服务与管理将进入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互联网+”的应用,将使医院后勤服务的未来模式呈现新的特点。

服务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住行以外的教育和医疗正日益成为人们最为重要的消费需求,而在医疗消费时,人们对服务感观的需求最为直接,只有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不断转变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才能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具有专业化素质队伍、提供专业化服务成为必要。


品牌化经营与管理将逐渐形成

越来越多的后勤服务公司正日益摆脱同质化,追求企业细分市场的定位、形象与品牌的塑造,追求客户的长期依赖与忠诚。某种程度上讲,特定的品牌必将与特定的细分市场(即特定的目标消费群体)相联系,医院后勤服务本身就是物业服务的一个细分市场,为品牌化经营提供了市场基础。目前,国内已涌现出一批在医院后勤服务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和良好口碑的后勤服务企业。

 

服务不断扩展延伸

发展医院后勤服务的延伸服务,既是市场的需要,也是服务企业的生存之道,更是提升服务质量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例如导医、专业陪护、智能车库管理等。延伸服务已成为医院后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潜在着较大的商机。

 

医院后勤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将是专业化、智能化、品牌化与商业化,且其发展步伐将越来越快,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经过一定时期的大浪淘沙,必将出现一批专业技术水平高、服务理念新、服务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的优质企业,为医院的医、教、研和管理的有序开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资料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汪新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