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angbailing 2017-01-27




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古人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确实如此。这种读书方法,不是掌握知识就够了,而是要按照孟子讲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实实在在地反省、改正自己的缺点,改变自己,掌握袁了凡先生“命自我立”的本领。既然命自我立,所以试图通过改变他人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是行不通的。

命是过去的事,运是未来的事,而了解命运的成因,是在当下进行的,在读这篇文章时就可进行。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体上,放在自己的思维活动上,启动自己的观察能力,就可以了解命运、接纳命运、改变命运。一个人的自我观察能力,是不受命运影响的,所以它能弥补思考的不足,纠正思考所犯的错误。

道教所在的地方叫道观,这个观(第四声),与观察的观有关系。老子讲,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万物并作,就是各种现象同时出现,观复,就是用观察的方法来答对待。

儒家又反省、反思的方法,比如曽子就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说法,《大学》更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七个步骤。

佛家有止观定慧四个方法。

观,就是生命的本质,而能够观察到的,只是生命本质存在的内容。

首先,一个人的命好不好,运好不好,都是一种看法,如果对自己的人生遭遇的看法改变了,命就改变了。

如果一个人能够彻底地接纳自己的命运,每个当下都相信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彻底认命,那么这个命和运就不用改变了。这中看似“消极”的看法,只有最高的智者才能做到。

如果一个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一改过去否认、对抗的看法,而是叩问自己:我从这件事情中得学到了什么?如此不断总结,建立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也可以不用考虑改变命运的事情。

如果觉得人生很痛苦,一个人不知道造成痛苦的原因,用任何的看法都无法排解这些痛苦,那么,就需要深入了解命运的成因。

了解命运、接纳命运,才能够改变命运。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体上,我们会发现一些痛苦的感受。

首先,要承认这些痛苦的存在。承认痛苦的存在,才能在下一步,找出痛苦的原因。

痛苦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某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这个需求,合情合理的,是需求,如果不是合情合理的,就是贪欲,贪欲是过度的需求。怎么算过度?别人不愿意给予我们、或者没有能力给予我们的部分,我们仍然耿耿于怀,就是贪。

看到自己在心理上产生的这个需求,或者是贪欲,承认它,接纳它,然后采取行动,就会有跳出过去的行为模式。如何熟练地掌握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可以参考《非暴力沟通》一书。

《非暴力沟通》的要点是说观察到的事实本身而不是表达自己对事实的评判,说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批评指责他人,说自己需要的而不是说自己不要的,表达的只是请求而不是要求。这中表达方式,概而言之,就是真诚,就是当今心理学上的做真实的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就是儒家讲的诚。真诚就是最高的智慧,虚伪就是耍小聪明,最后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如何是“真实的自己”?我们认为的“真实的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吗?可以进一步延伸阅读南怀瑾老师《论语别裁》和《原本大学微言》两本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随着忠于内心的真诚的深入,我们会发现,如何对待自己和满足自己的需求,如何对待他人和满足他人的需求,更多的是在自己的内在精神层面就可以了结。这种同时满足自己和他人人性需求的方式,就是通常说的爱。而人性的需求,有很多方面,不是看一本书就能够解决的,况且,我们对代自己不人性已经很久了,对待他人不人性已经很久了,需要梳理,需要借鉴他人的经验来梳理。古峰老师及其家人的《如何爱》课程就是对如何爱自己和家人的梳理。

我们的命运,和他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家都如钻入网孔中的鱼,进退不能,如果你想退出这张网,别人会叫痛,会不同意的。你要改变这种现状,这就要看你的决断力和智慧了。

只有你退出这张网,你才会看到他人也是挂在网上的,才有可能用他人能够接受的不让他人生痛的方式,从网眼里腿出来。或者,至少不会触碰让他人痛苦的网,做到孔子将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的,是退出,而不是突破。如果要突破,就必须身体了解贪欲和需求的实质。

贪欲就是需求,但由于在当今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贪欲”本能的排斥,所以要把贪欲替换成“需求”。佛家讲我们人的世界是欲界,在欲界,贪欲的生起和满足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内容,所以无可厚非,做到孔子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可以了。

发现自己的需求,与改变命运有什么关系?

如果需求没有被发现,没有被接纳,这个需求会永远存在的,这个被压抑的心理活动会一直耗费我们的能量,生命的能量被耗费,命自然就不好,命不好,对外发出的信息就不好。

如果要熟练地掌握自己观察自己的能力,时时刻刻看拥有自己的能力,可以阅读《新世界——灵性的觉醒》。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讲的“小我”,小我的具体表现,就是佛家讲的在自我中存在的的四种根本烦恼,它们分别是贪、痴、我见、慢。

“贪痴我见慢相随”, 是起心动念的恶,属于我执的四个根本烦恼,这些根本的烦恼如果看不到,就会白白耗费我们的能量。

贪,拥有越多越好,越多觉得自己越牛,比如钱财。没有钱就自卑,也是贪。对于利他自利的事情,害怕失败不敢作为,不敢追求,也是贪。

痴,起心动念没有觉察,思想在原地打转。不敢思考,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故作沉默,也是痴。

我见,只有我的看法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要知道,自己的看法是其一,不是唯一。

慢,傲慢和自卑。得意忘形,失意忘形,都是傲慢!

检查下,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犯了多少条,一一罗列出来,忏悔改正。忏悔不能抽象,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具体的生活具体的事,否则忏悔效果有限。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包括这个臭皮囊。通身放下!

反省完了以后,以“觉察”为再生之命,注意力随时放在背后,放在四周,从头脑中抽离,从身体上抽离,可以契入禅宗。

做不到,反复忏悔,反复给古圣先贤磕头,发誓要求自己做到。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业就是过去做过的事情对现在的影响。前世今生且不论,昨天做的事情,对今天有影响,今天做的事,对明天有影响,如果还不明显,就可以在现在观察,过去做的事情,对现在有影响,现在的事情,对未来有影响。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我们所思考的事情,不是属于过去就是属于未来。而每一个当下,要么是在考虑过去和未来的事情,要么是可以采取行动去做的,所以在每一个当下,我们是没有问题的,我们是自由的。

我们之所以难以活在当下,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多我们的影响,这种影响力,就是业力。

命运是业力所致,我大致可以把业力分为善业、恶业、中性业和慧业。

诸恶莫作(在起心动念处减少恶业)

众善奉行(增加善业)

自净其意(慧业)

是诸佛教。

如果一个人,仅仅是饿了就想吃,冷了就想穿,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他人生的追求,只是吃得更好更好更好,穿得更漂亮更漂亮更漂亮,拥有的财富更多更多更多,依靠外界物质来获得他优越感和幸福感,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样的人生,与动物有什么不同?

你,将选择怎样的人生?将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财为养命之源。

君子以财发身。

君子以厚德载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