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干拉一个,加肉加蛋!” “老板,大碗抓面,切给点头皮,醋包放” “大碗拉面,面下成韭叶” 青海的大街小巷,面食馆总是人头攒动,生意火爆,各式各样的面食吸引着食客前来就餐,为什么青海人这么爱吃面呢? 小编经过探索寻找,终于找到原因……就是因为这个世界第一 面条,起源于2000年前还是3000年前?面条,发明在什么地方?一直是争议的话题。中国、意大利及阿拉伯国家都主张过面条的发明权。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主持发掘我国著名的青海省喇家新石器遗址时,在齐家文化的文化层中发现了一只倒置的陶土碗;一碗淡黄色的面条竟然在青海大地上安睡了4000年;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考古界,这碗非同寻常的面条成为世界上第一碗面条。 noodles 沉睡了4000年的面条在青海露出“芳容” 2002年11月在遗址的20号房间,发现了这只倒扣的碗,小心翼翼地将碗拿起来,展现在眼前的是细细的淡黄的根系状物质;当时还不能确定这是一碗面条。 2002年喇家遗址考古现场 青海省喇家遗址, 是由灾难性地震和洪水泥石流摧毁的属于齐家文化的聚落遗址, 考古发掘出大量灾难环境下被埋藏的人体骨骼、陶器、玉石和动物骨骼等。灾害性事件造成的泥沙快速堆积、掩埋、密封, 得以保存了喇家遗址中一个盛有面条的陶碗。 在所有国家有关面条的文献记录中, 中国的文献记录最早, 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000年前后的东汉时期。但在没有文献记录的史前时期, 古代人类是什么时间开始制作面条的, 是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制作的?一直是个谜。 这主要是由于面条极难长期保存, 缺少可考证的材料。这碗长约50 厘米,直径约0.3 厘米,粗细均匀的面条,我省提供了我国先民在4000年前已经制作面条的最直接的证据。 世界第一碗面条是小米做的 2002年喇家遗址:陶碗内食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1999年就开始在喇家遗址进行科学考察了。喇家遗址4000年前在一次地震中被掩埋,致使当时的文物、生活场景及人们被埋掉。4000年后科学家开始发掘遗址,2002年考古发掘出土的这个陶碗中的面条, 不仅提供了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实物证据, 也为利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植硅体分析、淀粉粒分析、分子标志物分析等方法,研究古代面条成分,以及利用传统方法重现古代面条的制做工艺等,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考古学家从2004年冬季开始搜集资料进行观察研究。他对这些出土的面条的形状、成分、工艺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采集了很多大麦、小麦和谷物的样本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令他十分惊奇,因为面条并不是由麦子做成,而是由小米合成的。“小米是没什么黏性的,怎么可能做成面条呢?”这是考古学家一直以来的一个疑惑,什么样的工艺能做出如此细长的面条,目前我们尚不明白,还需要进一步考究。 4000年前用什么方法制作面条 4000年前的人们吃什么?这是许多当代人总想知道的一件事。而今,考古专家在遗址里发现的这种小米面条,保存完好。考古专家告诉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可以通过模拟复制这种面条,让当代人体验一下古人的饭食。 由于面条极难保存,长期以来缺乏早期面条的直接证据,古人何时何地发明了面条,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一直悬而未决。然而,小米面团粗糙易碎,拉伸性差,无法用制作拉面的方法做成面条。有鉴于此,研究者经过多次模拟实验,在吸取民间锤砸、烫面增加黏性的知识基础上,利用传统饸饹面制作工具,借鉴挤压糊化凝胶成型方法,在没有添加任何增黏剂的情况下,成功模拟制作出长度达1米长以上的小米面条,从而证明小米是可以制作面条的。小米面条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创新成果,为世界饮食文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这一研究结果证实了喇家面条是真实存在的罕见的古代食物遗存,为深入认识史前人类饮食文化特点,以及探索粟类淀粉面条制作工艺等提供了新证据和新视角。研究集成了考古发掘、考古材料分析、古文献调研、传统工艺调研以及实验室模拟制备等方面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 这项研究说明我国新石器时期的先民,在4000年前已经用小米做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面条,与目前一般用小麦做面条的原料是不同的。 青海 · 面食 有了这四千年前的这一碗面条,终于知道了青海人为什么这么爱吃面了。青海的面食名目繁多,种类多样,它们或因工序之不同而别名,或因面食参杂成分不一样而叫法各异,可见面食之丰富。接下来看看咱们青海各式各样的面食! 尕面片 板凳腿 秃秃麻食 破布衫 旗花面 寸寸面 寸寸面是很长的一根擀面杖擀出来的!擀成大园片,然后切,最好切成一寸长的丝!跟其他汤面一样先要做好汤水,所谓的汤水就是要用肉丁、菜叶、萝卜小片等,等汤水沸腾时就要把切好的面放入汤水中煮沸时即可!一碗地道的青海晚饭做好啦~ 搓鱼 炮仗 干拌 搅团 炒面片 凉面 哨子面 拉条 牛肉面 羊肠面 干拉 |
|
来自: 胖子y4ae3p4e1u > 《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