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刀刘巷沈氏宅(清末、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双刀刘巷44-2、52等 原为沈氏家族住房,其为地方一知名地主家族,代表人物沈士俊,人称“沈扒皮”,细不详。沈氏宅原有房屋80余间,由东西两路房屋组成,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中路由面南穿堂、客厅、次屋和主屋等组成,西路由多栋面东厢房组成,整个建筑群由南向北沿文渠分部。 钱家书楼(清 道光、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卫生巷3号 砖木结构小楼两层,清道光年间(1821-1850)建。面阔一间6.5米,进深八檩6米,东歇山顶,西硬山顶,抬梁式梁架,木格扇门。宅院占地面积120平方米。 卫生巷秦氏宅(清、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卫生巷7号 此处为秦氏家族一分支住宅,原规模及主人不详。秦氏家族代表人物秦焕(1817-1891),字文伯,咸丰庚申(1860)进士,官广西按察使。光绪十年(1884)归里,大兴土木,故居位于现淮安市南门小鱼市口街北侧,秦焕之子秦少文又在其父原修建的基础上逐年扩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房屋百余间,为地方知名旺族。 夯轮寺巷毕氏宅(民国、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夯轮寺巷9号 原为毕氏祖屋,为四合院结构,由房屋4栋14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主屋面南3开间,面阔10.2米、进深5.52米、檐高3米。 李宅(民国、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胯下桥北街31号 李某,原为译电官,细不详。原有三合院住宅一座,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主屋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七檩7米,檐高3.2米,梁枋有雕花,硬山顶。 夯轮寺巷朱氏宅(民国、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夯轮寺巷114号 原为朱氏家族祖屋,有房屋10余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主屋面南3开间,面阔12米、进深8米、檐高4米。 夯轮寺巷杨氏宅(清末、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夯轮寺巷130号 原为杨氏住宅,有房屋24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杨氏细不详。主屋面南3开间面阔10.7米、进深6.8米、檐高3.1米。 杨氏知堂(民国、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夯轮寺巷136号 原为杨氏家族住房,“知堂”为其主堂屋的名,有“知堂”牌匾。杨氏为清末北洋大臣杨士骧家族的一分支,有房屋26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 张林芝宅(清、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天主堂巷5号 '为张林芝家住房,张林芝细不详。原为四合院式布局,有东西厢房,南有下堂屋,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 小羔皮巷韦氏宅(清、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小羔皮巷59-1号 '此处为韦氏主屋,原有房屋15间,细不详。主屋面南3开间面阔11米、进深6.4米、檐高4米,南有下堂屋,西有厢房,东有门坊,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 大羔皮巷张氏宅(清末、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大羔皮巷2号 原为张氏祖屋,有房屋10余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张氏细不详。主屋面南3开间,面阔11米、进深6.7米、檐高3.2米,有窗搭。 大羔皮巷孙氏宅(民国、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大羔皮巷3号 '原有房屋十几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孙氏细不详。' 大羔皮巷龚氏宅(清末、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大羔皮巷6-5、6-6号 现存面北下堂屋1栋3开间,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面阔11.5米、进深6.4米、檐高3.1米。明间格扇门完好,地面青砖尚存,木隔段完好,院内原布局已无存。原为龚氏家族住房,龚氏及原有房屋数量不详。 大香渠巷支氏宅(清末、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大香渠巷9号 '房屋户主姓支,传统砖木结构,原有房屋十几间,其中主屋三间,西厢房二间,三个院落。' 李氏宅(民国、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太清观街3号 现存中式四合院一座,均为硬山顶,抬梁式梁架,主屋面南,面阔三间11米,进深七檩6米,檐商3.7米,明间方砖铺地,次间天花地板齐全。房屋外墙大部已粉刷,院内有添建,布局较完整。李氏宅原为民*国初年律师李君实住房,细不详。 太清观街程氏宅(清末-民国、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太清观街5号 原为程氏祖屋,程氏细不详。 太清观街7号民宅(民国、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太清观街7号 原屋主及规模不详。 天主堂巷唐氏宅(清、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天主堂巷20号 '原为唐氏家族住房,房屋近百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唐氏为地方一地主家族,细不详。' 韦坦宅(清-民国、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大羔皮巷36号 韦坦,生卒年不详,字竹坪,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中宪法规定大夫、兵部员外郎。原宅规模较大,房屋数量不详,现有9栋房屋,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 张汝梅宅(清、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东长街68号 张汝梅,生卒年不详,字汉仙,密县人,光绪年间(1875-1908),官山东巡抚,后在淮定居此处,原宅房屋数量不详。 吴茂轩钱庄(清、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廖家巷9号 吴茂轩,晚清地主,开钱庄,细不详。原有四合院1座,房屋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 小羔皮巷井(明、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小羔皮巷58号门前 该井井圈为高40厘米,宽55厘米,口径38厘米,的六边形青石井圈,有约5平方米的青砖井台,井内由青砖所砌,深约8米,水位较高,井水清澈见底。 南岗墓群(汉、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宋集乡大董村西南500米 范围约5000平方米,原有封土10多座,高4-5米,现已被夷平。曾出土绳纹夹砂陶罐、陶瓮、五铢线等。 三里墩墓群(汉、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宋集乡三里村南1.5公里 有封土三座,呈三角形分布,间距约1.5公里,封土原高1.5-2米,每个墩占地约5000平方米,今封土已夷平。曾出土绳纹灰陶罐、瓿等。经钻探每座封土下均有汉墓10座左右。 北岗墓群(汉、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宋集乡甘姜村 '范围约5000平方米,高4米,原有封土10多座,今已被夷平.曾出土泥质灰陶绳纹罐、釉陶罐、瓮、盆、模型明器、“五铢”线等。' 横沟墓群(汉、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横沟村北侧 范围约200000平方米,存高15米,系自然台地,原有封土约200余座,由于水土流失及人为缘由,封土已被夷平,曾出土泥质灰陶壶,盘、釉陶罐、壶、铜鼎、钟、樽、以及“半两”、“五铢”铜钱等。 赵码岗墓群(汉、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赵码村北 范围约1000平方米,存高3米,原有封土10多座,封土已被夷平。曾出土泥质灰陶罐、井、灶、釉陶罐壶和陶器碎片,还有“半两”、“五铢”铜钱等 韩岗墓群(汉、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韩庄村南300米 范围约2000平方米,存高5米左右。原有封土20余座,已被夷平。曾出土夹砂陶罐、釉陶壶、泥质灰陶盆、漆盘、漆耳杯残片以及“五铢”铜钱等。 三角墩一号墓墩(汉、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仇桥镇三角墩村南侧(一组) '位于三角墩村一组南侧,为三个墩之一,占地500平方米,现仅存约50平方米,高2米.曾出土陶壶盘碎片等.墩上有''三角点''标志牌一块,为国土部门立.' 陆集墩墓群(汉、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范集镇陆集村北侧 占地300平方米,原高5米,上个世纪50年代夷平,出土绳纹陶片等,现为农田。在其南侧原有庵堂一座,解放后拆毁。 陆集庵遗址(清、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范集镇陆集村北 建于清代,原有大殿五间,东西殿各三间及穿堂三间,庵田200多亩,解放初拆除。基础尚存于地下。 丁士美家族墓石刻(明、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西门大街68号(勺湖公园南门内) 丁士美(1521-1577),字邦彦,号后溪,清河(今淮安)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状元,官至史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谥日文格,赐御葬。丁氏墓地原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等,清咸丰《淮安府志》有载。神道石象生今已移至淮安勺湖公园内。 南闸福公堤石碑(清、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南闸镇新河头居委会(老镇河村四组) 位于南闸新河头居委会,(老镇河村四组)居民屋基地下,2007年2月发现,此碑为整碑的下半截,残碑宽70厘米,厚16.5 厘米,残高70厘米,有碑座。根据残碑内容推测,此碑内容为捐资修建福公堤的经过。另外,在附近村民家中还存有2块残碑。 苏刘遗址(新石器、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苏刘村南淮河泄洪道内 在于苏刘村南,淮河入海道内,在北偏泓与南偏泓之间,约10000平方米,文化层1.5米。出土石器、玉器、陶器、鼎、残器等。 三角墩三号墓墩(汉、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仇桥镇三角墩村9组 位于三角墩村9组,距1号墩约800米,距2号墩约200米,三墩呈三角形,据村民讲此墩曾于解放前飞至复兴镇境内(青墩)。现为一水塘。曾经出土绳纹陶罐碎片等。 仇桥遗址(汉、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仇桥镇仇桥村合心组北侧 位于仇桥镇仇桥村合心组北侧,占地约20000平方米,比其他地方高1米左右,现已取平,散见于土中的有汉代陶罐,盆、壶碎片,砖瓦碎片,并有唐——明时的瓷器碎片。为了耕作方便,村民们曾将田中收集的大量碎陶,瓷片倾倒于塘中。 马逻南庵遗址(明、清、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马逻村西南马逻小学内 始建于明代,有庵舍20间。毁于十年动乱前。2000年左右出土铁钟一口,存在于镇淮楼上。 邵岗墓群(汉、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士士銮村前谷片 邵岗墓群范围约1500平方米,存高4米左右,原不封土10多座,已被夷平。曾出土釉陶壹、平砂陶罐、泥质灰陶盆、漆盘、漆耳杯残片以及“五铢”钱等。 汪廷珍墓(清、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板闸村东 汪廷珍(1757-1827),字玉灿,号瑟庵,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原墓占地约2000平方米,1960年封土被夷平,棺木就地深埋于地下2.5米。 徐节孝墓神道碑(明、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闸口村冯陈组东侧 徐积(1028-1103),字仲车,北宋淮安人,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宋治平四年(1067) 徐积中进士,晚年居淮安南门外,因而又号“南郭翁”。徐积博学多才,与苏东坡是至交好友,是宋代名扬四方的大孝子。徐积著有《节孝集》三十卷及节孝语录《四库总目》等,行于世。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此石碑是明代中后期为重修宋代文学家徐积祠堂而立,碑文介绍了徐积的生平与孝举,高2.9米、重1.5吨,用白矾石制作成,额头有高浮雕二龙戏珠纹。50多年前石碑被移动到当地的一条小沟上当桥,脚踩车轧了半个世纪。此碑对研究和考证淮安古代杰出人物徐积,有着重要的价值。 丁士美家族墓(明、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东乡汤朱村南 丁士美家族墓,丁士美(1521-1577),字邦彦,号后溪,清河(今淮安)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状元,官至史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谥日文格,赐御葬。丁氏家族墓地,原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有神道石象生等。今已散佚。清咸丰《淮安府志》有载。 周杨井群(汉--明、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季桥镇周杨村南淮河入海道内 2002年淮河入海水道考古时发现,有汉、唐宋15口以上,出土陶井圈,唐宋榫卯井砖及陶器若干。 墩郎墓群(汉、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复兴镇墩郎村南300米 墩朗墓群,范围约5000平方米,原存高5米,封土40多座,已被夷平。曾出土灰陶罐、盘、匜、铜钟、壶以及半两、“五铢”铜钱等。 青墩墓群(汉、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复兴镇大李村北面 青墩墓群,范围约3000平方米,存高5米,原有封土20多座,已被夷平。曾出土铜镜、铜剑、泥质陶盆、罐、盘、碗、釉陶罐、壶以及“五铢”铜钱等。 东城墩墓群(汉、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复兴镇东城村东南角300米 范围约2000平方米,存高4米,原有封土10多座,已被夷平。曾出土泥质灰陶盆、罐、盘、壶、铜带钩、钫、镜、铁刀和及“五铢”铜钱等。 塔墩墓群(汉、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复兴镇大郭村西北250米 范围约1200平方米,存高5米,原有封土10多座,已被夷平。曾出土泥质灰陶壶、瓿、铜镜、壶、钫以及“五铢”铜钱等。 史墩墓群(汉、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复兴镇渔滨村东侧200米 范围约1000平方米,存高4米,原有封土10多座,已被夷平。曾出土玉壁、铜镜、铜剑及泥质灰陶罐、壶和“五铢”铜钱等。 灌庄水龙点(清、其他)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鲁赵村灌庄6组 该水龙头桶体部分及压杆等由木材制成,泵体及喷嘴等为铜材制成。刻有“塔儿头***泰造光绪三十三年置”字样,该水龙头是反映当地历史上村民消防食物的代表性实物。 林家码头遗址(明至清、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林集镇林集居委会新河东岸边 位于林集镇南侧新河东岸,明清至民*国时,林集镇曾作为漕运之路,南北货运的集散地,码头由长条石砌成,规模较大。 钱毅烈士墓(中华民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溪河镇蒋舍村南侧 钱毅(1925-1947)安徽芜湖人。原名厚庆。抗战初期在上海读书,同时参加抗日活动,曾主演《高尔基童年》等话剧。后赴苏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当文工团员。1944年调《盐阜大众》,历任编辑、副总编。1947年调任新华社盐阜分社和《盐阜日报》社特派记者。后在淮安边区,被G·M·D部队包围,在突围中被捕牺牲。著有《庄稼话》、《大众诗歌》等。后出版有《钱毅的书》。父阿英。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在烈士殉难处建墓一座,并立碑一块。(来源:“淮网”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