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贡生

 刘沟村图书馆 2017-02-02
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又分为:岁贡,恩公,优贡,拔贡,例贡。合称五贡。
岁贡:府、州、县每岁或数岁得选拔廪生一、二人,保送到京师,入国子监肄业,称之为「岁贡」。
恩公:是指国家有庆典或登极诏书,凡该年当上贡生者,皆称恩贡。
优贡:每隔三年,各省可选拔秀才中品学俱优者,经学政考定,会同巡抚保送,名额二人至六人不等,贡入京师,经过朝考后,绩优列一等者,派任知县,二等者任教职,三等者任训导,谓之「优贡」。
拔贡:拔贡经礼部奏请廷试,取入第一、二等者,在保和殿覆试,绩优列一、二等者,以七品小京官或知县、教职给以任用。
副贡生:是指各省乡试录取正榜的举人之外,另外录取的副榜,准作贡生,进入国子监肄业。
例贡:拔贡经礼部奏请廷试,取入第一、二等者,在保和殿覆试,绩优列一、二等者,以七品小京官或知县、教职任用。

所谓贡生,就是地方政府如县,州,府乃至省向朝廷推举的,经过学政选拔,成绩特别优秀的生员而成为国子监的学生。但是与其他国子监学生不同,贡生是正途所出(非钱买来的)。贡生被送人京师国子监学习深造,肄业后由吏部派任知县、县丞、教谕等官职,因而入国子监的贡生又称贡监。
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