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王爱宗 以挚诚之心造山水家园

 h0ping 2017-02-02

初到王爱宗的居所,仿佛快节奏都市中的“盲点”,从喧嚣中稍一转身,就能隐入这个属于自我的空间。笑声爽朗的他,平日里最忙的便是案头的艺圃寸耕,“拿起画笔心里就踏实”。他尤其喜欢邻里栽种的草木,四季皆是适宜写生的桃花源。这份深入细微生活处的沉着,是艺术家在纷繁世事中割舍不掉的精神所寄,凝练成一颗润泽的珍珠,折射出绘身履痕后的广阔世界。

名家|王爱宗 以挚诚之心造山水家园

王爱宗(忠), 1963年出生于吉林省辉南,1987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先后从师于张仃先生、孙天牧先生、龙瑞先生、孙伯翔先生等,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国家画院龙瑞艺术工作室首届精英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文化部青联委员,天津滨海新区高新区文化顾问,曾任吉林艺术学院教授。现为天津画院教授。

修心见性交融路

短笔枯皴,淡墨擦染。王爱宗的山水图,总是一派淋漓苍莽,氤氲出气象万千。

他从传统经典入手,体会一点一线的韵味,王原祁的醇厚清旷尤其启发思索,于是把大量时光投入至心摹手追的苦学里。“王原祁把自己的创作进程分为三个阶段,三十岁前跟随祖父学画;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以黄公望为宗,包括透过董其昌来研究笔墨,但不是一般意义的模仿,而是用心路仿,是心画;到了五十岁之后才真正走上自己的道路。”这样不疾不徐的步步进阶,使王爱宗愈发深刻地认识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国画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并非简单地把某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而是追求整体,一生都在追。”

对后世关于“四王”的讨论,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有一番独到见解。“实际上,恰是因为以王原祁为代表的‘四王’足够优秀,经过长久的历史才仍然受到关注。而王原祁作为当时的主流备受推崇,也是大浪淘沙的结果,经得住检验。”他从前人的记述中悉心参悟艺术,真理便随之跃然纸上:“王原祁曾谈到画中‘龙脉’的绘画概念,有点类似今天所说的构图,斜与正、疏与密、浓与淡,都论述得非常明确,只要认真思考必然有所受益。”

名家|王爱宗 以挚诚之心造山水家园名家|王爱宗 以挚诚之心造山水家园名家|王爱宗 以挚诚之心造山水家园

师古人之时,他观照着作品的文化纵深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所倡导平衡和谐的世界观,其最高境界便是“天人合一”的状态,顺应自然、与天地万物臻于交汇,亦为王爱宗在绘画中孜孜以求。在他眼中,山脉经过几亿年前的地壳运动诞生,层林交叠如墨流淌,呈现出生命的形态,体现着中国人刚柔相济、阴阳糅合的朴素美学,笔墨也就有了更多形而上的指向意味。对自然敞开襟抱的沟通,揣测有形世界的无形变化,如何制造矛盾与平和矛盾,以完成画面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王爱宗往复推敲的问题。

实践的笔触不断扩大,个体的绘画风格亦逐渐形成。他以方折的用笔塑造北方山川壮阔的结构,充溢自然伟力,又不迷恋简单的反复制作,在缜密厚实中穿插留白,南宗山水笔墨趣味的影响可见一斑。“南北画派就如同车子的两个轱辘,或者是鸟儿的双翼,有人把它分得非常清楚,但我觉得没有必要。自家的门派还在争论,又谈何比较西方呢?各个时期对经典的解读都不尽相同,不如把优秀的传统都拿来,关键在于怎么学习和运用。”南北山水中的严谨法度和构成技巧给予丰厚土壤,令他的砚田苍润有致,雄浑与俊秀融于一体,朴茂而内蕴生机。怀揣那份取之造化的盎然兴致,他乐此不疲地经营着笔端的精神家园。

名家|王爱宗 以挚诚之心造山水家园名家|王爱宗 以挚诚之心造山水家园名家|王爱宗 以挚诚之心造山水家园

转益多师 勤学不辍

白山黑水长大的王爱宗,自幼便同绘画结下不解之缘。童年时代物资匮乏,买不到特别丰富的资料,他就成本地描摹“小人书”,被小伙伴公认是一把好手,对艺术的兴趣一路高扬。中学时期,他利用业余时间给当地电影院画海报,《金光大道》《永不消逝的电波》,一幅幅为人熟知的胶片海报,都有他的辛勤掺杂其中。“从那时起,我也培养出对大画的驾驭能力,多大的尺寸一着眼就能把结构撑起来,从不抵触。”几年的临摹训练,让他的造型基础打得扎实,顺利考入专业院校深造。

大学毕业后,王爱宗进入出版社工作,机缘巧合下,他幸运地拜美术大师张仃为师。“当时张先生住在北京西山,怀里总揣着一个32开的黄宾虹画册,一有空闲他就拿出来琢磨,这个点怎么打、那条线怎么用,一开始就把我领进了黄宾虹的世界。”跟随名家的脚步,进步总是来得特别快,老师的提点也常令人顿悟。“张仃先生也叮嘱我,如果学黄,也不要从黄入手,最好找到自己喜欢的古人临摹,还鼓励我出去写生。”曾经,先生将自己以前在燕郊环山写生的长卷拿给他看,怎样起手、经营、用笔,包括焦墨的写生技巧,一段一段讲解,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感动之余,王爱宗更加奋发图强,亦是受先生的点拨,他到北京进修一年,在浓厚的文化底蕴内浸淫;也才有了日后考入龙瑞中国画研究院首届高研班龙瑞先生工作室,对笔墨语言渐觉会心。

“征实则效存,徇名则功浅。”对王爱宗来说,功利机巧如同过眼云烟,外物再怎样变幻躁动,也无法左右他的选择,以踏实勤学的心态经年累月地观照自然和内心。“现在很多人学黄宾虹,都是太过想摘得枝头的果实,其实最好的办法就像龙瑞老师所说,要学他的艺术历程和他对艺术追求的方式。黄宾虹穷其一生对艺术都在探索,把中国传统文化吃透,便有年龄渐长后的‘随心所欲’。如果仅仅单独学黄,一定会掉入陷阱,因为任何事物推到极致后,肯定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只有深入源头的严格训练和个人的苦学研究,方可获得艺术上的点滴成果,终至黄老所求饱有张力的“内美”。

名家|王爱宗 以挚诚之心造山水家园名家|王爱宗 以挚诚之心造山水家园名家|王爱宗 以挚诚之心造山水家园

纸间的天地可居可游,画家的脚步也再度辗转。2006年,王爱宗正式调入天津画院,将汲取新知的根脉植入新的土壤。“天津的文化和艺术创作力量非常雄厚,注重传统,从老一辈的刘奎龄、孙其峰,到当代的霍春阳、贾广健,是名副其实的津派风范。大家也比较静气平和,我作为外来画家,一直在学习中。”被津派花鸟的深厚积淀吸引,他有意训练不同语言的掌控能力,素纸秀墨处,花鸟写意灵妙生动,与严谨的山水技巧互相映衬。就在客厅一隅,挂着一幅他同书法大家孙伯翔合作的画卷——蕉叶竹石掩映中,两只雏雀欢欣起舞,左侧是孙伯翔的题字:书画自古本无隙,万象皆为点线成,能将丑石变作美,贤契爱宗真性情。谈及这段奇妙的缘分,王爱宗笑着说:“来天津前,我买过一本孙伯翔先生的《画语录》,觉得这位老先生把书法的问题谈透了,当时就打定主意要想办法拜见老人家,后来果然就得到见面的机会,于是一直跟着先生学书法。”

在他看来,尽管不同门类间有着阻隔,但这正是需要求艺者付尽心力的。“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似万里路游山玩水,实际上会遇到许多难亟待解决,艺术也一样,表面似乎矛盾,实际相互呼应,有问题也有机遇,打通后也是魅力所在。”有志者事竟成。十年翩跹,从悟道走向豁达,艺术的这张大网里,王爱宗已经打捞颇丰。

名家|王爱宗 以挚诚之心造山水家园名家|王爱宗 以挚诚之心造山水家园

诚实生活的温度

托尔斯泰说过,艺术是生活的镜子。这镜像之中的图景,来自于经年累月面向生活的耕耘。几年前,王爱宗到香港观看巴塞尔艺术展,当他站在弗洛伊德的展区前,真味直抵人心,留下了发自肺腑的慨叹:“方寸之间,画家诚实地面对生活,展现生活,娓娓道来,传递出个人的追求,制造了一个朴实而单纯的精神世界 。”以安定之心表达生活的感受,也是王爱宗给创作划定的准绳,定要“把生活的原形咀嚼成千万个碎片,再用自己的想法重新写出”。善于发现的眼眸,在旁人不经意处攫住美的瞬间。邻居栽种的柿子、石榴、葫芦,都成为他笔下写生的对象。一脉青藤,一朵花瓣,每日观摩,记录的都是同自然生命交往的絮语。

不断把手伸向生活的过程中,生活也回馈他热情的拥抱。东北人的淳朴血脉流淌,他的笑容总是单纯热忱,尤为感激旁人待自己的好。“师恩难忘,从研究生班到课题班一直到精英班,跟随龙瑞先生学习十多年,他对我们付出了许多心血,可以说,没有先生就没有我的成果。现在我也常到先生家请教问题,令我感动的是,每次他都会到门口接我,这种感情不单是技术上一笔一线的指导,更是如父如子,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名家|王爱宗 以挚诚之心造山水家园名家|王爱宗 以挚诚之心造山水家园名家|王爱宗 以挚诚之心造山水家园

“多年同各位老师、朋友的交往,让我真心觉得,在艺术面前无所谓专业或业余,无所谓地域或身份,关键是你对它热爱的温度,并通过何种形式呈现。” 他厌烦无意义的繁琐和虚假,远离拉低价值的炒作和干扰,喜欢同懂艺术的人一起聊天,言谈透着诚恳的谦虚。某种意义上,他的选择应和着山水画的本质属性——千百年来,读书人摒弃对财富和权力的贪婪,走向山水,走向孤独之境,亦是走向久违的自己。于是丹青挥洒间,透着股格外安闲平和的味道,观者也在画家构筑的理想世界里静下来沉潜。

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王爱宗,依然常常深入自然写生,“只要能画就是开心”。他写生有个特点,从不用相机拍照,简单的几根线就勾勒出内心的汹涌,待回到画案边,灵感的想象生发万千。听他这样诉说时,难免遥想他伫立幽深之境起笔的身影,那一刻,消融宇宙间,物我两相忘,回归了最真切的生活。

请微信搜索艺诉家公众号:yisujia20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