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做错”并不是做对了,更不是做得好

 宋宝权 2017-02-02

去年的一篇随笔,今天有些触动想起来,发出来供大家评论。

一家之言,欢迎留言讨论。

配图来自心心念的巴黎。】


说几件事,都很有情绪。

之一

朋友有次去医院,门口遇到老外两口子冲进来,抱着受伤的孩子找大夫,头撞破了一脸的血。医院前台说要去另一个医院才有综合儿科,大概5km之外。


朋友看到这两个老外人生地不熟,估计不一定能找到,心想要不去帮一下?可是转念一犹豫,也许不用呢,于是就下楼准备回家。


出门看到两个老外打车各种困难,于是又走上去帮忙,上车指路送到医院,然后见到医生,才安心离开。


后来朋友说起这个时候,说心里就有那么一丝丝的懊恼,万一他们打不上车,耽误了孩子的救治呢,虽然不一定会发生,可真的是万一呢?



之二

有一次出差赶飞机,在休息室问前台还有多久登机,小伙子回答说还没登机广播,我就准备安心吃饭。


突然小伙子说,啊先生我看错了,已经开始登机了,你快去吧,还有十二三分钟,走过去应该赶得上,我跟登机口说你能赶上。


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到登机口,发现已经锁门剪票了,只得改签三小时后的航班。再回到休息室,我问小伙子,你没告诉他们我刚从休息室出来?


小伙子说,我看到您跑那么快,肯定赶得上,就跟登机口说了一声你已经过去了,心想肯定不用强调等您啊。


小伙子还说,真是不好意思让您改签,这事儿肯定流程上有问题,他们怎么能不等您哪,绝对是登机口的责任,不是我们休息室的问题。


我笑笑说,嗯,都改签了航班嘛,没事儿。


之三

有个很优秀的师妹,本科申请美国的牛校去攻读博士学位。学分绩、社会工作、奖学金、优秀学生……简历简直耀眼。


她大胆的申请了专业内的前五大名校,带着足够的自信,什么保底学校都没过问,应该是基本用不上才对。


谁知拒信接二连三的到来,心情开始低落,生活变得黑暗。后来在好友鼓励下,重新联系学校,最后才惊险的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和奖学金,一个还算圆满的收官。


师妹给我们讲她的经历时,不断的感慨,所有的事情都是我认真努力就能做好,为什么这一次不行呢?我真的已经做到非常好了,真的用尽了全力,他们怎么会不给我第一批发offer呢?


我本来想说,是不是还不足够多呢,想想没有说出口,毕竟已经是皆大欢喜,何必因为可能性伤了好的情绪呢。


之四

这些时候,你很想去抓住某个人解决问题,因为结果实在是不好,甚至可能更加不好。

这些时候,你又很难去指责某一个人,好像并没有人犯错误,没有哪个人做错自己的事情。


如果,其实朋友不去帮那对夫妇问题也不大,休息室的小伙子其实应该更替客户着想,优秀的师妹应该更加仔细的分析自己的优缺点针对性申请。是不是听起来很舒服,价值观很正确?

再如果,晚两分钟那个孩子就难以抢救,小伙子打电话也来不及等我跑到登机口,师妹最后去的学校其实一直会接受她只是进度很慢……这样判断会有不同吗?


不仅是事情的结果,还有当时和后来的情绪——懊恼,愤怒,委屈——犹豫和后悔帮与不帮的选择,期待别人多做一点而没有得到,失望自己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


之五

拿上帝视角看看,想法或许会有所不同。


医院的场景,孩子的抢救是重要的,无论外国夫妇是否去过中国医院,作为旁边的人关心一句,帮忙叫个车,就不太会耽搁很多时间;


机场里旅客上飞机是最重要的目的,那么金卡就不要拖到很晚才行动,小伙子多沟通一句也不会费很多功夫;


去美国留学是重点,申请5个还是10个学校只有自己知道,保底有没有面子不是自己的问题,那就一颗红心两手准备,收到拒信尽快回复保持沟通和希望。


没做错什么,并不等于做对了,更不等于做得好。


其实很多事情,你,我,他们,都一样,没人做错什么事情。

只是我们多做一点,结果会好一些。心情,会不会也好一些?


一家之言,欢迎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