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mazon Echo如何成功?Echo成功如何在中国复制?

 好吃好看分子 2017-02-02

编者按:硅谷密探将推出“密探问答”专栏,关注硅谷创业和投资生态的重要热点问题。

2017年CES上Amazon Echo Alexa风头一时无二。虽然硅谷密探在2015年5月份就报导了Amazon Echo,但对于大多数的中国消费者来说,这是这款电子产品第一次真正被关注。正逢2016年人工智能大热,语音作为人工智能技术比较直观亲民的表现形式,自然很容易地与各种当红科技热词联系了起来。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Amazon Echo是如何成功的?Echo的成功如何在中国复制?

Amazon Echo如何成功?Echo成功如何在中国复制?

我们邀请Alexa最早的一批第三方语音Skill开发者、SayMosaic创始人刘宿莽来回答这个问题,他们从2015年年中开始,在短短的一年半间见证了Echo是如何弯道超车的。

Amazon Echo如何成功?Echo成功如何在中国复制?

本期嘉宾:刘宿莽

SayMosaic (YCS16)创始人,苹果前员工。SayMosaic致力于开发针对智能硬件的聊天助手,其产品在Amazon Alexa,Facebook Messenger,Slack和短信平台上颇受欢迎。

Amazon Echo在2016年卖出了超过650万台,而在2015年则是170万台,而预计2017年超过1000万台。其中技术固然功不可没,但是迎合了消费者的产品体验和模式或许是更有意思的逻辑所在。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把自己与业界朋友一起观察到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做一些分享,仅供参考。

卖货是王道

作为一个产品人,让我们最感叹的还是Amazon强大的销售能力。2015年曾经出现了一些与Echo类似的产品(例如iVee)。这样的公司往往在Kickstarter一炮走红之后就无疾而终,而Echo在2015年的圣诞节购物季就表现不俗。2016年圣诞节,得益于更廉价的Echo Dot,销量更是同比增长了9倍。

Amazon Echo如何成功?Echo成功如何在中国复制?

(Echo和Echo Dot在Amazon首页推荐)

Amazon的销售推广不遗余力:登陆Amazon的网站,Echo往往出现在最显眼的位置;逢年过节打折销售,甚至捆绑智能家居产品打折销售;在Amazon购物送货的邮包都用印有Echo广告的封条包装;Echo出现在CEDIA等传统行业协会的会展上……

应证了一句老话,只有卖得出去的好产品,才是真正的好产品。

(编者注:换句话说就是,Amazon Echo就是能卖出去啊,人家有渠道啊!人家用户体验好啊!别跟我扯什么人工智能)

少既是多

如今的Alexa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软件端有7000多个第三方语音Skill应用,硬件端嵌入了Alexa的产品几乎覆盖了智能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继续扩张下去也许真的能“生态化反了”。

Amazon Echo如何成功?Echo成功如何在中国复制?

可早在2015年,Alexa Skill Kit刚开放,Skill Store只有10来个demo skill,Alexa自己也只能完成为数不多的任务,例如:简单问答,播放Amazon Prime的音乐,播放Amazon的电子书,设置闹钟,设置提醒,遥控一两款智能灯和智能开关。简单的说就是比Siri能做的事情少,又没有Google那么能聊。

可是用户对Echo的评论却出乎意料地好。用户们并不在意Alexa的陪聊能力到底有多高,也不在意Alexa听懂复杂任务的能力有多强,他们的期望很简单:

我不用走到你跟前,给你个简单指令,你照做。

Echo很好地达到了这个期望值。首先,它是一个音箱而不是“机器人”,用户不用去猜理所当然地明白它要能播放音乐。一个小惊喜是,Echo还触类旁通地会读电子书。有了这些,Echo作为音箱算是及格,用户的反馈也就相对积极。反观在“人工智能”被过度宣传的这几年,不少产品过渡哄抬了自己的能力,导致用户期望值过高,最终连及格也达不到。

在音箱主功能之外,Echo还能控制一两款智能灯泡和插座。2015年是智能家居的“冰川期”,这个“不在风口上”的功能也并没有多么吸引眼球。可仔细看Echo在2015年12月以前的用户评论,能开关灯给不少用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一句话开关灯的体验远比“讲一个笑话”来得真切实在。“能做一点及格线以上的事情”,Echo通过这种方式俘获了不少早期用户,包括我自己的心。

想想那些年我们调戏过的Siri,似乎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样子,可是除了被调戏,有多少人能准确说出它还能干些啥?

少就是多。现在Alexa已经是红红火火的“操作系统+Super App”,这些或许应该归功于刚开始它能干的事情并不多,普通消费者能弄得明白,也就能说得出满意不满意。

Amazon Echo如何成功?Echo成功如何在中国复制?

(更廉价的Echo Dot 只需$49.99)

一个额外的观察,Echo的廉价版本Echo Dot虽然很便宜,可以利用Alexa方便的控制其他设备,但是音乐播放功能比较弱。虽然Echo Dot出货量很高,但我们观察到不少身边的用户在使用Echo Dot一段时间后退货了,这很可能因为它背离了Echo的成功逻辑:有一个基本的蓝牙音箱功能。这个Echo Dot出货量很高,反而有可能造成部分用户群体的失望,尤其是家里没有智能设备的用户,长期而言对Amazon未必是好事,“人们不会为了一个能和你说几句话的设备买单”。

(编者注:换句话说就是,Amazon Echo是个不错的蓝牙音箱,同时能够执行命令。这两大基本特征解决了用户播放音乐等痛点从而让用户愿意掏钱,还是那句话,和人工智能关系没那么大。)

硬件是App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App是软件的代名词。提到Alexa上的App,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Skill。

Skill是Alexa生态系统中很重要的一环,从Nest的控温器,到福特的汽车,从Uber打车到Dominos订Pizza,它丰富了Alexa的功能。但是鉴于语音交互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在Skill领域需要有更多的团队做更多更细致认真的工作,才能使Skill真正爆发。

Amazon Echo如何成功?Echo成功如何在中国复制?

(Alexa 背后的各种功能“Skills”)

然而,如果把App定义为一个操作系统应用的拓展,那么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这一任务的是Alexa的周边硬件。这既包括了通过通信协议被Alexa支配的硬件(例如Wemo开关),也包括了直接嵌入Alexa的硬件(例如Nucleus)。简单地说,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拥有的Alexa支持的设备越多,跟Alexa交互就越频繁。让Alexa讲笑话毕竟不是每天都会做的事情,但是让Alexa开关灯,调空调,浇水等等,习惯之后每天做好几次并不奇怪。加上智能硬件特有的“消费扩大现象”,通俗地说就是买了一个智能硬件如果满意还想继续围绕它添置的现象,Alexa的作用在智能硬件的配合下会滚雪球一样的变大。

一个题外话,虽然2016年我们见证了不少明星硬件产品的失败,但Alexa的兴起给了智能领域一个全新的增长点。智能硬件的未来或许由此打开了一扇窗口。

水管工工作

一个好产品需要创新,但是仅靠创新做不出一个好产品。这个观点来自于Rokid CEO Misa,我对此很赞同,放在Alexa上或许也适用。Amazon虽然开创性地将Far Field Speech Recognition, Hands Free Voice Interaction, 以及AWS在云端对语音反应速度的优化应用在了Echo上,但这些还不足以打磨出一个真正在各个方面让用户满意的产品。一个消费电子产品的诞生除了光鲜的创新,还有大量的不那么让人兴奋的“水管工工作”,譬如与各种服务和设备的API进行整合,费时费力。但是Amazon在这方面似乎执行得很好,这或许与它企业的文化有关。

举一个例子,在Echo发布之后,有不少第三方的接入都是Amazon自己来做,与其竞争者相比,Amazon在这方面的投入似乎更多也更坚决。

中国的Echo在哪里

当Echo在美国大红大紫的时候,国内也有不少公司迎头赶上,开发中国版的“Echo”。中国在Echo类产品上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

从产品形态上来说,美国的party文化盛行,不少家庭都会购买小型音箱。Echo音箱的定位在这个环境下顺理成章。但是音箱在中国家庭的普及程度如何,还有待考证。被中国家庭普遍拥有的硬件种类并不多,拥有这种属性的每个品类都可能成为各个厂商争相角逐的竞技场。

Amazon Echo如何成功?Echo成功如何在中国复制?

(智能灯泡Hue)

从周边生态来说,智能家居作为Echo的Wow Factor在美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不少用户在购买Echo之前就已经拥有Hue,Wemo等智能家居单品。国内普通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还比较陌生,而且各个厂商协议无法互通,这是一个壁垒。然而从积极的方向看,中国智能家居厂家众多,生产制造成本相对低廉,安装维护人力成本低,这又是优势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