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背景 张仲平,1939年生于北京。笔名梦松,号黄山人。中国美协会员,合肥市政协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民建中央画院画师,著名山水画家,新安画派领军人物。著名旅美画家侯北人誉之为“清湘后又一人也”,把他比作现代石涛。1989年在合肥举办“新安张氏翰飞、君逸、仲平三代人书画展”,由方毅题写展标。 明末清初,在中国绘画史上涌现出了一个以清淡简练的笔墨、明快秀丽的构画和清高悲壮的气质为独特风格的绘画流派——新安画派。新安画派是徽州文化的精彩部分之一,多年来传承有序、经久不衰,把中国传统文人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新安画派的代表人物更是徽州文化中的精灵英杰。在这其中有一门张氏,祖孙三代一脉相承修持丹青,既沿袭传统笔墨精神,又因时代变迁而各显其秉性韵致,堪称近世鲜有之新安画史传奇。近日,记者专程采访了张氏第三代传人、著名画家张仲平,通过张氏三代的传奇故事来为读者解读新安画派的演化轨迹。 三代典故:书画堪称妙手文采相继风流 绘画贵在出新,耳濡目染间入因袭桎梏,因此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像“三曹”、“三苏”这样的文学之家,却鲜有一门三代的画家,而张氏一门三代的卓尔不群,恰是其中的“异类”,真乃画坛之佳话。虽一脉相承,但他们祖孙三代的艺术风格却各有特色,展示出传承与嬗变的轨迹和时代趋势对个人的影响。观摩这一门三代画家的作品,不仅能够欣赏到三位山水画家的艺术风貌,更令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一个世纪以来传统风格山水画的演化轨迹。 安徽歙县深厚的文化底蕴,熏陶了一代大家张翰飞。1929年,民国首届美术大展在沪上隆重举行,张翰飞的两幅国画作品荣膺大赛最优奖,画名由此鹊起。他是一位典型的文人画家:学养深厚,工诗善书,画作不乏清逸苍茫之气。当时,张翰飞被看作是新安画派的领军人物,与黄宾虹、汪采白并称“新安三雄”,且被推为新安画派的继承发展之首。著名美术评论家孙克评他的作品“结构严密,笔墨精湛,气象万千,最宜用‘浑厚华滋’来形容,其功力修养堪与黄宾虹中年之作相伯仲而居乎上”。 张翰飞之子张君逸,秉承父业,兼受黄宾虹、汪采白、王梦白等画家的悉心教导,加上天智超人,博采众长。张君逸客寓北京20余年,与画坛名家交流切磋画艺,又遍游名山大川,善养胸中浩然之气,作品“画风深沉雄肆,笔力恣纵,有一种郁结苍凉之气溢于画外。”他和汪采白、王雪涛合作的《芳华翠鸟图》,具元代四大家的苍润超逸,堪称难得的珍品。解放后,他任安徽省艺专国画教师,课徒之余,孜孜不倦于著书立说。令人痛心的是,数十万言的《新安画派的继承与发展》手稿甫成,竟毁于“文革”浩劫,他本人也于1969年含冤离世。 所幸张君逸的次子张仲平,自幼秉承家学,耳濡目染,酷爱书画艺术。由于历史的原因,他未能像父辈那样受到高等教育,却遭父辈所谓政治问题影响而早早面临恶劣的生活环境。但这恰恰又激励他继承先辈绘画事业的决心。他自小就对素描、速写、油墨下过苦功,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练就了“笔法灵动而不轻浮,沉重而不板结,墨法润泽而不漫漶,丰富而又有节制”的艺术表现手法。1989年2月,张仲平在安徽画廊成功举办了“新安张氏三代书画展”,继续谱写了新安张氏的传奇。 仲平其人:沿袭传统基础勇于开拓创新 “我11岁的时候,父亲曾经带着我一幅涂鸦的画作拜望黄宾虹先生,宾老认真地看了看我的画作,喟然长叹曰‘仲平不愧为翰飞之孙,有绘画天赋也’。语毕,宾老欣然在一张宣纸上写下‘天道酬勤’四个大字,并落下与孙儿仲平共勉的款。”70多岁的张仲平回忆起这段故事时依旧激动不已。黄宾虹被称为墨神,传统功力深厚,这样一位大师准确预见了张仲平身上的无限潜力。“仲平以后会是个吃绘画饭的人”,也正如父亲张君逸所言,张仲平很早就在安徽出名了。1960年,他创作的国画作品《逍遥津》就被当时著名的刊物《东风画刊》刊登。随后张仲平已经名满安徽,他的画还被挂在安徽的华侨饭店。 张仲平早年从父亲学画,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功底,但所作画作大多是模仿古人的笔法,在传统的圈子里打转,一直没有走出来。艺术贵在创新,如何突破传统,从历史的羁绊中解脱出来,张仲平曾一度苦苦进行了思索。后来,张仲平开始学习西方绘画技巧,尝试着油画的创作,再后来,张仲平就将西画的技巧运用到国画中来,形成自己独特面貌的大写意山水画。“我的画和我祖父、父亲的画之间确实有些相同的地方,或者说是我的画对他们有所传承,但我并没有一味追求像祖父和父亲,我力求创新,力求变化。”张仲平如是说。 张仲平还遍游名山胜水,和国内外艺术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从更多的方面吸取了更为丰富的营养,他不仅在绘画风格上求新求变,也在描绘对象上形成了多样性与丰富性的特点。他的画作中不仅有《黄山迎客松》、《新安江畔山镇图》、《新安千岛湖》,而且有《峨嵋牛心亭》、《黄河壶口瀑布》、《秦岭揽胜》、《夔门浮烟》、《庐山飞瀑图》、《西湖烟雨》、《革命圣地云岭》等等,更有描绘日本长崎港、日本阿苏火山及日本北九州的多幅作品。 “张仲平的所有作品,构图全不落俗套,笔墨工写兼施,挥洒自如,墨色交互渗透又互不相碍。其艺术个性已经超越祖父的沉稳、父亲的清逸。即使模仿其祖父之作,也同样显示了自己泼辣放逸的艺术个性。而其信手拈来的即兴创作,尤其显得轻松、活泼与洒脱。”安徽著名美术评论家郭因给予了张仲平高度评价。 收藏风气:无价字画捐国家古今收藏皆风靡 新安画派的名家们创立了黄山绘画的写生、师造化的传统,形成了比较有特点的写生画派。它使中国画里的黄山具有了独立的艺术品格,显然是开拓了当时的山水画新境界,掀起了黄山绘画的新篇章。在古代,随着徽商遍布全国,无形中对新安画派进行了争相传看式的传播。当时在古徽州,拥有新安画派的作品画甚至成为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如今,新安画派的真迹大部分被各大博物馆收藏,流传于市场的不多。近年来,随着古书画价值日益被认可,新安画派的作品也被越来越多的藏家青睐,在拍卖市场上,新安画派画家的作品屡屡拍出高价,2004年,香港佳士得推出的《莲花峰图》手卷以453.75万港元成交,2007年渐江《溪山春霁》拍出了672万元,2011年黄宾虹《黄山汤口》拍出了4772.5万元。 作为新安画派不同时代的代表和骄傲,张氏三代作品也备受藏家的推崇。“2010年年底的时候,有个广东老板想花1.2亿元买我曾祖父的四幅画。”张仲平的儿子告诉记者,但是张仲平始终不同意,“在我心目中,我祖父和我父亲的字画都是无价的,这些字画最好的去处是博物馆,而不是流落到民间。进入博物馆后不仅可以丰富博物馆的藏品,还可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多元的新安画派风格。”因此,张仲平力排众议,做出了将这一批宝贵的作品捐给了国家的决定。 2011年11月,《拨开历史的尘埃——新安张氏三代书画捐赠展》在安徽博物院新馆举办。此次展览展出了张仲平及其祖父张翰飞、父亲张君逸三代著名新安画家的作品共130余幅,所有展品均来自于张仲平的捐赠,展览结束后全部展品都由安徽博物院永久收藏。新安张氏三代,时空跨越三个世纪,历时100多年,百年沧桑,风华永存,这批代表字画的价值已经无法衡量,因此张仲平老先生此举更让人感受到新安张氏的平实质朴、气质清华的大家风范。 今天,走在安徽博物院,所有人都能够欣赏到新安张氏三代的代表作品,观摩张翰飞山水画的古意悠悠,张君逸画作的清逸出尘以及张仲平作品中蕴含着的那一份温暖和热烈的情怀,在古今之间,体味着新安画派的与时俱进,长盛不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