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效提问实现调查目的的秘籍: 以市场调查、教育调查等为例 | 调查问卷设计 | 问卷调查资料

 g_memory 2017-02-03


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社科博士,

多年调查问卷设计与分析经验,

分享相关原创信息与经典资料,

分享成熟问卷与免费数据资源,

免费为您推送调查问卷。


市场调查问了那么多问题,为什么还是不知道消费者想要什么?应该问什么样的问题?相亲应该问什么样的问题?面试应该问什么样的问题?你的调查应该问什么样的问题?这里或许有启发。


调查问卷是为实现调查目的服务的,但是不幸的是,很多问卷设计者往往“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问卷调查成为了“为了调查而调查”的形式,而不是“为了实现目的而调查”的扎实工作。

 

也就是说,有非常多的调查问卷是无法实现其调查目的的。纵观能见到的调查问卷,能较好达到调查目的的,非常少。看各类问卷网站上的市场调查类问卷,能有效实现调查目的的恐怕不足1%.

 

之前,我们给大家介绍过如何确定询问内容,提问的原则,设置选项的原则点击可查看链接,等等,这些都学会了,是不是就能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了呢?答案只能说是“不一定”。如果应用得当,确实可以设计出“漂亮的问卷”,但是如果应用不当,只能制造出“精美的垃圾”。通过分析很多份调查问卷,问卷侠发现,即使能够达到以上标准的一份问卷,仍然有可能是无效的,甚至是完全无效的。究其原因,是提问的方式不对。

 

 

在调查目的和考察内容(维度/指标)有效确定了以后,如何提问也是很重要的问题.提问得好,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提问得不好,就根本达不到调查目的. 为什么提问的有效性这么低呢?从调查技巧上来说,常见的错误是主观问题问主观答案,客观问题还是问主观答案。针对这些问题,本条信息问卷侠将为大家介绍以下内容:一是客观问题询问客观答案(有人可能听说过),二是主观问题实现客观转化(很少人听说过),三是主观问题客观化的技巧(极少数人听说过),四是调查者自己应该解决的问题,不要寄希望于被调查者帮自己解决。


一、客观问题询问客观答案

测量是存在误差的,客观问题的测量也难免存在误差,以主观问题测量客观现实,其误差来源就更多了。

 

请问题您过去30天中通过网络购物的情况是

A经常 B有时 C偶尔 D很少 E从不

 

网购情况,本身是相对客观的问题,在前面的提问中,选项“经常”、“有时”、“偶尔”、“很少”、“从不”其实是一种主观判断,对同样的情况被调查者所下结论可能是不同的,对不同情况,被调查者所下结论有可能是相同的。比如,同样购买了5次,有人觉得是“经常”,有人觉得是“偶尔”;一个人购买了3次,觉得是“经常”,一个人购买了7次,觉得是“偶尔”。这些主观判断的差异,都可能成为误差的来源。

 

在上面的例子里,实际上是客观问题询问主观答案,我们提倡客观问题询问客观答案。一个可行的修改如下。

 

请问题您过去30天中通过网络购物的频率是

A0次 B1~3次 C4~6次 

D7~10次 E10次及以上


二、主观问题实现客观转化

例 

你喜欢喝果汁口味的饮料吗?

A非常喜欢 B比较喜欢 C一般喜欢 

D比较不喜欢 E非常不喜欢

 

喜不喜欢是比较主观的,可以认为是一个主观问题,对于市场调查来说,回答者说自己喜不喜欢某样东西,其参考价值其实是不大的,说喜欢的人可能从来不买,说不喜欢的人可能经常购买。问卷侠提倡,把这类主观问题实现客观转化。比如,考虑哪些客观行为能够反映个体是否喜欢某样东西。一般来说,喜欢某样东西才可能购买,喜欢的程度高就可能经常购买,花费的金额也高。下面是一种可行的修改方式。(为了更深入地分析,也可以补充一些其他问题,比如各类饮料的总购买频次,总支出金额等)

 

过去七天里,你购买了几次果汁口味的饮料?

A.0次 B.1~2次 C.3~4次 

D.5~7次 E.8次以上


过去七天里,你为购买果汁口味的饮料大约支出了多少钱?

A.0元 B.1~6元 C.6~15元 

D.15~25元 E.25元及以上

 

主观问题的测量目标,一般是隐变量,通俗来讲,就是隐藏的无法像身高体重那样直接测量的变量,测量隐变量要分析与隐变量相关的客观外显的情况有哪些,通过这些显变量来反映隐变量。这与量表开发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量表开发都把主观问题转化成了客观问题。

 

主观问题的客观转化在有些情况下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涉及到一些社会期许问题的情况下。比如,在一次调查中,有一个问题是问家长是否重视教育,答案是从非常重视到非常不重视的五点量表。问卷收集上来以后,几乎所有答案都是“非常重视”。大家可能都认为重视教育是一种好的值得拥有的品质,所以每位家长都应该是真心觉得自己是重视教育的。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区分度的,根本没有区分出重视教育的程度。如果能够转化成客观问题,比如,为孩子教育的支出,为孩子教育所投入的时间精力等,结果就会有所不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就会区别出来


三、主观问题客观化的技巧


前面我们介绍了,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尽量把主观问题转化成客观问题,那么怎样实现这种转化呢?

 

请你思考,在一次招聘面试中,如果招聘人员想了解面试者是否善于处理矛盾,以下哪个问题更能甄别出面试者的能力?

 

1.你将如何对付难缠的雇员?

2.你善于化解矛盾吗?

3.告诉我,作为监管人员,你曾如何对付难缠的雇员?

 

第一个问题,只能得到面试者认为什么是正确的,但不等于他自己是能够做到的。这是一个理论型问题。

第二个问题,面试者难道会说自己不擅于化解矛盾吗?这是一个引导型问题。

第三个问题,如果过去能够预测未来,询问面试者过去的行为,我们或许能够判断他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这是一个行为型问题。

 

问题的三种类型:理论型问题,引导型问题,行为型问题。

理论型问题:你将如何对付难缠的雇员?

引导型问题:你善于化解矛盾吗?

行为型问题:告诉我,作为监管人员,你曾如何对付难缠的雇员?

 

一般来说,行为型问题比理论型问题和引导型问题更有效,对于市场调查来说,也是这样。

 

例:

你选择手机时看重哪些因素? [多选题]

A.价格 B.外观 C.内存 

D.摄影性能 E.品牌  F.其他

 

这个问题,看题目属于一个理论型问题,看选项属于一个引导型问题,作为多选题,如果不限制选项,每一个选项恐怕都会被选,因为我们看哪一个选项都会觉得挺重要.这样就很难甄别各因素之间重要程度的差异,也很难甄别回答者的差异,最好询问行为型问题.一个可行的转化如下.

 

你最近一次选择购买的手机,最看重的是以下哪(几)个因素?

A.价格 B.外观 C.内存 

D.摄影性能 E.品牌  F.其他

 

你对自己目前使用的手机,哪些方面满意?

A.价格 B.外观 C.内存 

D.摄影性能 E.品牌  F.其他

 

你对自己目前使用的手机,哪些方面不满意?

A.价格 B.外观 C.内存 

D.摄影性能 E.品牌  F.其他

 

类似这样的行为问题,能帮助调查者进行更好地判断.

 

以上经验,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情境也是适用的.

 

比如,大家都知道忠诚对婚恋是很重要.如果相亲的时候,你想考察一下他/她是否对爱情忠诚.你要怎么问?请你考虑一下以下哪种提问方式好.

 

.你怎么看忠诚的意义?(当然是很重要,理论型问题)

.你会忠诚于爱情吗?(脚趾头能否想到答案?引导型问题)

3.你因为什么原因与前男友/女友分手?(比较推荐的行为型问题,但对方不一定如实回答,当事人可以调查)


这里的逻辑,与生活经验也是不谋而合。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这句话的逻辑应用在问卷设计中,就是要听事实而不是听“雄辩”。


四、调查者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调查者自己应该解决的问题,切勿寄希望被调查者能帮自己解决。被调查者往往只会回答"是"或"否",只有调查者询问对了问题,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才能实现调查目的.如果调查者自己不经过严谨的分析,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寄希望于调查之后回答者能告诉自己需要的答案,往往不会成功.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