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斯坦福的研究告诉你,那些培养出成功孩子的家长都有什么样的共性

 茂林之家 2017-02-04

虽然如何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并没有“套路”可言,

但一些心理研究发现,

在那些“成功孩子”的家长身上,

却有一些共性可循。

1

教授孩子社交技能

哈佛、斯坦福的研究告诉你,那些培养出成功孩子的家长都有什么样的共性

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和杜克大学的研究者对全美700名儿童从幼儿园开始,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孩子成年后取得的成就与他们从小习得的社交技能密切相关。

这个历时20年的调查发现,那些社交能力强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同理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乐于助人,不需要什么激励或督促也能很好地和他们的同僚合作。他们完成大学学业的可能性更大,获得全职工作的几率也更大。

那些成年后酗酒、入狱、申请廉租房的人,更多的是从小社交能力就不好的孩子。

该项研究的主导人讲到:为了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父母必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同理心。

2

他们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

哈佛、斯坦福的研究告诉你,那些培养出成功孩子的家长都有什么样的共性

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心理学的概念:

皮格马利翁效应

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

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加州大学、洛杉矶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全美选对出生于2001年的6600名孩子进行了跟踪调研,在那些考上大学的孩子中,他们当中96%的人被父母期望“要上大学”;而在那些成绩最差的孩子中,这一比率仅为57%。结合其他调查和分析,研究者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对孩子的成就有着巨大的影响。

那些期望孩子能考上大学的父母总会想法设法的让孩子实现这一目标,而这无关他们的收入高低或者财产的多寡。

这些研究都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对一个人的期待,

将变成他去实现这个期待的预言。

不过这种期盼一定在建立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之上的,期盼与暗示只能是“自我”的补充,它起到的效果更像是“锦上添花”或是“画龙点睛”。

3

母亲仍在职场打拼

据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一份研究称,妈妈不放弃自己的工作将对孩子大有裨益。

哈佛、斯坦福的研究告诉你,那些培养出成功孩子的家长都有什么样的共性

研究发现,比起由全职妈妈养大的女儿,那些职场母亲的女儿接受教育的时间会更长,将来从事管理者岗位的可能性也更大,并且会比前者多挣23%的钱。

比起全职妈妈的儿子,由职场母亲养大的儿子在家务和养育后代上也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具体多出多少呢?

每天多出25分钟做家务;

每周多出7个半小时照看孩子。

正如这项研究的主导者,哈佛商学院的Kathleen L. McGinn教授所讲: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除此以外,母亲是否工作,对孩子”性别平等“的观念也有影响。

4

他们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哈佛、斯坦福的研究告诉你,那些培养出成功孩子的家长都有什么样的共性

根据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称,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孩子的影响巨大,贫富家庭之间养出的孩子,其差距之大,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差距也同时在拉宽。出生于2001年的孩子,比起出生于25年前的那一批,“贫富”孩子之间的差距扩大了30%~40%。

总体来讲,家庭收入越高,孩子的SAT成绩也越高。

5

他们受教育的水平较高

哈佛、斯坦福的研究告诉你,那些培养出成功孩子的家长都有什么样的共性

2014年由密歇根大学做了一项调查,发现那些拥有高中或是大学文凭的女性,他们的孩子也有更大的可能上完高中或者大学学业。

研究对从1998年到2007年间上幼儿园的14000名孩子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那些过早成为母亲的女性(18岁或者以下),他们的孩子能够从高中毕业或者考上大学的概率较小。

2009年,博林格林州立大学在纽约州的“城乡结合部”随机挑选了856人进行回溯调查,研究者发现,在孩子8岁时仅从他父母的教育水平就基本可以预测他未来的受教育水平和40年后的职业发展。

6

他们较早地对孩子进行了数学启蒙

哈佛、斯坦福的研究告诉你,那些培养出成功孩子的家长都有什么样的共性

在2007年,有一项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分析方法(meta-analysis)对35000名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的学龄前儿童进行了统计和研究,结果发现幼年时期的数学启蒙对孩子将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儿童早期引入数学启蒙,教授孩子关于数字、顺序等基本数学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小便掌握一定的数学技巧不但有利于今后的数学学习,对孩子的阅读能力也有帮助。

7

他们在孩子婴幼儿时期(0~3岁),注重和孩子建立起更亲密的联系

哈佛、斯坦福的研究告诉你,那些培养出成功孩子的家长都有什么样的共性

2014年有一项针对243名出生于贫困家庭孩子的研究,在3岁以前,被“亲密育儿”照顾的孩子(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反馈更加的敏感和迅速,及时并恰当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当他们探索这个世界时,有着更安全的心理基石。在他们进入30岁以后,有着更健康的情感关系和更大的成就。

这表明,总体来讲,父母在孩子早期在照顾孩子上付出的心力将是一笔非常划算的投资。

8

当孩子大一些以后(3~11岁),他们不过度关注

哈佛、斯坦福的研究告诉你,那些培养出成功孩子的家长都有什么样的共性

根据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Brigid Schulte,也是著名畅销书‘Work, Love and Play when No One has Time.“的作者主导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于3岁到11岁的那些孩子,从母亲花在他们身上的时间这一变量,并不能有效预测出孩子将来的行为、健康和成就。

那些过度关注子女的家长(又被称为直升机父母HELICOPTER PARENTING:过度关心子女的家长,像直升机一般在上空盘旋)反而会事与愿违。

如果一个母亲本来工作压力就很大,很焦虑,在平衡工作与管教孩子上手忙脚乱、焦头烂额,那么即便是她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这种陪伴反而还有负面的影响。(有没有发现,这些研究中很多都是在强调母亲的作用)

因为情绪是可以传染的。

所以大家才会喜欢那些积极、乐观、开心的朋友,而试图远离那些负能量的人。如果家长疲惫不堪,压力山大,那么这种情绪也会在无形之间侵蚀孩子的心灵。

9

他们多是“成长型思维”,而非“固化思维”

哈佛、斯坦福的研究告诉你,那些培养出成功孩子的家长都有什么样的共性

有这么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思维,认为人的成就来源于那些天生的、不可控的因素,比如性格、智商高低。他们总想保持自己在他人眼中完美或者聪明的形象。

  • 他们倾向于避免挑战

  • 轻易地放弃

  • 认为努力只是阶段性的

  • 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

  • 把别人的成功视作威胁

拥有固定思维模式的人,更容易情绪化,他们努力想成为的是“他人眼中的自己”,从而限制自我潜能的开发。

比如一个经常被周围人夸作聪明的孩子,那么他竭尽所能地想要维持的是他在周围人眼中要显得聪明,一旦失败,就会产生消极的自我否定。此前,我们也写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你真的好聪明啊!” 小心这句话毁了聪明孩子;夸孩子是门技术活,不会夸不如不夸……只需几步,再也不用担心夸错啦

而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人,他们相信能力是后天习得,并且重视学习与过程,追求自我提升与自己内心的满足。

  • 喜欢挑战、克服挫折

  • 相信持之以恒的努力最重要

  • 利用他人的评价和反馈来改善自己

  • 善于从他人的成功里学习经验

具备成长思维的人相信后天努力的力量,追求自我的不断提升。拥有更开放的思维和更平和的心态,能最大程度地开发自己的潜力。

这类家长不仅自己有着“发展性的思维”,并且也努力把孩子往这个方向培养:

天资不等于成就,

性格也不决定命运,

行动才是。

当然,所有的这些条款都不能成为界定一个孩子未来的决定性原因,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还有很多其他不确定性的因素,只是从统计学的大概率上讲,这样培养孩子的胜算会更大而已。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无论是作为家长、员工、子女还是伴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