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阳明实证: 1.阳明腑实证: 成因:热盛伤津,津伤化燥,因燥成实,邪热与阳明糟粕相结。 证候特征:1.全身(毒)热内盛(潮热、谵语、大汗出),若只有1,只能诊断为胃热弥漫证。调胃承气汤偏于泻热(热盛为主)。 2.腹部实证表现:肚子胀,按之疼痛。若只有2,只能诊断为杂病的腹满实证。小承气汤偏于泻实通便(腹气不畅为主)。大承气汤热实皆备。
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里热炽盛的样子,热邪由弥散到内敛的过程中,但里热还是炽盛,24小时都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248) 伤寒吐后,腹胀满(尽管腑气不畅在三承气中最轻,但若要用调胃承气汤,也一定要有腹满)者,与调胃承气汤。(249) 阳明病,不吐(没有泻下的禁忌证)不下(没有大便,提示腹气不畅),心烦(提示里热)者,可与调胃承气汤。(207)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浸)(60g)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30g) 右三味口父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 小承气汤: 阳明病,其人多汗(热迫津外越),以津液外出,胃中燥(热盛伤津),大便必硬(热与糟粕相结),硬则谵语(燥热上扰心神),小承气汤(阳明燥热阻结的谵语)主之。若一服谵语止,更莫复服。(热盛伤津,津伤化燥)(213)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症状虽像大承气),脉滑而疾(但热敛不重,脉非沉实,故不用大承气,但毕竟病情重所以量增加)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通常只喝六合,一方二法),腹中转矢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矢气(1说肠麻痹的病人,硬攻可能肠穿孔;2.说有转气就有燥屎,若无转气,则无燥屎),勿更与之。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涩者(是阴液不足的不大便,非燥屎,用通腑的方法难以解决问题),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214)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
(60g) 以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津伤化燥),微烦(里热不甚),小便数(里热偏渗),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以通便为主)和之愈。(250) |
|
来自: 事不宜急缓则圆 > 《阳明病阳明大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