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于“战

 崔竣豪 2017-02-05

智人与我们的行星同居者之间的一些差异,让这些动物特质在我们身上起了副作用。每一次我们破坏身体的化学平衡,就产生了所谓的「压力」。压 力反应就是当身体失去平衡时所产生的本能反应,以及为了返回平衡状态所做的事。无论是当我们在长隆动物园看到狮子,还是在杂货店巧遇我们不那么友善的前男/女朋友,或者是开会快迟到时在高速公路上被塞车搞到快崩溃,我们都会启动压力反应,做为对外在环境的回应。

不同于动物,我们光用想的就能启动“战—逃”反应的能力,而且这个想法也不必跟我们目前所处的环境有任何关联。我们可以预期未来某个事件而启动“战—逃”反应;反之,我们也可以藉由重温被烙印在大脑灰质的不愉快记忆,制造与过去相同的压力反应。

处于“战-逃

因此,我们或者预期着压力反应而产生经验,或者重温造成压力的经验,我们的身体或者存在于未来,或者存在于过去。这对我们不利,因为我们会把短期的紧张状态转化为长期的。

另一方面,据我们目前所知,动物没有能力(或者应该说有能力不这么做)如此频繁及如此容易地启动压力反应,也无法将其关闭。比如说,那头正在重新愉快吃草的鹿,它就不会回想到几分钟前才发生的事,更不用说两个月前被草原狼追赶的情形。这种重复的压力对我们有害,因为当压力反应很频繁且长期持续时,生物体的设计没有任何机制能够处理这样的负面影响。换句话说,没有生物可以免除长期生活在紧急情况的后果。当我们启动压力反应而无法关闭它时,我们正慢慢走向某种体内失调状态。

比方说,因为生活中的某些威胁(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想像的),你持续启动“战—逃”系统。于是你的心跳加速,心脏输送出大量血液到四肢,你身体的平衡正在被破坏,你的神经系统已经准备好战或逃。但是面对它吧:你不可能逃到巴哈马,也不能掐死你的同事,那太野蛮了。

因此,你只能让自己的心跳加速,导致你可能得到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毛病。

处于“战-逃

当你不断调动所有的能量来应付某些紧急情况,将会发生什么事呢?假如你把大部分的精力用来应付某些外在环境的问题,用来调节你体内环境的能量就会很少。

监控你体内世界的免疫系统,在能量不足的情形下,无法持续发展和修复。因此,你会生病,可能是感冒、癌症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些都是和免疫有关的疾病)。

想想看,人类和动物的真正区别在于,虽然都经历压力,但人类能重新体验并「预先」体验创伤状态。放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压力去触发我们的压力反应,对我们会产生什么害处呢? 一旦我们经常处在化学失衡状态下,最终该失衡状态就会成为常态。如此一来,我们就注定摆脱不了遗传的命运,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那意味着我们会遭受某些疾病的折磨。

理由很简单:激素(荷尔蒙)的连锁反应,加上反应压力所释出的化学物质所产生的骨牌效应,可以造成基因异常而产生疾病。换句话说,反复的压力会触动遗传按钮,让我们开始走向遗传命运。因此,压力反应这个对人类来说曾经是适应行为及有益的生化反应,现在却成了 一种高度适应不良且有害的经验。

处于“战-逃

举例来说,当一头狮子在追赶人类的祖先,压力反应发挥了效果:从外在环境的危险中保护了他。这就是适应性。但如果你日复一日地挂心升迁、过度烦恼着如何向上司报告,或者担心母亲的病情,这些情况都会创造出相同的化学物质,彷彿你正在被狮子追赶。

而现在,这就是适应不良。你在紧急模式中待得太久,“战—逃”反应耗尽了所有你内在环境所需的能量。你的身体从你的免疫、消化和内分泌等等系统,窃取了这些重要的能量转移到某些肌肉群上,让你能对付掠食者或逃离危险。但对现在的你来说,这只会对你不利。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过量的压力激素会产生愤怒、恐惧、嫉妒、仇恨等情绪,激发侵略、 挫折、焦虑和不安全感,并且使我们体验到疼痛、苦难、悲伤、绝望和忧郁。很多人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充斥着这些负面想法和感受。难道大多数正在发生的事都是负面的吗?显然不是。 负面情绪会这么高昂,是因为我们要不是生活在预期的压力下,或是透过回忆去重新经验它,所以我们大部分的想法和感受,都被那些强大的压力和求生激素所驱动。

当我们的压力反应被触发时,我们会专注于最重要的三个东西:

·身体(必须照顾好)

·环境(我要去哪里才能逃离这个威胁?)

·时间(我需要花多久时间来躲开这个威胁?)

处于“战-逃

以求生模式来生活,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如此依赖“三巨头”(身体、环境、时间)的原因。压力反应及它所触发的激素,迫使我们把焦点放在(及执着于)身体、环境和时间上。于是,我们开始用实体的东西来定义「自我」;我们变得轻心灵重物质,变得漫不经心、觉察力变弱、爱胡思乱想。

换句话说,我们成为「唯物主义者」,习惯于思考外在环境的事物。我们的身份认同成为身体的包装。我们被外在世界吸引,因为这就是那些化学物质迫使我们关注的事——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认识的人、必须去的地方、面对的问题、不喜欢的发型、身体的各部位、体重、和别人相比之下的外貌、有或没有时间……诸如此类你可以想到的。我们记得自己是谁,主要根据的是我们的所知及所为。

以求生模式生活,导致了我们所专注的是现实中的0.00001% ,而不是99.999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