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5 15:02 | 豆瓣:余小岛 《七武士》是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的经典之作,被认为是日本的西部片。这部电影作为世界电影史上的重要作品,曾被《电影旬报》评为日本电影史上的首位佳作,被《电影世界》拥上五十大武士电影的首位,在《视与听》每十年评选一次的世界十大电影中,多次被导演和影评人选中。 《七武士》剧照 这部电影对后世的导演影响之深是难以确切地描述的。 比如乔治·卢卡斯就曾多次表示《星球大战》故事的灵感就来自于这部电影;史蒂夫·斯皮尔伯格也表示每当拍片遇到瓶颈时,本片是可以让自己回归初衷的四部电影(另外三部为约翰·福特的《搜索者》、大卫·里恩的《阿拉伯的劳伦斯》与法兰克·卡普拉的《生活多美好》)之一。这些都是《七武士》对于其他电影的一些间接影响。 《星球大战》剧照,绝地武士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电影是直接改编自《七武士》的故事原型的,其中比较典型的三部是:今年最新改编的美国西部版《豪勇七蛟龙》,1989年香港的致敬之作《忠义群英》,以及1960年改编的版本《豪勇七蛟龙》(为了表示与最新一版的区别,下文均以香港译名《七侠荡寇志》指代该版本)。 《七侠荡寇志》(1960)海报 这三部改编中,先后两部美国西部片版本大家都相对比较熟悉,而香港这部了解的观众可能不多。《忠义群英》由唐基明导演,郑少秋、张学友、梁朝伟、莫少聪、午马、成奎安、林国斌等主演,把《七武士》故事的背景搬到民国军阀割据的年代,讲述了以戚大富为首的七个侠客义士来到某个小山村协助农民击退屡次进犯的土匪的故事。 《豪勇七蛟龙》(2016)海报 这三个版本的改编虽然在故事上与《七武士》非常类似,但是每个版本又各有所长,而且和其拍摄的地域文化和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正是《七武士》的经典之处所在,其每一次的改编都有其更贴合时代的内容。 所以下文将在人物身份、战斗场面以及电影内涵三个方面来分别解释三部改编作品的不同,并与原版《七武士》做出比较。 《忠义群英》(1989)海报 首先在故事上,《七武士》被认为是一切关于“数人完成一项任务”的电影之母。电影讲述了七位英雄帮助一群弱小的农民打败数量要超于他们的土匪,最后落得四位战死的下场。这一个基本的框架在每个改编版本中都是基本相同的,但是每个版本中七位英雄的身份却各有不同。 《七武士》剧照,七位武士 在原版《七武士》中,顾名思义正是七位武士,然而在两部美国西部片版本中,七位英雄自然变成了七位持枪的牛仔,而香港的版本中则变成了七位流浪江湖的军人。 其中比较有趣的是,在《七武士》中准确来说应该是六位武士和一位半武士半农民。因为农民和武士身份的不同是这部电影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区别。所以各个改编的版本中也相应地出现了这样一个人物,比如《七侠荡寇志》中就是一个经验不足的年轻枪手,《忠义群英》中则是梁朝伟饰演的江湖小混混。 《忠义群英》剧照,七位流浪军人 这都是非常符合其故事背景的人物设定,但是对比两部时代背景一致的美国西部片版,就更能看出电影拍摄时所处的时代对于电影的影响了。 《七侠荡寇志》拍摄于1960年,是《七武士》日方正式授权的改拍作品,七位主角全是一色的白人男性。很明显,这是六十年代好莱坞圈子以及整个社会文化依旧以白人为主,女性的地位依旧没有得到重视。 《七侠荡寇志》剧照,七位白人 但到了2016年最新这版的《豪勇七蛟龙》中,七位英雄的领头人物是黑人,其他六位中有一位印第安裔,一位亚裔,一位墨西哥裔以及三位美籍白人。更绝的是,电影最后活下来的三位正是黑人、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这可谓是在种族平等上做到了滴水不漏的政治正确。 《豪勇七蛟龙》剧照,七位组成 除此之外,这支队伍还是由一位女性召集而来,并且这位女性在电影激战中展示了远超其他普通男性的枪法,不仅不需要男性保护,甚至还成为战斗中最关键的人物。这一点也正是当今女权主义高涨在电影中的重要体现。 其次在电影的战斗场面上,四部电影又有所不同。《七武士》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日本武士刀短兵相接所带来的迷人气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七武士》剧照 电影中的武士们排兵布阵、拔刀进攻、站位防守、手起刀落,每一个动作都带有其特别的气质。尤其是在黑泽明完美的镜头构图下,显得更加迷人了。就像杜琪峰也曾承认《枪火》中商场对决击退敌人的场面正是从《七武士》的站位中获得的灵感。 到了美国西部片改编版本中,武士刀变成了牛仔的左轮手枪,气质就差了很多。虽然在很多优秀的西部片中,左轮手枪对决的场面也非常迷人,比如赛尔乔·莱翁内“镖客三部曲”中的枪战场面就非常好看。 《黄金三镖客》剧照 但是在这两部改编作品中,因为主人公有七位,而对手更是数十上百位。枪支除了左轮手枪之外,还有来复枪,甚至还有加特林机关枪。所以枪战起来往往混乱不堪,人马乱跑、子弹横飞、炸弹满地爆炸,毫无美感可言。 尤其是在1960年的《七侠荡寇志》中,因为那个年代摄影技术有限,导致枪战之时摄影机根本来不及捕捉如此多的人物运动,所以看起来总觉得非常简陋虚假,毫无气质可言。 《七侠荡寇志》剧照,正片中没有这个的镜头 而在香港版的《忠义群英》中,香港电影人非常聪明地因地制宜,显示出了香港本土特色,比如他们把大型的战争场面转换为港片擅长的几个人打斗。最后的高潮部分被分为三个小战场,正面防御是堆沙包枪战,侧面则是甘蔗地埋伏战,后山则是一人对抗大刀队。其中尤以后面两个部分最为精彩,也正是香港电影比较擅长的场面。 《忠义群英》剧照 最后在电影的内涵表达上,三部改编作品又不尽相同,与原版《七武士》更是相去甚远。 三部电影改编的先后顺序是,1960年版《七侠荡寇志》,1989年《忠义群英》,2016年《豪勇七蛟龙》。如果仔细看过这三部电影的话,其实会发现1960年版极其忠于《七武士》;而1989年的香港版更像是直接改编自1960年的美版,甚至其中还有部分对话都一模一样;2016年的版本则更像是之前两个版本的总和,比如机枪就没有出现在1960年版,而是香港版中。 《豪勇七蛟龙》剧照,加特林机枪 所以在内涵表达上,也正是最初的《七侠荡寇志》与《七武士》比较接近。《七武士》中的农民胆小、自私、卑微、不懂报恩,七位武士骄傲、有尊严、坚守侠义,但是电影的最后武士四位战死,三位只能继续流浪,而农民则继续埋头种田,这前后对比甚至触及了日本文化中武士安身立命的核心信条。 《七武士》剧照 到了1960年的《七侠荡寇志》中,也同样表达出了类似的观点。农民们甚至中途出卖了七位枪手,导致所有人缴枪被俘,而他们再次回来是因为牛仔的尊严。除此之外,这一版还展示出了对农民忍辱负重地生活的崇敬。 在电影中,其中一位枪手对着一群孩子说:你们的父亲为了家人、孩子而选择不做反抗,正是这份压力让他任人欺辱,而这份勇气也是我们所无法拥有的。我们正是因为没有勇气承担这份责任,才选择带着枪流浪。 《七侠荡寇志》截图 在这两部电影中,武士、牛仔和农民之间身份的不同,所带来的对世界美好价值观的认同差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讨论。农民就像大地,忍受风吹雨打、逆来顺受,但却能够生生不息、香火不断;而武士或者牛仔就像大地上席卷而来的一阵狂风,为大地吹走顽石,而自己却注定流浪,注定会消散。 但是在随后的两部电影,香港版的《忠义群英》和2016年版的《豪勇七蛟龙》中则完全没有类似的思考了。《忠义群英》中农民也自私自利,也有出卖背叛,但这些终极只是少数的个人行为,只能称之为人群中有好有坏而已,上升不到对农民群体整体思考的高度。 《忠义群英》剧照 至于《豪勇七蛟龙》中则索性根本不提这一点。不仅如此,这部电影在逻辑上也是漏洞百出,总之这部电影的核心内容就是七位武士人劲装靓、高头大马,处处尽显耍酷风范。所以与其说七位是来解救农民的,不如说是来展示造型的。 《豪勇七蛟龙》剧照 最后还有一个小的关于敌我双方数量的对比,我方始终都是七位,而《七武士》中强盗约在30位左右,1960年《七侠荡寇志》中约40人,1989年《忠义群英》中约50人左右,而最这版《豪勇七蛟龙》中敌人尽有200人之多,简直丧心病狂。 《豪勇七蛟龙》截图,200多人马 一方面可能是电影在改编的过程中越来越浮夸了,另一方面也可以解释为冷兵器时代以少胜多终究难度很大,而热兵器时代,只要武器够好,以极少的人数打败大量的敌人也不是没有可能。 虽然这些改编版本常改常新,每次都会结合相应时代产生新的东西,但是终究比不上黑泽明《七武士》的原作。而且电影本身也是常看常新,每次看都会有新感受的不朽之作。所以,建议每看完一部改编版本,也可以相应地同时看一遍原版。 ——— 本文首发巴塞电影APP,转载请事先联系。原文可戳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