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的称谓 讲究真是多!

 默默的独行之马 2017-02-06

  作者丨胡丹

  (一)

  怎么称呼人,真是一门学问,有着很深的讲究。

  喊错了,会记忆深刻,甚至遗憾很久。

  记得多年前,大概是1998年,第一次到北京,准备去看看北大,却错走到清华东门,就在旁边一家必胜客餐厅吃饭。点餐时,招呼男服务生:“先生,点餐。”然后这顿饭就死死记住了。

  吃顿披萨算什么,怎么我会记住这么多年?因为当时我就觉得喊错了:哪有对服务员喊先生的?

  不是歧视服务人员,而是称谓不是乱喊的。虽然不是啥大事,我也不是针尖心眼的人,但这事硬是不可磨灭了。

  大家想想,你们可有喊错了称谓而记忆深刻的事?

  比如主持人朱军称呼嘉宾的爹为“家父”,大概他要悔一辈子。您呢?

  (二)

  昨天看了周立波在美国被捕的新闻,顺手发了一条“上头条”(今日头条上的一个类似微博的新产品),是这么写的:

  许多报道都称“周立波老师”,老师这衔头就跟同志一样,有其特定的价值,好比某位官员被判刑了,就不再称同志,没判前,还是犯罪嫌疑人,仍然还是同志。波波老师3月份才过堂,他现在还是老师。如果被判了有罪,大概他就是周立波,而不是周立波老师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