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疆酒乡——伊犁河谷美酒飘香

 李昕fame8kt5l5 2017-02-06


伊犁河谷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角,包括伊宁市(是中国最西部的城市),尼勒克县,新源县、巩留县、特克斯县、昭苏县、察布差尔县、霍城县。


伊犁河谷北、东、南三面环山,北面有西北--东南走向的科古琴山、婆罗科努山;南有北东东--南西西走向的哈克他乌山和那拉提山;中部还有乌孙山、阿吾拉勒山等横亘,构成“三山夹两谷”的地貌轮廓。


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的伊犁是中国西部最富饶的土地之一。俗话说,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的大,不到伊犁,不知道新疆的美。


这里降水充沛,气候宜人,风景秀丽,资源雄厚,物产丰富。既有雄美、壮丽的雪峰、冰川,也有俊秀、迷人的河川;既有恬静悠然、肥沃广袤的草原,又有人神共织的农耕大地。


这里盛产高粱,小麦,玉米,优质的水源,美丽的自然风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使这里成为优质新疆白酒的主产区。


著名的伊力特酒厂,肖尔布拉克酒厂就座落在美丽的巩乃斯草原上。


其实,除了这两个有名的白酒企业,这片土地上还有许多酒厂,曾经辉煌过,却又被遗忘在岁月的长河里;或依然发展着.......


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些90年代前期的老酒厂吧。


那时的是新疆的酿酒大户,饮酒大户。这么好的气候条件,兵团农四师各团场的酿酒发展是很多的。

兵团酒厂比如(伊犁大曲酒厂,新源大曲酒厂)之前文章已做了介绍。

还有六十八团酒厂,建筑公司供给队酒厂,六十七团金泉大曲酒厂等等。

                             

                                     六   十   八   团   酒   厂 


1964年,六十八团将副业队、生产三队、基建一队、基建二队于1961年办起来的土窖铁锅酿酒小作坊集中到副业队,建立酒厂。当年产酒二十六吨,散装销往本地各县市,供不应求。

 

1977年产量上升到八十吨。1978年引进人才和技术,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年产酒增加到120吨以上。


 1985年申请注册商标为“箭乡牌”。改散装为瓶装,“箭乡大曲”“箭乡二曲”,年产销量120吨。因销售市场竞争激烈,生产设备和酿酒工艺落后,于1994年停产关闭。


                              建  筑  公  司   供   给  队  酒   厂  


1960年,农六师后勤部粮油供给队(营级建制,以产面粉,榨油为主业)为喂猪养羊提供部分饲料而生产少量白酒,散装出售。

1976年,供给队划归建筑公司代管,将白酒纳入正式生产项目,最高年产白酒140吨。


1981年开始装瓶上市,注册商标为“柳沟大曲”。(以驻地伊宁市新华西路9巷170号柳树沟命名)。1976年至1992年,共生产白酒1148吨。1993年停产。


                              六  十  七  团  金  泉  大  曲  酒  厂


1964年,六十七团副业队增编烧酒班,每年核拨部分原粮供烧酒以增加副业收入。

到1980年,年均年酒二十多吨。产品散装销售给本团职工和驻地群众,产品供不应求。1985年,团决定扩大白酒生产,从银行贷款修建厂房,购置设备,在副业队烧酒班基础上组建酒厂,

 

申请注册商标系列“金泉大曲”“金泉特曲”“金泉佳酿”。1986年试产成功,产品质量稳定,酒味纯正,回味甘甜。1987年正式投产,是年生产41吨,1988年,产量突破百吨。1989年改“金泉”系列商标为“圣泉”系列。

 

1989年1990年,产量均在二百吨以上,产品销往伊宁,博乐,奎屯,乌鲁木齐等地,颇受欢迎。

1992年酒厂产品因质量逐步下降,市场竞争加剧而被挤出市场。1994年,出现有产无销局面,库存高达200多吨,于1995年左右停产。


                                      新  疆  军  区  新  龙  酒  厂


        (这瓶新龙大曲看度数和瓶身特征,应是90年代初期,其他不详)


90年代初,伊犁河谷除了六师兵团酒厂外,还有巩留县酒厂,乌孙酒厂,伊宁县酒厂,伊犁酒厂,霍城县酒厂,(肖尔布拉克酒厂,巩乃斯酒厂,之前文章已做过介绍),伊犁制药厂……


                                          伊    犁   乌   孙    酒   厂   


乌孙酒厂是伊犁察布查尔县奶牛场下属酒厂,原是一个酿酒小作坊,满足本厂职工节假日饮用,酒糟养牛羊之饲料。

乌孙酒厂取名之意:汉武帝时期,这个地方是“大月”民族,是从祁连山搬迁而来,其中有一个部落叫“乌孙”。

 

现在的哈萨克族中还有乌孙部落,这个部落就住在这一带,当地的山叫乌孙山,奶牛场产的酒就取叫乌孙大曲。乌孙大曲主要在伊宁市上市,部分远销到乌鲁木齐。后来,因为经营不善而停业。


                                        新   疆   霍  城  县   酒    厂


新疆伊疆春酒业有限公司前身是霍城县国营白酒厂。

 

该厂创建于1971年,因经营不善,1999年改制。



改制后,原酒厂职工组建了新的经营班子,市场竞争加剧,各种原因受限。企业一度在生死存亡线上挣扎,2012年基本停产。


但是企业始终坚持古法酿造工艺,从选材到拌粮、挖槽等都精益求精,所以,“伊疆春”白酒在消费者中具有良好的口碑。






 如今,深圳市澳跃运通实业有限公司全资收购酒厂,成立了全新的“新疆伊疆春酒业有限公司”,企业革新管理模式,生产线全面升级。

  

                               伊    宁   龟  寿  源  糯   米  酒   厂


伊宁县龟寿源糯米酒厂始建于1995 年,是伊宁县计委立项的该县首家个人独资企业。该厂生产的高级营养型“龟寿源”牌糯米酒,用精白糯米辅以名贵中药为原料,科学酿造而成。


                                   新  源  野  果  林  改  良  场  酒  厂


新源县野果林酒厂信息不详。介绍一下野果林吧。

野果林大部分处于新源县阿勒玛勒乡,“阿勒玛勒”在哈萨克族的语言里是“苹果”的意思。


      (此图是网上找的酒标图,从酒标看,至少80年代就建厂了)

新源县野果林是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欧亚面积最大最密集的原始野生果林,面积约10万亩,主要以野苹果为主要建群种,还有野杏、山楂、忍冬、蔷薇、木枸子、小檗、天山卫茅、悬钩子等乔木、灌木。在阔叶林带低洼和阴湿地段,野苹果林发育最为完好。 新源县野果林面积属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亚洲野果之乡。


        (此图是网上找的酒标图,从酒标看,当时还有果酒)

                                      

                                   新  源  县  胡  地  亚  于  孜  联  合  酒  厂


                      (此酒厂信息不详,但仍然是以地名命名的)

胡地亚于孜镇位于新疆伊宁市以东6千余米。距伊宁县11千米,东邻萨地克圩孜乡和愉群翁回族乡,南接伊宁市,北隔人民渠与吐鲁番于孜乡毗邻,西与伊宁市克伯克于孜接壤。


                                          伊   犁   黄   酒    厂



                                     昭   苏   县  种  马  厂  酒  厂


(具体信息不详,这瓶酒应是80年代产品,搜集资料得知,种马场和小洪纳海均为地名)

                                   

                                          精  河  县  吉  湖  酒   厂




                                                   伊    犁     制   药     厂



                        (允许豹骨入药,那一定是93年之前的事吧)



                                          伊     犁   巩  留  县  酒  厂

 

                                                (80年代伊河大曲)


                                         ( 92年54度伊河特曲)

新疆伊犁伊河酒业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恰西大草原,始建于1958年,历经几代人的耕耘,





                             (03年50度250毫升伊河老陈酒)

伊河人秉承传统酿酒之工艺,汇集现代科技技术之结晶,塑造出“伊河”、“冬不拉”两大优秀品牌,六十多种优秀产品,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并部分销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


                                                    新  疆  伊  犁  酒  厂


                              (  伊宁特曲美人瓶拖拉机)


                                    (80年代铁盖伊宁特曲)

新疆伊犁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西北边陲素有花园城市美称的伊宁市,前身是新疆伊犁酒厂。


                                              (90年代公庆和酒)

据伊犁史记记载:公司前身系清朝“公庆和”老酒坊,始建于清朝嘉庆(1842)间,此酒曾为民族英雄林则徐来到伊犁接风洗尘。乃至成为林公宴请和馈赠宾客的佳酿;此酒是收复新疆伊犁左宗堂将军犒劳三军的琼浆玉液,曾使得三军士气大涨,所向无敌。

 

                                               (红标伊宁大曲)



                     (80年代早期铁盖伊宁大曲,伊宁特曲)

1893年公庆和老酒坊初具规模,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酿造历史,是新疆白酒行业有史以来最古老的百年老店之一,被誉为“新疆酒源――伊犁河”。



                                   (早期伊犁酒厂,花城白酒,稀缺品)

1952年公私合营,改名为“新疆伊犁酒厂“,是伊犁最早成立的国有酿酒企业。





                                (93年53—55度伊犁河特酿)

八十年代后,公司几经技改扩建,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逐年增强,成为现在的伊犁河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 93年58度伊宁特曲)


                                      (94年54度伊犁河特曲)


公司经过数代人的呕心沥血,历经百年风雨锤炼,深得中国酒文化的精髓,铸就了百年经久不衰的“伊犁河”品牌,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风格,悠久的企业文化,浓厚的中华酒文化底蕴,使企业在新疆酿酒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企业现发展为国家大型二类企业,自治区一级企业,系新疆工业百强、行业十强企业,跨入中国五百家最大饮料制造企业行列,是新疆为数不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之一。




公司产品蝉联四届“新疆名酒”称号并多次获得国内外评比大奖;2003年被新疆消费者协会授予“新疆十大畅销名酒”称号,2004年被中国酒协会授予“全国食品行业知名白酒信誉品牌”称号。2005年9月荣获“全国食品安全百佳先进单位”企业称号。

                               

                                       新     疆     伊     宁     酒      厂  

 

 

东出伊宁市,溯北上行18公里,便来到了“塞外江南”第一县的伊宁县。县城西隅,弓月城下,杏花丛中便座落着深受全疆各族消费者喜爱的白酒酿造企业~伊宁县酒厂。


   在新疆酿酒业中,被成为“黑牡丹”的新宁特曲的产品曾一时名声大噪,名扬区内外。

 


1957年,伊宁县供销社在今吐鲁番于孜乡创办了一家名曰酒厂的小作坊。十几个人,七八口锅,几千元资金的全部家当。维持着年产散白酒数十吨的规模,走过了漫长的16年。工厂虽无多少效益可言,但却给渴望发展地方经济的人们播撒了希望的种子,白酒也满足了当时人们生活消费的基本需求。1974年,该厂移交伊宁县商业局,迁到县城西隅,与唐代古丝绸北道重镇“弓月城”隔河相望。含多种微量元素的吉尔格郎泉水,成乐酿酒的优质水源。


由于诸多原因的制约,重起炉灶的伊宁县酒厂虽有良好环境,但生产一直不景气,到1978年,产量只有120吨。且品种单一,工艺落后,企业长期亏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领导班子团结进取,艰苦创业,短短几年工厂面貌迅速改观。


 机械化,半机械化设备逐渐替代繁重的体力劳动;酿酒工艺大有改进,年产能力提高到700吨,产品也由单一散白酒发展到,优质特曲、特制大曲、普通大曲和低度白酒等五个品种,尤为可喜的是自1981年扭亏为盈之后,

效益一直呈上升之势。


八十年代中期伊宁县酒厂的新产品一投放市场,消费者便抢购一空,新年特区因其精美的黑色商标,而被昵称为“黑牡丹”。


1988年11月,新年特曲,新宁玉液和特质新宁大曲同获自治区标准局《产品质量合格证书》,次年新宁特曲实现创优计划,荣获新疆白酒优质产品称号。


正当人们对企业的发展壮大满怀信心之际,一场因忽略安全生产而酿成的严重事故发生了,1989年12月7日深夜,伊宁县酒厂因机电设备故障引发大火,将包装车间和酒库化为灰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几十年的心血付之一炬,酒厂干部职工痛心疾首,社会上议论纷纷纷。为使工厂尽快恢复生产,重振声威,全县人民慷慨解囊,酒厂职工自动捐款。加班加点,迅速扭转了火灾造成的被动局面。

 

1992年,伊宁县酒厂改为“伊犁黑牡丹酿酒总厂”。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转变,白酒行业风起云涌,竞争激烈,加之内陆名优特产品的进入新疆,全疆白酒行业逐渐疲软。销售严重下滑,1994年到1996年期间,新宁酒厂也受到了影响,


酿酒车间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职工纷纷下岗,生活难以保障。领导们更是夜以继日的工作,但此时整个中国白酒行业进入低谷,举步维艰。这也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必然经历。

 

随着党的十五大及十五届三、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1999年4月,经县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原伊宁县酒厂资不抵债宣布破产。重新分离组建“伊犁新宁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


历史的长河中,60多年转瞬即逝,对于伊犁河谷的酿酒发展,各酒厂历史,特别是哪些已消失在市场的酒厂,却觉得是那么的遥远。

我们只有从现在幸存下来的老酒,去回味,去寻找。这些能欣赏,能品尝的老酒文化,过几十年,何尝不是一段历史呢。

资料太有限,不足之处,请酒友谅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