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能检查出什么病 血常规能检查出什么病 血常规是很基本也是很重要的检查项目。当成为常规就说明很重要,像吃饭一样。它主要能反映三个问题:1.白细胞:白细胞的数量、比例有无异常。2.是否有贫血,以及贫血的类型。3.血小板是否正常。当然有很多疾病可以导致以上的问题,如果血常规有问题,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一面延误病情。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临床意义 (1) 红细胞计数(RBC) (单位:10^12/L)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2) 红细胞压积(HCT) (单位:%)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脱水、大面积烧伤,补液的参考值;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3)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单位:fL) 大于正常值,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甲状腺功能低下;小于正常值,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全身性溶血性贫血。 (4) 红细胞分布宽度 (单位:%) 大于正常值,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贫血的分类;小于正常值,比正常人的红细胞更整齐,临床意义不大。 (5) 血红蛋白浓度(HGB) (单位:g/L) :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6)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单位:pg)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7)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单位:g/L) 大于正常值,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小于正常值,贫血,出血。 (8) 白细胞计数(WBC) (单位:10^9/L) 大于正常值,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其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及严重败血症、药物或放射线所致及某些血液病等;小于正常值,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9) 单核细胞计数(MONO) (单位:10^9/L) 大于正常值,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小于正常值,无重要临床意义。 (10) 单核细胞比例(MONO%) (单位:%) 大于正常值,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等;小于正常值,无重要临床意义。 (11)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 (单位:10^9/L) 大于正常值,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小于正常值,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12)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 单位:%) 大于正常值,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败血症、心肌梗死、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等;小于正常值,见于伤寒、副伤寒、病毒性感染、疟疾、粒细胞缺乏症、化学药物中毒、X线和放射线照射、抗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13) 淋巴细胞计数(LY) (单位:10^9/L) 大于正常值,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于正常值,免疫缺陷、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 (14) 淋巴细胞比值(LY%) (单位:%) 大于正常值,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于正常值,免疫缺陷、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 (15) 血小板计数(PLT) (单位:10^9/L) 大于正常值,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小于正常值,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16)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单位:%) 大于正常值,血小板体积大小悬殊不均衡。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小于正常值,提示血小板减少。 (17)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单位:fL) 大于正常值,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及血栓前状态。脾切除、慢粒、巨大血小板综合症、镰刀细胞性贫血等。可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较早期指症;小于正常值,脾亢、化疗后、再障、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18) 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 (单位:%) 大于正常值,需要配合其他检查才能判断;小于正常值,需要配合其他检查才能判断。 (19) 血小板压积(PCT) 大于正常值,血小板在血液中含的比例高;小于正常值,血小板在血液中含的比例低。 血常规能检查出什么病 注意事项 检查前:(1) 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 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 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检查后:(1) 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2) 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3) 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4) 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检查过程 静脉采血多采用位于体表的浅静脉,通常采用肘部静脉、手背静脉、内踝静脉或股静脉。肘前静脉是绝大多数人(婴幼儿除外)的首选采血部位。此处一般血管较明显,疼痛感较轻,操作方便易行。小儿可采颈外静脉血液。其次选择股静脉。 血常规能检查出什么病 方法: (1) 备齐用物,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核对无误后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露出患者手臂,选择静脉,于静脉穿刺部位上方约4-6cm处扎紧止血带,并嘱患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显露。 (2) 常规消毒皮肤,待干。 (3) 在穿刺部位下方,以左手拇指拉紧皮肤并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度-30度,在静脉上或旁侧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将针头略放平,稍前行固定不动,抽血至需要量时,放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并将患者前臂屈曲压迫片刻。 (4) 卸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容器内,切勿将泡沫注入,以免溶血。容器内放有玻璃珠时应迅速摇动,以除去纤维蛋白原;如系抗凝试管,应在双手内旋转搓动,以防凝固;如系干燥试管,不应摇动;如系液体培养基,应使血液与培养液混匀,并在血液注入培养瓶前后,用火焰消毒瓶口,注意勿使瓶塞接触血液。 抽血量的多少是根据化验内容的不同及项目的多少来决定的, 一般在5ml左右。 相关疾病 电冰箱食物中毒,急性输卵管炎,乳突炎,肝炎,毛细胞白血病,妊娠合并白血病,前庭大腺癌,赖特综合征性巩膜炎,急性海绵窦栓塞性静脉炎,眶骨膜下脓肿 相关症状 张口抬肩,咯血如注,关节拘急不利,咽干烘热,舌绛苔黄燥黑,面红升火,肌肉目闰动,爪甲不荣,胎黄,白中发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