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简述认识肺阳及肺阳虚的历史过程
2017-02-07 | 阅:  转:  |  分享 
  
第卷第期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加。

简还认识肺阳及肺阳虚的历史过程

中医诊断教研室王宗殿导师张伯动

关键词肺阳肺阳度温补肺阳

历代医籍在论述肺之生理病理或辨证论治时,厥推《黄帝内经》这部经典著作。如《素问·汤液

未能如同心、肝、脾、肾那样分列阴阳,多言肺阴酷酷论》云“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

而很少提及肺阳。正如金寿山所指出“有许多中以竭也……,五阳已希,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

医基础理论的来龙去脉至今还没有搞清,例如为什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其“五脏阳以竭”之“竭”

么肺阴常谈而肺阳很少提及等,这些都有待解字,虽有注为竭绝者、有释为阻遏者,其学术上的

决”【盆。为确立肺阳的含义和生理功能,界定肺不同见解不属本文讨论范畴,然无论是五脏阳气之

阳虚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完善肺病辨证和脏腑竭绝抑或五脏阳气之阻遏,均属五脏阳气之病理,

辨证体系,本文就认识肺阳及肺阳虚的历史过程简说明《黄帝内经》所言“五脏阳以竭”内寓肺阳之病

述如下。理变化而其“五阳已布”,则指五脏阳气的输布宣

‘、东汉之前孕育阶段达,说明了包括肺阳生理在内的五脏阳气之生理,

一《黄帝内经》所言“五脏阳”等内窝肺阳之故王冰就此注日“五阳,是五脏之阳气也·…,’’然

生理病理中医论述每一脏中之阴阳的最早记载,五脏之阳,渐而宣布,五脏之外,气秽复除也”。它

一一一一一一产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育青粉含有大量、有关。活性明显升高、。

益气活血中药复方由黄茂、党参、当归、川三、结语

苟、赤芍、红花组成。曲蓉香等研究表明,老龄小是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主要酶之一,因此

白鼠血液中活力较青年小白鼠血液中活的活性高低反映了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

力为低,而则有明显增高趋势。现代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与衰老以及许多

服用益气活血中药复方能明显提高老龄鼠血疾病有关,国内的研究还表明,与中医虚证

活力而降低浓度,并较维生素强,提出抗衰及虚证程度相关,因此提高活性是防治老年

老应从益气活血法组方。虚证的有效途径之一。

“温补肾阳”和“滋补肾阴”药物陈双厚等许多中药具有提高活性作用,目前中药

运用,损伤老鼠作为衰老模型,观察到经损伤对活性作用研究工作做了许多,但工作不

后,小鼠肝组织中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够深入,检测方法不统一,缺乏对中药具体成分对

,而给予温补肾阳药物组小鼠肝组织影响的研究。单味中药对影响的研究显

含量明显高于损伤组,接近正示,补气、养阴、活血类中药大都具有提高活性

常对照组同样滋补肾阴组小鼠肝组织含量也样作用,这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选题方向同时,某

明显高于不给药的。损伤组。,基本上接些民间草药亦具有提高样作用,扩大了寻找外

近正常对照组。说明按两法组方都能使损伤促老源性抗氧自由基药物的药源复方药物对影响

化小鼠肝组织含量增加,从而起到抗衰老作用。的研究,以补脾补肾复方居多,而老年虚证是一多

心脑脉康系采用我国野生植物蔷薇科果实刺脏器系统的损害,气阴亏损进而导致血疲,是产生

玖果干燥成熟果实与花老年虚证及衰老的重要机制之代,因此益气、养

粉制成。刘刚等观察到心脑脉康能使心、脑动脉硬阴、活血以提高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是延缓

化患者降低,一二、衰老的重要方法。

如《素间·脏气法时论》之“肺虚”,未明气、

血、阴、阳何虚,是否包涵肺阳虚尚待探讨《素

间·咳论》之“肺寒”、《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所云“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

伤”,其肺寒及形寒寒饮均为阴邪而易伤阳气,故

必导致肺阳不同程度损伤,诚如《景岳全书》所云

“寒气在脏者,以阳气虚也”。此外,《素间·经

脉别论》“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撰度以为常也”,

更明确地指出了五脏皆有阴有阳。

上述可见,在《黄帝内经》中虽未直接点明肺

阳,但在五阳、五脏阳、肺虚、肺寒等说中已内涵

一着肺阳或肺阳虚,并无肺仅言阴而不及阳之说。

二《难经》所载气主气白”别于阳主温煦之

功能《素间·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

日’,说明阳气应具有温煦之功能《素问·疟

论》“阳虚则寒”,从病理方面也反证了阳之温煦

功能。由于学术的发展,后世医家赋予气的温煦作

用当是无可非议的。然《难经·二十二难》“气主

响之”则无温煦之义。如《汉书·中山靖王胜

传》“众煦漂山,颜诗古注引应劫日‘峋,

吹煦也’”《庄子·天运》亦云“泉涸,鱼

相与处陆,相煦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附于江

湖”。《难经》“气主响之,血主濡之”恰与《庄

子》之响濡相应,说明了“血流据气,气动依血,

血气相依而行”的气血之响濡关系。宋代丁德用、

虞庶分别以为“气主响之,响响谓吹嘘往来之象’

和“响之,气流行之貌也”〔〕。可见气主响之主

要指气有吹。句、推动作用,言气流行之貌,并非指

温煦作用,说明宋代以前或至少东汉以前,气尚未

被赋于温煦之涵义。

三《金质要略》所出‘肺中冷”己露肺阳虚之

端倪东汉张仲景《金匾要略·肺屡肺痈咳嗽上气

病脉证治》指出“肺屡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

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

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千姜汤以

温之,。对其“肺中冷”的原因可由寒邪寒饮伤阳,

亦可因肺中阳虚,但许多医家都认为此指肺的阳

气不足。如清·唐容川《金匾要略浅注补正》说

“吐涎沫而不咳,又不渴,必遗浊,小便数,以肺

阳虚不能制下,此为肺中冷……宜甘草干姜汤以温

肺”。近代医家黄树曾亦明确指出“肺中冷,谓

肺中阳气虚冷也”〔。它如程门雪、李克光、刘

渡舟、王渭川、李克绍等〔‘〕均认为是肺虚寒

或肺虚冷。可见张仲景亦虽未能明确提出肺阳,但

己论及肺疾病机主要在于肺阳虚或肺虚寒,以致‘上

虚不能制下”,并指出了肺阳虚的上述临床表砚及

其以甘草千姜汤温补肺阳的治法,从而说明了肪阳

虚证客观存在。

综之,东汉以前之中医典籍在某些论述中己内

涵肺阳的生理病理,并实阐肺阳虚之证治,以及其

时肺阳与肺气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是否具有温煦功

能。然其终未点明肺阳,故此称为孕育阶段。

二、唐元时期,初创阶段

一《大明本草》最早明确提出肺胃阳气不

足说《大明本草》又称《日华子诸家本草》,

为唐代药物学家日华子所著,其书虽己佚,但其具

体条文仍散见于宋《本草衍义》、明《本草纲巨》

及《古今医统》诸书中率先提出“人参治肺胃阳

气不足”‘,实开肺阳不足或肺阳虚之先河。

二《千金要方》所述肺虚冷增益肺阳虚之

证治《金医要略·肺痔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洽》

已有“肺中冷’证治的记载,唐代孙思邀《千金要

方·肺虚冷》以为“病苦少气,不足以息,溢干不

津液”同样也是“肺中冷”意指肺阳虚的临床

表现,其病机为肺虚冷并提出“治肺房虚寒·一

半夏汤方,。肺中冷、肺房虚寒均属肺阳虚,因

此,孙氏在《金医要略》的基础上又增益了肺阳食

之证治。

三宋元诸家所论闲明肺阳虚机理、兼证及

治疗宋·严用和《济生方》指出“肺者,虚则

生寒’、“温肺汤治肺劳虚寒’。宋·钱乙《小儿

药证直诀》认为“肺久病则虚冷”。金元医家张元

素《医学启源》强调“非天雄不能补上焦之阳

虚”,“人参气温味甘,治脾肺阳气不足”。元·

王好古更明确指出“人参补五脏之阳”,“人参味即

甘温,调中益气,即补肺之阳,泄肺之阴也”〔吕〕。

综之,唐元时期诸家已对肺阳、肺阳虚的名

称,肺阳虚的病机、证治等均有较明确地提及,然

其所论终属肇始,仍显简单与局限,实为雏形,故

而该时期应属初创阶段。

三、明清时期发展阶段

明清时期对肺阳的生理、肺阳虚的证候及治疗

方药均有论述,

一肺阳的生理功能①主宣降如清·汪

汝麟《证因方论,集要》指出“肺阳气旺则

清肃下行归于肾阴,是气有所收摄,不复散而上

逆”。清,石寿棠《医原》说“月市阳下归于肾,

得肾之合纳,而阳气乃收藏不越,人之阳降,肺之

阳气下降于肾,如天之阳气潜藏于地,是即火出地

下也”。清·高学山《高注金匾要略》认为“肺

中阴阳自和,则下降清华以应甘露”,“肺中之阳

主提掣运行之用”盆〕。唐容川《血证论》指出

“心肺之阳宣,如日月一日”,“肺阳布护,阴臀

自消,一切寒怯虚悸之症自除””。②主气如

魏之绣《续名医类案》说“肺易感受寒邪,既病

于主气之肺阳,阳气益不得施化,而水中之阳化更

微,致湿淫滋患。”③参与水液代谢如清代王旭

高、高学山认为“夫饮之生,总由肺脾阳虚”,,

“夫饮之由来,大概起于肾及脾肺之脏阳衰

冷”〔几〕等。

二肺阳虚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明·张

景岳《类经附翼·求正录》指出‘寒嗽虚喘,身

凉自汗者,以金脏之阳虚,不能保肺也。”清·高

学山以为“医学云喘,在肾为虚,在肺为实,夫

所谓实也,非真实也,乃肺之阳虚不化,致水上溢

高源耳’二〕。明·秦景明《症因脉治》则认为肺

阳虚可见于肺虚水肿、肺虚腹胀等病中“肺虚身

肿……如面色惨白,二便清利,气怯神离,肺之真

阳虚也分,“肺虚腹胀之治肺阳不足,脉缓濡

软,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

三肺阳虚的治疗继元·王好古“补肺之

阳”后,清·唐容川“又有温补肺阳之法,用保元

汤,。明·李时珍以为“上焦阳虚,当用参茂”。

清·黄宫绣不仅认为“黄茂性温能补肺阳”,同时

认为“温肺燕窝、怡糖、甘菊、胡桃肉”们。朝

鲜的许浚等也认为“人参补肺中阳气,‘。

四肺阳虚与其他脏腑兼证的辫治如清·

罗国纲《罗氏会约医镜》己认识到脾肺阳虚的临床

表现,并以金匾肾气丸治之“金匾肾气丸治脾肺

阳虚,右尺脉弱,不能行水,小便短涩,以致水停

心下而喘”盆‘。清·唐容川《医学见能》论述了肺

肾阳虚的临床表现及治疗“久咳上气,痰涎多而

声易者,肺肾之阳虚也,宜加味真武汤分,“肺肾

之阳俱虚,元气不支,喘息困惫者,则宜用保元汤

加五味”。《清代名医医案精华》还分别记载马墙

之、张千里治疗心肺阳虚及肺胃阳虚的病案等

“先天不足,心肺之阳亦虚,小浚勤短,每于诵读

之时则小水如固,游息静坐则否,此乃劳则气提于

止,静则气陷于下,当补肺养阴”,“肺胃阳虚,

饮聚为咳,八九年来,举发无时,去看至今,竟无

虚日,痰稠不爽,时或呕酸,口燥稍渴,动辄喘急

头晕,耳鸣心悸,便急,脉右虚弦,左沉涩……”。

上述可见,明清医家己对肺阳的生理功能认识·

到主要有宣降、温煦、主气及参与水浓代谢等,对

肺阳虚的临床表现认识到主要有寒嗽虚喘、身凉自

汗、面色惨白、气怯神离、二便清利、脉濡缓,治

以温补肺阳,可选用保元汤等,同时对肺与它脏服·

兼见阳虚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亦有论述。

四、近代以来趋渐完菩阶段

一肺阳及肺阳虚的基本概念柯新桥等根

据人体五脏皆有阴阳两种属性的理论,认为既有肺

阴,必有肺阳,方可制约生化,以维持肺脏正常的

生理功能肺阳与肺气概念上可分不可离肺阳虚

又称为肺虚寒,它是肺阳不足,机能衰退及一系列

温煦失职的临床表现的概称二’、〕。有人认为肺

阳之说有本有源〔’〕,但尚缺乏全面、系统地整理

与研究。

二肺阳生理及肺阳虚病理变化近代医家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凋身之热力,

借心肺之阳,为之宣通”,“心肺阳旺,则阴分之,

火自然潜伏……心肺之阳下济,大能温暖脾胃消化

痰饮”仁名。一般认为肺阳具有温煦功能和升散功

能〔’‘””,民国蒋壁山认为肺阳主呼吸’‘,。肺阳

发于肺体,肺脏得阴津之养,营血之濡,肺体健旺

则阴能生阳,肺阳旺盛则生机乃荣,而能主一身之

气肺阳旺则能缈气肺阳充沛,则外能温肌,

肤、固卫气,以抗御外邪之侵袭〔,二卜亦有认为肺·

阳具有温煦作用、司呼吸及通调水道等作用’‘〕。

关于肺阳虚之病机演变可见三种情况〔’,,一是肺

虚寒,卫阳不足,易致阳虚外感如蒲辅周认为

五脏皆有阴虚阳虚,肺阳虚则易感冒〔且,〕二是·

肺阳虚弱,水津不布聚而为饮为水三是肺阳虚不

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脆而见肢体肿胀、小便不利等。

三导致肺阳度主要原因临床上多由于内

伤久咳、久哮、肺气耗损所致,尤以年高体弱、阳

虚之人为多见,好发于寒冷高原地区,多见于肺

痞、咳嗽、哮喘、水肿、痰饮等疾病中以〕。有人

对其形成原因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盆’〕①寒邪犯

肺,伤及肺阳②痰饮久停,肺阳渐耗③肺气不

足,累及肺阳④脏腑之间,相互影响它脏阳虚

影响于肺亦可致肺阳虚。

四肺阳虚临床主要表现概括起来临床上

一以肺气虚与寒象共见为肺阳虚证之审证要点,具体

来说有三方面表现①可见肺病的常见症状如咳

嗽、哮喘、胸痛等,缘由肺阳失于宣降,司呼吸功

一能〔,们失职而致②兼见肺气虚表现如少气不足

以息,声音低怯,动则益甚以及面色淡白或斑光白,

神疲体倦等,盖因肺阳旺则能生肺气〔‘〕,肺阳虚

一影响肺气功能不足,故兼见肺气虚表现⑧必见寒

象或阳虚表现如畏寒、身凉自汗、手足寒冷、易

于感冒、痰涎清稀或如冰,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无力等阳虚表现【‘月,,由于肺阳具有温煦、气

化及参与水液代谢等作用,故肺阳虚则温煦气化等

一功能失职而见上述表现。

五关于肺阳虚治疗方药对于肺阳虚的治

疗,一致认为宜温补肺阳,而选用方药则不尽统

一。如姚永年、董平分别自拟温阳补肺汤,,、’‘〕,

有人倡用甘草千姜汤‘,秦伯未常用温肺汤加

减〔’〕,李正全则认为以保元汤加减为宜等“二〕。

综其所用药物多为人参、一黄蔑、甘草、干姜、肉

桂、附子、五味子等,该类药物被认为有温补肺阳

之功。如张锡纯认为黄茂温补肺阳,,焦树德以

为千姜能温助心肺之阳仁〕,姜春华等认为党参、

黄茂实为温补法“’〕,丁光迪以为甘草、炮姜温

肺益气布津‘’〕等。可见肺阳虚治疗以温补肺阳法

较多公允,其方药虽不尽统一,但仍以温肺阳为指

导思想,或创用温阳补肺汤,或倡用经方类如甘草

干姜汤治肺阳虚均为佐证。

六肺阳虚与肺气虚鉴别肺阳虚证与肺气

虚证在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上均有一定联系,但亦

有明显的区别‘〕。有人认为肺气虚多一由察赋不

足,积劳内伤或久病耗损所致,肺阳虚多由内伤久

咳、久哮、肺气耗散所致,肺阳虚可由肺气虚发展

而成。其中肺气虚亏发展到肺阳虚证被认为必具有

下列三个特点①肺气虚的症状如’声低气短、力

乏、自汗等,必定比一般严重②必有阳虚生寒的

症状,如肩背怕冷,反复感冒,面色逐光白等,有

的还常见脾肾阳虚症状③舌淡胖嫩、苔白,脉濡

细或沉迟弱‘〕。二者在临床表现上,肺阳虚除有

气短、神疲、声怯、自开、面白等肺气虚表现外,

尚兼有阴寒内生之形寒肢冷、背寒、咳吐涎沫、脉

迟等阳虚表现,肺气虚病变尚轻浅,没有寒象或寒

象不明显,而肺阳虚证病变及寒象均较重,故二者

可从病程长短、病情轻重以及有无寒象等方面去进

行鉴别’〕。

七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山西省在对

例哮喘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病因调查中,发现

其中属肺阳虚者竟占纬〔月,’。姚永年据临床观察

发现〔’,〕,肺气虚得不到及时控制,往往可以发展

为肺阳虚的证候,如有些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

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呼吸衰

竭时,常见气短心悸、怯冷汗出、四肢不温、水

肿、嗜睡、紫纷、脉微弱而数等表现,即为肺阳虚

极的征象,常投以自拟“温阳补肺汤’温补肺阳,

配合呼吸兴奋剂、吸氧等法,成功地抢救数例肺阳

衰竭患者。中医认为肺阳虚必见寒象,是由于“阳

虚则寒’及“寒者,阳气少,阴气多”《素问·

痹论》。上海中医学院通过例阴虚火旺患者尿

一羚皮质类固醇及儿茶酚胺测定结果认为阳虚则

寒、阴虚则热的本质可能是某些致病因素引起植物

神经功能偏盛偏衰及能量代谢障碍〔‘。

综之,近代以来诸医家己对肺阳及肺阳虚的基

本概念,肺阳的生理功能,肺阳虚的成因、病理交

化、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方药及其与肺气虚的鉴别

均有论述并渐趋成熟,然对肺阳虚证缺乏全面、系

统及大量的临床观察与统计,肺阳虚的实验研究尚

未深入开展,仍待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金寿山中医基拙理论展望见张伯

伯主编中医年鉴人民卫生出版社,

吴吕广,等注明·王九恩,等异

难经集注人民卫生出版社,

黄树曾金医要略释义人民卫生出版

社,弓

程门雪金贵篇释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克光,等金康要咯讲义上海科技出

版社,弓

刘渡舟,等金医要略诊释天津科技出

版社,

王渭川金质心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李克绍,等金贵要略浅释山东人民出

版社,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

社,

元·王好古汤液本草人民卫生出版

社,弓

清·高学山高注金匡要略上海卫生出

版社,

清·唐容川血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卷第期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构祀子研究近况

图书馆王开义

药理教研室杨耀芳

关键词构祀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药应用中药栽培中药保管

构记子为茄科落叶灌木植物一糖,蔗塘兑,醛基糖。

饥干燥成熟果实。木文就年有关微量元素山东中医学院邵玉芹等仁‘’报

资料,对构祀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道,山东、宁夏构祀子均含有锰、锌、铁、铜、活、

栽培与保管研究情况概述如下。铬、锡、镍、钠、钙、镁、钾、铬、铅、钟、硒

一、化学成分等,其主要微量元素锌、铁、铜等含量宁夏构记子

工糖类山东中医学院王杰等里〕报道,济高于山东构把子。宁夏分析测试中心袁庆华〔,’报

南构祀果实中含总糖为,还原糖为道,宁夏拘祀子不同生长期果实中所含的微量元素

。宁夏卫生学校齐宗韶等’〕报道,宁夏拘祀子含量不同,发现色变果和成熟果含铁

含总糖为。上海中医学院缪细泉报道,’,高,分别为、,幼果含铜、锌、锰

一等品构祀子含总糖,还原糖,果高,分别为、、。成都中医学院

清·王旭高王旭高临证医案上海科技

出版社,

清·黄宫绣本草求真上海科技出版社,



,许波,等东医宝鉴人民卫生出版社,

清·罗国纲罗氏会约医镜人民卫生出

版社,

柯新桥肺阳虚证治探讨浙江中吸杂志,

中国中医研完院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张伯伪主编中医年鉴人民卫

生出版社,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河扔人民出版

社,

李正全中医虚损学说及其临床应用科

技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弓、

印会河主编中医基拙理论。上海科技出

版社,

蒋壁山·五脏阴阳新学说见蔡陆仙编

中国医药汇海册北京市中国书店,

陈济中,等肺阳初探。辽宁中医杂志,



弓中医研究院蒲辅周医疗经验人民卫生

出版社,

。王宗殿中医问诊安徽科枝出版社,

明·张景击类经图翼人民卫生出版社,

黄文东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沁

社,弓

冷方南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牙乞

出版社,、弓

未鹭冰中医病因病机学人民卫生出版

社,蛇

邹学熹中医五脏病学四川科技出版社,



柯新桥再论肺阳虚,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蒙木荣试谈肺阳虚陕西中医,斗

殷光堂略论肺阳北京中医头

姚永年肺阳初探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董平中医脏腑系统内科学宁夏人凡

出版社,

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上海科技出版社,

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人民卫生出版社,

姜春华,等中医治则研究上海科技出

版社,

丁光迪。辛润理肺汤中医杂志,

。王宗殿试论肺阳辽宁中医杂志,

金寿山,等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牙彭

出版社,、弓弓

献花(0)
+1
(本文系红土乡医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