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为什么“瞎折腾”、“无理取闹”?

 正能量智慧文摘 2017-02-08

孩子为什么“瞎折腾”、“无理取闹”?文/鲁鹏程

“妈妈我的校服落在幼儿园了,我要回去拿。”晚上7点,辛女士下班回家后,4岁的女儿婷婷跑过来哭着对她说:“姥姥接我的时候,忘了给我拿校服了,我要回去拿校服。”

工作了一天,已经是一身疲惫,看到女儿又开始“瞎折腾”,辛女士又气又急,“婷婷,你能不能让妈妈休息一会儿?现在幼儿园已经放学了,明天再说吧。”

听到妈妈的答复,婷婷又开始吵闹不停,无奈的辛女士瘫坐在沙发上看着女儿“瞎折腾”。“女儿小时候特别乖,现在怎么会变得这么无理取闹?”

面对辛女士的疑惑,教育研究者、家庭教育专家鲁鹏程称,并不是孩子瞎折腾,而是进入了秩序敏感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内心的秩序感要求外部的秩序必须与之相符,只有这种非常有秩序的生活,孩子才会认为是正常的,任何一种随意打乱秩序的表现,都会给他带来不安。

自己的座被客人占了便哭闹不休

辛女士说,女儿婷婷在3岁之前一直是个乖女孩。可她最近发现,女儿的脾气越来越大,一旦没有满足她的要求,她就会又哭又闹,甚至还坐在地上耍赖皮。刚开始,自己面对女儿的“无理取闹”,还予以哄劝,可随着婷婷哭闹的不断升级,辛女士选择“冷处理”,对其不予理睬。

如今,婷婷仿佛已经养成了习惯,只要没有满足她的要求,就会一直哭闹个不停。“上次家里来客人,大家坐在一起吃饭,可是婷婷说什么也不上桌吃饭。”辛女士回忆说,“她的小勺、小碗都准备好了,也没什么不对的,问她怎么回事,她不吱声,哼哼唧唧要哭,后来她趴我耳朵说客人坐在了她的位置上。”辛女士说,直到客人起身换了个位置,婷婷才不闹开始吃饭。“真不知道她怎么变得这么执拗,爱‘瞎折腾’。”对此,辛女士一家束手无策。

“瞎折腾”是因为孩子天生的秩序感

真的是孩子太固执了吗?教育研究者、家庭教育专家鲁鹏程表示,孩子在这些小事上的执着让成年人觉得无法理解,其实这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一般从孩子出生到两岁左右,都处在一个秩序敏感期里,不管做什么事,他都遵循着一种秩序。

孩子为什么“瞎折腾”、“无理取闹”?比如,走路要走固定路线,做事要有固定次序,包括穿鞋先穿哪只脚都会因为他逐渐形成的习惯而变得固定。只有这种非常有秩序的生活,孩子才会认为是正常的,任何一种随意打乱秩序的表现,都会给他带来不安。

“孩子原本就是从一片空白开始摸索的,逐渐熟悉自己所处的环境,熟悉这个环境中所包含的各种事物和各种人,并在内心建立起一个秩序感。”鲁鹏程说,这种秩序感的存在会让他感到很安全,特别是周围环境中还可能存在可以给予他安慰、指导或保护的事物和人,当他逐渐熟悉了这个环境之后,内心会慢慢安定下来。“一旦孩子周围的环境被破坏掉了,他会觉得这个环境加入了陌生内容,他的秩序感也就被破坏掉了,这会给他带来恐慌,而这种恐慌势必会引发他的愤怒和暴躁。”

鲁鹏程认为,孩子在这些小事上的执着让成年人觉得无法理解,但这也恰恰就是孩子这个时期的特点。孩子通过不断重复已确定的秩序,来巩固自己的安全感,只有能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他才可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孩子对整齐的东西感到满意,这是因为他能理解整齐的是正确的,混乱的是错误的。如果他的秩序感能够正常发展,显然会有助于他的自律感的发展,通过巩固秩序感他也将学会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动。”

鲁鹏程说,如果父母错误理解了孩子对秩序感的追求,反倒认为他矫情、任性,认为他是故意找茬,接着就无视他的需要,还训斥指责他,那么孩子内心对标准和完美的追求就会被压下去,自律感的萌芽也就被破坏掉了,最终也会导致孩子在遵守规则和道德发展等方面出现各种问题。

■专家支招

秩序感有助于培养宝宝好习惯

家长要指引与满足孩子

鲁鹏程表示,面对孩子对秩序感的追求,家长要做的就是顺从与指引,理解他的需要,尽量满足他对秩序和完美的追求。如果他要求按照某种秩序去完成某件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让他按照自己所认可的顺序去做就好,对于他对事物完整、完美的要求,也不要非跟他较劲,这个时候可不是逗着他玩的好时机。只要他有需要,只要我们有条件满足他,就要让他尽情享受到那种“完美”,保证他内心安全感的建立。

孩子为什么“瞎折腾”、“无理取闹”?“比如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中,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给孩子安排规律的生活,吃饭、睡觉、玩耍、休息、讲故事、做游戏等时间。”鲁鹏程提到,如果有临时要加入的事情,也要告诉他要发生什么事情,而他已经习惯的事情可能要被延后或者取消。同时,要做好安慰孩子情绪的准备,不要很强势地直接通知孩子改变秩序。更不要因为这一次的改变就彻底打乱了原有的生活秩序,原来是怎样的,日后还要怎样。这会让孩子意识到,生活中的确是会有些事打乱秩序,但这只是暂时的,他原有的秩序感不会被破坏。

他建议,家长要改变自己以往那种不规律、很随意的生活状态,应该和孩子一起按照这样的规律来生活。因为这样孩子不仅能养成好习惯,也能让他每天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秩序感,这也有助于他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而在这个过程中,某样秩序被破坏的情况也会随时出现,当孩子变得暴躁起来时不要手忙脚乱,这时只要平静地陪伴他,听听他的“抱怨”,告诉他我们很理解他的这种感受,允许他发泄出来就好。

不要只理解他的感受就算了,袖手旁观并不那么容易帮孩子赶走坏情绪,倒不如协助他想办法恢复被破坏的秩序,如果他要求重来,或者要求一定要完整的,只要不是太过分或违背原则的事情,就顺从他的要求也没问题。否则,一旦违背了孩子的这种需要,那就不是花几分钟安抚的事情了,可能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让孩子平复情绪。”鲁鹏程说。

鲁鹏程(著有《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系列、《3岁叛逆期,妈妈怎么办》等家庭教育畅销书)原创解答,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鲁鹏程家庭教育微信号lupengchenged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