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机与临床·下篇·第二章·伤风、咳嗽(三)

 水木年华138 2017-02-08
 (三)临床论治宜忌

    外感初起咳嗽,慎勿使用罂粟壳、乌梅等收敛止咳之品,就是百部、贝母、紫菀、冬花之类,宜当慎用。在雾霾严重的地区,毒气长期侵袭,很容易留积在肺,若再加收敛,毒邪恐更难排除,日久形成窠臼,盘踞于肺,痰瘀互结发展为有形之变-如肺癌。防雾霾之毒传变为癌,辛开排毒、升降肺气是其基本方法。肺气因应调节正常的人,会在寅时-肺气旺盛之时排除雾霾之毒,起床后咯出果冻状痰,或稠而如豆、或稀而成团,或黑色、褐色或白色痰。

    污染之空气,进入息道,在正气抗邪作用下停留其中,日积月累化生痰浊,闭阻息道,气道升降出入之机发生障碍,肺气因应调节发挥作用,就会出现咳嗽,这时,切勿止咳,当根据寒热虚实,条畅肺气,使内伏之污染毒邪排除体外,才能长治久安。空气污染之伤,止咳不是目的,排除雾霾等停积在肺的污染之毒才最为重要。咳嗽是排除病邪的重要途径,有邪咳嗽难止,无邪咳嗽自安,故见咳莫止咳,有风祛风,有寒散寒,有热清热,有食消食,斯为善法。祛邪是祛肺卫之邪,注意选择升浮上行、宣达肺卫、条畅气分的药物,除了肾精亏虚、肝血不足,慎用滋腻之品。

    慢性肺炎多虚多郁,当行气开郁同补气和血兼施,有热当清肺,有寒当温肺,掌握攻补之多少,分别寒热之轻重,假以时日,则有断根之望。开郁者,肺气之升降也,气机之出入也,若反用止涩敛咳之品,肺气郁滞难以开发!

    《辨证録》:“补阳气之虚,开郁气之滞,消痰结之块,祛久闭之火,有资益而无刻削,则老痰易化,而咳嗽易除也。”在“冬病夏治”的文化影响下,不少人以为咳嗽、哮喘等冬天发作就是阳虚,热衷于“三伏贴”。冬天之病,也有阳热内郁之证,不一定适宜温热贴敷治疗。如《辨证録》:“人有春暖夏热,则安然不嗽,一遇秋凉,即咳嗽不宁,甚至气喘难卧,人以为肌表之疏泄也,谁知是郁热之难通乎。夫人身之气血,流通于肌肉之内,则风邪不得而入,唯气血闭塞不通,而邪转来相侮,凝滞而变为热矣。盖春夏之间,皮肤疏泄,内热易于外宣,秋冬之际,皮肤致密,内热难于外发,所以春夏不咳嗽,而秋冬咳嗽也,倘不治其郁热之本,而惟用发散之品,徒虚其外,愈不能当风寒之威;徒耗其中,益转增其郁热之势,均失治之之法也。所贵攻补兼施,既舒其内郁之热,而复疏其外入之寒,则本既不伤,而末亦易举也。”

    “冬病夏治”、“三伏贴”在哮喘、肺胀的临床论治宜忌中再具体阐述。

    ——病机与临床·5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