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完结篇: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这就去睡觉……

 tubage109 2017-02-08

成为高级咨询顾问之后的Anna约老领导Lucy出来吃饭,一来感谢当初推荐机会,二来也想聊聊之后的打算……

有求于人时,没有搭理你的原因

“听说干的不错,已经当项目经理了?” 

“还得感谢您的推荐,不然也没机会。” 

“提供机会看缘分,最终的路都是自己走的。不过,有件事你做的不错,让我高看一眼。” 

“感谢感谢。能入您法眼的确实不多,大概是哪件事我做的还行?”

“你做到了关闭问题,就是把事情结束,即使没要求也有反馈。就说推荐工作机会这事儿,我能从你这儿知道事情的进展,啥时候面试、你感觉如何、复试结果以及何时上班,还有就是上班之后的感受。” 

“跟领导汇报工作是应该的……” 

“工作中很多非常优秀的人其实并不具备这种能力,他们认为事情结束了就结束了,不必给相关的人说明进展,至少是不用主动说。很多时候这造成了沟通闭环中的缺口,看着事情不大,但却是个职业素养的试金石。不能反馈的人,在我这里没有第二次机会。” 

“还是您教育得法,除了父母之外,我在咱们公司里学的是最多的。” 

“肯学就好,好东西要保持住。我在两所学校担任MBA的院外导师,带的很多学生没事招呼也不打,有事儿就找我,无论是职业上有困惑还是希望引荐行业内大咖,很少有反馈进展的。时间久了,我就不愿意额外提供帮助。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他们太功利呢?” 

“未必。我感觉是不了解其中的道理,多说几句话的事,不费劲儿。” 

“对。比别人多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则就能让自己有点儿优势。小优势加起来就形成累进优势,别人自然很难超越。”


十年后将消失的职业,我可怎么办?


“吃饭不止是感谢这么简单吧?“ 

“嗯呐。还想聊下自己之后的发展,是去读个MBA?回企业当HR?还是继续做咨询?感觉是各有利弊,比如:咨询做的是挺有意思,但十年之后未必还需要这么多顾问。做不到顶尖还是尽早放弃比较好。”

“一年前你肯定说不出这种话,进步不小啊!” 

”不止是咨询顾问呦,基层HR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少,很多职位会消失。” 

“具体说说为啥?” 

Anna分享对未来社会趋势的看法,基于超过10年的时间周期视角以及之前所做的行业研究: 

1、企业为提升利润用人呈现两极化。利用人用智能和外包承担目前企业内部价值低的那部分工作,与此同时集中资源吸引高价值人才。类似HR跑社保的职能,不出三年肯定会外包给专业公司,后者做事效率高,长远看来成本也低。像之前季症公司办公司证照的刘姐,如果她离职了,公司这块业务就得找人重新接手,外包给第三方公司风险就小很多。 

2、靠资历、吃老本的机会将消失。见过一些人以“我为公司流过血,出过力”为由留在某公司,即使公司平稳发展,这样的人也很难待住,更何况外部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移动互联网普及,能力、经验都快速贬值,总有比你努力,比你能干的,再不成就比你便宜。简单重复的工作,做的越久会让自己越不值钱。咱们公司之前的薪酬主管感觉就是这种人,做完手头的工作,别的不多想,到点儿下班。 

3、成为专家型人才,拥抱社群。类似会计和咨询顾问这样的专业人士年纪越大越值钱,其中的意思应该是经验丰富可以快速解决问题,成为专家型人才应该是一条路。与此同时,社群化已成为趋势。每个人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社群,才有可能基于平台,提供真正的价值,这在单独的公司很难实现。 

“这跟咨询顾问和基层HR岗位将消失有什么关系?” 

“从事简单的重复性劳动的岗位会被机器替代,以前机器只能替代类似搬砖的粗笨工作,人工智能的发展则使计算机做那些之前看起来不可能的工作。比如:富士康几年前开始引入大型机器人代替工作,一次性投入之后就是持续产出,维护成本支出也不高。这只是个开始!咨询公司里,还有很多顾问想做知识的搬运工,却不知道企业内部人员因为面对问题学习的更快,第三方身份也不再值钱了。咨询顾问至少还可以知识变现,基层HR岗位的境况更差,会因为待在一个岗位太久、干了太多琐碎事,失去全局观和格局感,以为自己所干的事儿可以持续到退休,只是换不同的地方做而已。实不知,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已处于不利地位,整体收入长远看来只会下降,不会提升。” 

“如果不停提升自己,企不是非常累。不止是基层HR, 我这样的职位也面临同样问题。这个怎么破呢?” 

“HRD的要求更全面,能做好的人也少,您肯定没问题的。而且即使学也未必都能学到根本,垃圾信息太多了。” 

“呃……不要安慰。你这么说不是没希望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顶尖水平的。” 

“以我现在的认识,或许有条路就是‘站在信息源头,利用自己拥有知识的优势’保持有利的竞争地位。“ 

“我会的别人也会,怎么能保持知识优势呢?” 

“那还真未必。对人性的洞见方面,您超越我见过的大多数人。” 

“不要恭维,说说具体怎么办。咨询公司待一年,等于公司里干三年。我刚从转HR时确实有这种感觉,最近几年自己有些懈怠了,还是得多跟年轻人交流才行。” 

“具体就三点。”


保持优势未必不能实现


1、有不可复制的技能 

凯文·凯利在《必然》中提到“当复制品大量存在时,它们就会变得没有价值,无法复制的东西反而会变得罕见而有价值。”易于习得的技术很难成为立身之本,擅长凭自己小聪明、靠搜索引擎搜集信息现学现卖,网上扒知识卖的人没有未来。只有那些不易于被复制的技能才能为我们加分。 

Anna认识个运营高手,平时不坐班,服务器有问题马上飞到现场,最多半天就能彻底解决。这种人走到哪儿都有人要。与此相对,如果是个只做工资表的HR,同时不愿意学新知识,那不出五年就很难保持自己的身价。 

2、遇到难题朋友出手 

个人能力总是很有限。《水浒》里讲到宋江平时为人仗义,虽然数次遇险,无论是郓城杀阎婆惜、清风寨被捕还是后来绑缚法场问斩,但是每次都有朋友出手相助脱离险境,后来还坐上水泊梁山第一把交椅。平时多帮别人,说不定困难时我们也能遇到自己的贵人。Lucy、Tom、Leo于Anna而言都是贵人,想安度难关不能少了朋友。 

3、计划做到70分即可 

只需做到“70分即可”与大部分流行的观点都不同,可却是想保持优势的关键。

没有愿意失败,但是花太多时间决策确实会导致失败。世界在不断变化,如果做出完美的计划严格照着执行,那多半会一败涂地。比较好的方法是七成把握就开始,边做边改。要知道70其实是已经是非常高的成绩,可以甩掉一堆人。 


你我心里都住着这么一个人



“这次吃饭,我本来还想再邀请你回A公司的。聊过之后,应该不必了。” 


“没有合适的职位?” 


“用你的话说。在过去的一年之中,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优势,像你自己说的,站在一个更好的平台上,跟平台成长实现了自己的进步。而在我看来现在的你远远超越了公司目前所需人才的水平,是公司不适合你了。《白鹿原》里有个比较精当的描述——‘恰如一只红冠如血尾翎如帜的公鸡发现了曾经哺育自己的那只蛋壳,却再也无法重新蜷卧其中体验那蛋壳里头的全部美妙了,它还是更喜欢跳上墙头跃上柴禾垛顶引颈鸣唱。’成长之后,就回不去了。不是坏事。” 


“这是我今年听到的最给力的鼓励和肯定,谢谢!跟您以后一定还有机会合作的。” 


“还说想听我对你的意见,你给我讲还差不多。说不定到时候是你当老板我打工,也挺好!” 


“哈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说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是很好的梳理过程,对未来的有些想法也更加清晰了。”

 上大学第一课,Anna听了学校教导主任说竞争如何激烈,当时感觉非得活成个人样子才可以,做到“我自横刀向天笑”,现实是努力好难,于是很快就懈怠了变成了“笑完这就去睡觉”。 大学毕业走向社会,Anna像大部分人一样蒙圈了。

Anna在A公司工作2年,以为自己掌握了规律,抓住新机会成为HRD,结果摔的很惨,朋友帮忙之下才站起来,进入咨询领域之后,世界的大门真的打开了……

我们也许应该时常放眼对世界一望,从而了解自己的位置、保持警觉、看清前路。

Anna由猎头助理、招聘经理、HRD、咨询顾问一路走来、不断成长,除得益于时代机缘和不断努力之外,还靠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监督。 
更为重要的是,聪明人能站在时代大潮之上,借势前行,不断拓展认知的边界,个人的视野,一路升级打怪、成就自我。 
说不定,你我心里都住着这么一个人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