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是妇女常见的乳腺疾病,是用于妇女内分泌功能紊乱或感染使乳腺小叶炎性增生、乳腺导管堵塞,进而纤维囊性病变形成乳腺纤维瘤。其形成过程漫长,与妇女不哺乳期泌乳、月经不调、过度劳累、频繁人流等因素无不相关。 一、中医对此病的认识 中医认为本病之病机为与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气血亏虚,毒热内结。 乳腺增生属中医之“乳癖”,“乳痈”等范畴,与西医的“乳房纤维瘤”、“乳腺增生病”、“乳房异常发育症”等相仿。明代医家陈实功《外科正宗》认为“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也”。中医认为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腺增生与肝胃关系密切。本病多因平素郁闷忧思,致肝气郁结,痰凝气滞,乳络堵塞所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失健运,气血亏虚,乳汁减少,泌乳不足,乳汁停留乳腺导管,瘀滞不通,乳腺肿胀。气机郁结,郁而化火,气郁痰滞,毒热内结,化腐成脓,形成乳痈。女子以血为本,肝失疏泄,肝血亏虚,肾阴不足,肝肾俱虚,卵巢-垂体-性腺生殖轴生理功能紊乱,形成月经不调、延迟稀发、闭经或乳腺增生。气滞则血瘀,病久入络,痰凝血瘀,形成乳腺纤维瘤。 二、辨证施治 分型辩证论治 1、肝气郁结型:乳房胀痛,乳房内的肿块质硬,界限清楚,不与周围组织粘连,推之可移,心烦急躁、月经提前,白带多而黄,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细。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药:逍遥散,仙方活命饮加减。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海藻、金银花、连翘、昆布、浙贝母、穿山甲、皂角刺、天花粉、甘草等。如肿块溃破流脓加蒲公英、败酱草、紫花地丁各加强抗炎之力。 2、脾胃虚弱型:乳腺隐痛,触之有硬结肿块,质地柔软。头晕失眠,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胀便溏,月经过少,或推迟而稀发,白带多,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健脾,软坚散结。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白术、黄芪、当归、昆布、海藻、生龙牡各、三棱、莪术、元参、浙贝母、皂角刺等。 3、气滞血瘀型:乳房胀痛,可触及包块质地较硬,情志不舒,月经提前量多,有血块,经来腹痛,或伴有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等病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紧。治法: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方药:乳腺消瘤汤加减。柴胡、鳖甲、木通、制乳没、当归、郁金、三棱、莪术、败酱草、肉苁蓉、水蛭等。 4、肝肾亏虚型:乳房疼痛,烧灼感,口干口渴,盗汗失眠,眩晕耳鸣,面白无华,腰膝酸软,心悸气短,头晕头昏,伴有月经稀发,甚或闭经,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则:滋阴补肾,疏肝化瘀。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枸杞子、菊花、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瓜蒌、元参、浙贝母、牡蛎、山慈珠等。 三、临床病例 例1、高某,女,40岁,农民,2010年10月5日初诊。 患者发现右侧乳房红肿热痛,口苦咽干,大便干结,胃脘胀满,恶心干呕,食纳差,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查体:右乳可触及硬结肿块,色黯红,疼痛拒按。乳腺钼靶扫描显示:双侧乳腺增生,乳腺炎。 诊断:双侧乳腺增生合并急性乳腺炎。中医辨证属肝气郁结,肝胃不和。 治法:疏肝解郁,消肿散结,方用逍遥散,仙方活命饮加减。 药物组成:柴胡10g,当归10g,赤芍10克、白术10g,茯苓10g,陈皮6g,海藻15g,银花15g,连翘15g,昆布15g,浙贝母15g,穿山甲10g,皂角刺,天花粉10g。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服用14剂后乳房肿胀疼痛较前减轻,胃脘胀满好转,上方去金银花,大黄减量6g,加三棱、莪术各10克。治疗三月病情好转。 按语:根据中医经络学说,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则乳房红肿热痛,口苦咽干,大便干结。肝木横克脾土,胃失和降则胃脘胀满,恶心干呕。柴胡疏肝解郁;当归、赤芍、制乳没、穿山甲、大黄活血化瘀;三棱、莪术、海藻、昆布、浙贝母消肿散结,消肿止痛;金银花、连翘、皂角刺清热解毒;白术、茯苓、陈皮健脾理气。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消肿止痛之功。 例2 、王某,女,38岁,老师,2011年6月10日初诊。 患者发现左测乳房包块,肿胀疼痛,口干口渴,好转平素月经提前量多,有血块,经来腹痛,有子宫肌瘤病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紧。医院检查左侧乳腺2x2cm肿块纤维瘤,右侧1.8x2.0cm肿块增生。 诊断:左侧乳腺纤维瘤,右侧乳腺增生。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冲任失调。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兼调冲任。 方药:自拟方(乳腺消瘤汤)加减。 处方:柴胡10g,鳖甲10g,皂角刺30克,木通6g,制乳没各6g,当归10g,赤芍10克,郁金10g,三棱10g,莪术10g,蒲公英15克,肉苁蓉10g,水蛭10g(分冲)。水煎服,1剂/d。 二诊,上方服药14剂,乳腺疼痛减轻,月经正常,白带多,上方加生龙牡各15g、乌贼骨15g,继续服药1月,左乳肿块消失,右乳肿块变小,将上述药蜂蜜为丸,一日2丸,巩固疗效。服用半年后肿块消失,后随访1年再未复发。 按语:乳腺消瘤汤是吾师国家级名中医裴正学教授经验方,笔者用此方加减对于急慢性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等治疗有显著疗效。 肝郁气结,结聚成块,郁久化热,则乳房红肿热痛, 气滞则血瘀,日久则痰凝血瘀。方中柴胡、香附疏肝解郁;蒲公英、败酱草、皂角刺、夏枯草清热解毒;赤芍凉血活血;当归、赤芍、制乳没、水蛭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三棱、莪术、鳖甲软坚散结;肉苁蓉、益母草 补肾调冲任;木通利水以疏通乳腺导管。 例3、刘某,女,30岁。2014年5月10日初诊。 患者于产后三月发现乳腺包块疼痛。每次月经来潮之前,乳腺隐痛,连续半年。 查体:左侧乳腺触之有1.5x1.0cm硬结肿块,质地柔软。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血压低,月经过少,白带多,舌质红,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细弱。 诊断:乳腺增生,月经不调。中医辩证属于气血亏虚,冲任不调,痰淤阻络。 治法:补气养血,化痰散结。 方药:归脾汤加减。党参15g,白术10g,黄芪20g,当归10g,煅龙牡各15g,昆布6g,海藻6g,胆南星10g,浙贝母10g,鳖甲15g,皂角刺20g,肉苁蓉10g。水煎服,一日一剂。14剂。 二诊,服药后乳腺疼痛减轻,精神食纳倍增,白带减少。上方去胆南星、浙贝母、皂角刺、蒲公英加香附、益母草理气调经治疗3月,乳腺疼痛好转,后随访再未无复发。 按语:脾胃气血不足,冲任亏虚,月经过少,乳腺营养不足。产后多虚多瘀,体质虚弱,脾虚生痰,痰淤阻络则乳腺包块疼痛。补气养血以党参、白术、黄芪、当归气血同补;脾虚则湿邪下注,不能制带,古用煅龙骨、牡蛎,收敛固涩止带;昆布、海藻、胆南星、浙贝母化痰散结;鳖甲、皂角刺软坚散结;肉苁蓉补肾调冲任。 展文国,男,副主任医师。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省肿瘤专业委员,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委员,裴正学教授入室弟子。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稿50余篇,评为2014年度中国中医药报“优秀通讯员”。并被甘肃省卫生厅定为裴教授学术思想继承人。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病、消化疾病、妇科病等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版权声明:由文国中医心脑血管论坛编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来自: wangming72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