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标题:困惑·思考·建议 ——由2002年版高中语文教材想到的

 东方红2049 2017-02-09

               作者:蓝山一中  欧思源

、序言

、正文

困惑之一:为什么言文换了一些新篇章,可是课后练习却明显滞后?

困惑之二:既然话题作文如此重要,为什么高中语文教材却没有相关的知识介绍与写作指导?

困惑之三:为什么高考试卷每年都有“病句修改”这一题,可是从初一到高三的教材中却没有提供这方面的知识与练习?

困惑之四:为什么初中曾经有过《写字》本,到高中反而没有了呢?

困惑之五:教材改了很多次,可字音方面为什么老有问题?

三、结语

 

       困惑:思考:建议

                             ——2002年版高中语文教材想到的                               

                                            蓝山一中 欧思源 

                               ` 序言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陈代谢,乃自然规律。语文教材的改革自在其中。经过大量语文专家和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套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在2002年又审查通过了。

  为一线教师,在敬佩和赞叹之余仍感觉心中许多困惑未解开。思之再三,凑成此文,只恐文笔拙劣,难以尽言。

                               ` 正文

困惑之一为什么文言文换了一些新篇章,可是课后练习却明显滞后?

下面以高一第一册语文为例,每篇文言文后有一题:辨析下列词语的不同意思。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第87页)

2、今当远离,临表涕,不知所言(第91页)

 

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93页)

4、目似名瞑,意暇甚(同上)

5、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第87页)

6、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的焉。(第87页)

7、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第101页)

8、系向牛头充炭直(第103页)

9、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第93页)

10、兵连祸结(第103页)

11、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其诳(第107

12、先达德隆望尊(第107

上述12例可分三种情况:第一类,初中教材出现过,如第1234题,分别出自《卖油翁》《出师表》《五柳先生传》《狼》;第二类,现行初中教材中没有,老教材出现过,如第5678题,出自《捕蛇者说》 《黄生借书说》 《卖炭翁》;第三类,不知出自何处,如第9101112题。

     对于第一类,教师一提,学生自然心领神会;第二类,老教师能回忆起来,稍加查找即能解决,可是对刚毕业就走上高中语文教学岗位的年青教师来说就显得有点手足无措;至于第三类,我教了八年初中,十一年高中,因为题后没有出处,实在是因为无从查找而头疼。在责备自己学识浅薄、不肯钻研教材之外,也不免想提个醒。

     建议

     第一、课后练习所选句子尽量选取学生在初中或小学学过的,便于温故而知新。

   第二`在所选句子后注明出处,便与查找

   困惑之二既然话题作文如此重要,为什么高中语文教材却没有相关的知识介绍与写作指导?

 

    所谓“话题”作文,就是在给定一个话题后,由学生自由发挥进行作文.这类作文给中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自由。这类作文题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不限制,形式上也往往是体裁不限,因此在写作上给中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写作空间。“话题”作文像开了个作文茶馆,围绕一个话题,学生可以天南海北,纵横驰骋,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想的空间,更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活动,展现自己青春年华的瑰丽想象。

    正因为如此,话题作文如今已成为中考、高考的当家菜,而且历年高考的的确确涌现了一大批文质兼美的满分作文,这不能不令人喜形于色。

    但是据江苏身省2001年统计,“全省54分(相当于满分100分的90分)以上的佳作约200篇,而全省考生25万多人,不到千分之一,相当于30多个考场或20多个教学班才出一片佳作,这比例实在有又太小太小。绝大多数答卷构思平庸,内容肤浅,语言一般,这是不能不引人深思的问题。”(摘自《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3期闵文的《“下水”教作文,实践谈理论》。)这个问题已引起很多优秀语文工作着的重视,他们根据话题作文的特点写出了一篇篇关于话题作文写作与训练的文章和专著

    说实在的,作为语文老师谁不想教好自己的学生。我们也会跑图书馆,也会上网查资料,也会自费购买作文指导丛书,也会尽新尽力备好每堂课希望给学生以明确的的指导。低头想一想,如果教材中有那么多的名师名家去指导学生的写作和训练,岂不是锦上添花吗?我相信在中考、高考中将会出现一批美文佳作,而不仅仅是千分之一的比例了。

     建议:在高中教材里增添话题作文的相关知识及写作指导。

 

     困惑之三为什么高考试卷中每年都有“病句修改”这一题,可是从初一到高三的教材中却没有提供这方面的知识与练习?

 

     虽然“病句修改”在考试试卷中仅有3分(选择题),可是他涉及的知识面却很广,有语法知识,逻辑知识,修辞知识等等。初中阶段有肤浅的语法知识,只涉及词,短语,句式,句子成分等;修辞方面考查的内容远远超过了高考规定掌握的八种修辞手法;逻辑知识则在初中教材中没有出现过。

    在高三的一份关于“病句修改”的资料中显示,句子语病除了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常见类型外,还有一、些细小的致病因素:?分类列举不当,?滥用否定词,?否定反问连用,④一面对两面,⑤关联词搭配,⑥错用介词,⑦表约数和估量的句子,⑧多重修饰排列不当,⑨句式杂糅⑩歧义句……

   这么多的知识点考查,这么多的语病因素,在从初一到高三的教材中都没有明确的知识介绍为了区区的三分,教师要到处查找资料,将病句修改的知识一一讲过;学生要在半年的紧张复习中抽出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去识记,去演练。要知道还有那么多的字音、字形、词语……等着他们去积累,去掌握!

   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教材中逐册介绍,循序渐进、一一把握?

   建议: 一、在高中教材中列入病句修改方面的知识

           二、对逻辑学知识可稍作介绍

 

困惑之四为什么初中曾经有过《写字》本,到高中反而没有了呢?

 

    书法是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在世界艺坛都引以为豪的独特艺术。甲骨文、金文、小篆 、大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传承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王羲之的行书,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赵孟頫的楷书,张旭、怀素的草书,一一向后人展示了汉字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不奢望学生都能成名成家,只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写干净,写整洁。

   历届高考《考试说明》明确要求考生,书写要规范,卷面要整洁。而阅卷老师批阅试卷也是这样判分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湖南省的高考。那一年我任教高三两个班语文,由于语、数、外命题权下放给各省市,湖南改了题型,增加了一道300字左右的鉴赏题,加上主观题和800字左右的作文,学生要写的字将近1400字;而且使用了特别的答题卡,并且明确规定:字要工整,不得连写,不得超出规定的方框……这一切不仅减慢了学生答题的速度,并且严重增加了考生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紧张才是怪事。

    我无意评判2005年高考的是与非,我只是想说,只有平时让学生训练有素,他们才可能在考场上充分发挥。初中虽有写字本,但从高一新生的写字情况看,写字在初中阶段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固然应该写得一手好字,但是否能给学生充当榜样呢?我们毕竟不是书法家。那么让学生从书店去自购字帖临写吗?书店里有行书,有楷书,有隶书……楷书有柳、颜、欧、赵……钢笔字帖有庞中华……林林总总,你让学生如何选择?

     建议

          一、为高中学生编一套《写字》课本

          二、切实抓好写字教学。

 

     困惑之五教材改了很多次,可字音方面为什么总存在问题?

 

     举例如下:

     一、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

     1、第86页《烛之武退秦师》注解31[阙(jué )]“阙”注音值得讨论。 《古汗语常用字字典》 (1998年版)对该字注音有3项:?què在作“宫阙”“宫阙”豁口,空隙“损害”这些义项时读què .?quē 在作“缺点”“缺少”时读quē ?jué作“挖掘”时读jué.可见“阙”读quē 比较准确。

    2、第9项《过秦论》注解?[崤(yáo)]“崤”字的注音争论很大。以前不同版本的教材注音也不同,其实翻一下有关辞书,可知道常应读“xiáo.如《新华字典》第538页注为:崤xiáo崤山名,在河南省。《现代汉语词典》第1862页注为“崤xiáo 崤山,山名,在河南”。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毅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崤”应读“xiáo .

    二、第四册(必修)

    3、第157页《逍遥游》注解⒅[(āo)]“坳”字在《普通活异读审音表》中规定为:坳ào (统读)。在《辞海》(语词分册下)注为:[](ào奥,又读āo凹)[坳堂]亦作“堂坳”。地上低洼之处。《庄子逍遥有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舟”。可见“坳”读作ào,比较准确。

   4、第150页《祭十二郎文》注解⑧[先人之兆]指祖先的坟墓。兆,也写作“垗”,墓地。这里的“垗”字念什么,书上没注明。《新华字典》没这个字,《现代汉语词典》也没有。《中华字海》第912页注为zhào.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们说话和听话都是凭借语音来互相沟通信息的,因此,注音准确非常重要。语文教科书对重点字、难点字的注音尤其重要,它关系到广大师生能否正确发音的问题。

 

   建议:力求少出字音问题,不让新编教材一版再版!

 

             三、结语

 

   实际上,我还想说一点,也许是不少语文老师的共同心声吧!那就是:能否将语文教材定下来?不求四五十年不变,但至少十年不变还可以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