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古到今海南黄花梨的“发家史”,感谢他们让中国海黄举世无双

 江湖野游侠 2017-02-10

历史总是由一个个的事件和那些关键的人去改变和推动的,海南黄花梨的发展过程也同样离不开这些重要的事件和关键的人,他们曾经亲历和见证同时推动着黄花梨一步步走向辉煌。▲木性淳朴,温润光洁,喜木者,性温和。

我们不妨通过了解这些人和事从而更好的了解海南黄花梨发展的历史。 

 

(海南黄花梨树)

首先要说的是郑和,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等地方带回了大量的木材,这些木材中包括大量的花梨木和黄花梨木。这些黄花梨木材坚韧稳定的质地和行云流水的纹理,经过能工巧匠们精心的制作出来的家具深深吸引了当时的宫廷皇族,黄花梨木家具得到当时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喜爱,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明式家具。

 
明代的黄省曾在他的《西洋朝贡典录》里记载:“花梨木有两种,一为花榈木,乔木,产于我国南方各地;一为海南檀,落叶乔木,产于南海诸地,二者均可作高级家具。而海南檀比花榈木更坚细,可为雕刻用”。从这段论述中,可见当时对花梨木和海南黄花梨两种木材的本质已有了区分。
当然在明朝之前海南黄花梨的价值早已得到认可和记载,但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而已,如唐朝时,陈藏器已在他的《木草拾遗》一书中写到:“花榈出安南及南海,用作床几,似柴檀而色赤,性坚好。”(唐朝的南海是指海南岛以及以南各岛屿) 
 在宋朝,人们开始把海南岛所产的花榈木称作“花梨木”(宋朝前花梨木称之为花榈木)。宋人赵汝适在《诸蕃志.海南》中记载:花梨木在当时已成为海南岛主要的贡品和贸易商品。 
 《黎山贡木图》

清朝人撰写的《崖州志》对海南岛所产的黄花梨是这样记载的:“花梨,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气最辛香。质坚致,有油格、糠格两种。油格者,不可多得。”从这段记载可清楚的看到,清朝时已将海南黄花梨细分为“油格”和“糠格。(现在大家称为“油梨”和“糠梨”) 

 (海南黄花梨紫油梨) 
 (海南黄花梨糠梨)
 清朝中期,大量硬木家具从宫廷、王府流出。当时在华的西方传教士看到典雅精美的中国古典家具后,惊为天工,纷纷购买运回欧洲。鸦片战争前后,又有大量黄花梨家具被欧洲商人抢走。在国门敞开西风东渐的同时,中国的家具文化也反过来影响到了西方。十八世纪中叶,享誉欧洲的家具设计大师齐彭代尔曾以明式黄花梨家具式样为英国皇室设计了一套宫廷家具,轰动了整个欧洲。自此,许多西方设计师纷纷从中国古典家具中寻找创新灵感。

20世纪30年代,说到黄花梨不得不提及的一个人,就是当时德国来华任教的古斯塔夫.艾克先生。艾克先生曾经说过:“ 发端于明代的花梨木家具,不论在技术加工、选材用料还是设计理念方面,都已达到了最高峰,至今没有人能超越。” 

古斯塔夫.艾克倾心研究十四个年头,于1944年在北京出版了《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全书共收录122件家具实物,30余张精确的测绘图纸,4张解析清楚的中国家具榫卯构造图纸。该书将中国古典明清家具推向世界艺术殿堂,并提升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1985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藏》和《明式家具研究》两部著作问世,书中的绝对“主角”黄花梨终于在世人全新的目光关照下重新放出异彩,掀起了更多人对海南黄花梨的热捧。

(王世襄先生)

1991年,中国明式家具学会名誉主席、中国古典家具学者陈增弼先生与多位同好戮力推出《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文版,此书和王世襄的著作一道,一时成为中国古典家具从业者、研究者和收藏鉴赏人士的“圣经”。 

 (陈增弼先生)

在八、九十年代,明清两朝黄花梨的古典家具释放出来的巨大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名人巨匠、收藏爱好者和商家纷纷加入到抢购和收藏黄花梨的大军之中。据《中国传统家具收藏经典-伍炳亮作品珍赏》一书的作者伍炳亮先生口述,当时(1983-1997年),差不多10来年间,仅他一个人就从海南收的黄花梨原木就达500-600吨。 

 (伍炳亮先生)

伍炳亮先生从80年代始就从事明清家具的购藏、研究与设计制作,他对明清家具的造型结构、工艺手法以及内涵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作品在各类展会中屡获殊荣,而且几乎都是最高奖项。2016年他的“明式海南黄花梨大号月洞门架子床”斩获最高奖项“中国工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特别金奖”,这也是伍炳亮先生自2007年参加文博会以来,连续第十次蝉联这一奖项的最高荣誉,“创下了“十连冠”的记录。 

 海南黄花梨月洞形架子床(伍炳亮作品)

在这股热潮中,有一人无疑是最执着也是最疯狂的,他就是北京元亨利硬木家具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杨波先生。中国嘉德2016年秋拍,杨波先生以1265万元的价格拍下了“清早期黄花梨上格双层亮格柜”,引起业界不小的轰动。 

 杨波先生90年代末就开始踏上海南,开始了他的收购和收藏海南黄花梨之路。2003年,因为他为了收购海南黄花梨的原材料,买了不少旧房子的栋樑,曾被 媒体称作“拆房专业户”;2005年,杨波先生携一套黄花梨卧房家具参加上海举行的首届国际奢侈品展,一套家具售价1200万元,远超豪华宾利轿车,通过媒体大量报道,黄花梨在人们心中开始扎根;2007年,鉴于黄花梨日渐稀缺,杨波在北京推出“黄金换木头”之举,再度揪动媒体神经,连篇累牍的报道引来了“炒作”之嫌,更引发了全社会对黄花梨的重视和追捧。而为业内人士和海南当地民众所熟知的,正是杨波和当地朋友在2004年于海口占符村种下了大量的黄花梨树,通过媒体报道很快引起社会关注,并唤起了海南当地人种植黄花梨的巨大热情。 
 然而,在兴起于王世襄、陈增弼、伍炳亮、杨波等人的黄花梨旋风刮过之处,纵横交错的时空中,还有不少社会巨擘被卷入或主动投身其间,如享誉古董收藏界的叶承耀、伍嘉恩等人,又如国内著名文学家和收藏大家海岩、收藏家马未都、张德祥等。他们构成了一组多声部合唱,把黄花梨文化唱响中国,推向了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