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介绍裴正学教授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门诊典型病例加以分析阐述。结果:温阳化痰,活血化瘀,健脾益气,滋阴补肾等对冠心病治疗效果理想。结论:裴教授辨证论治对冠心病效果显著。 【关键词】冠心病;辨证论治;经验;裴正学 甘肃省肿瘤医院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裴正学教授从事临床工作50多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尤其对高血压、冠心病,以“西医诊断,中医辨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十六字方针的治疗模式,辨证论治,选方用药,疗效独特。笔者有幸侍诊其侧,跟师临床学习多年,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冠心病之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心主血、主脉,心阳和心阴共同维持心血的运行。胸阳不足,阴寒凝滞,痹阻心阳,寒凝血瘀责成胸痹;心阴亏虚则不能濡养心脏,则心悸气短; 饮食不当过食肥甘生冷、饮酒等损伤脾胃,脾虚运化失职,聚湿成痰,痰瘀互结,痹阻心脉,而成胸痹;情志失调,忧思伤脾,郁怒伤肝,气机郁结,气血瘀滞,心脉闭塞不通而为胸痹。年迈体虚,肺肾气虚,胸阳不振,发生胸痹。故五脏气血阴阳虚损是发病之基础,心阳不振,心气(阴)亏虚为本,寒凝痰阻、气滞血瘀为标,饮食、情绪、寒邪为诱因,本虚而标实,虚实错杂是其演变过程「1」。 2.1、病症结合,审因论治 裴正学教授认为冠心病首先辨明虚、实,分清标本。实证为寒凝痰阻、气滞血瘀;虚证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本虚标实,虚实挟杂贯穿整个病程。前者以温阳化痰,活血化瘀,以治标为主,常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后者以益气健脾,滋阴补肾,以治本为主,常用生脉散、炙甘草汤,人参养荣汤;痰凝血瘀,冠脉瘀阻是病理演变结果,“气行则血性,气滞则血瘀”。故活血化瘀与理气止痛并用可提高疗效。常用冠心Ⅱ号(赤芍、川芎、红花、降香、丹参)木香、檀香、沉香。 气阴两虚则胸闷心悸气短,头晕出汗,常用党参、麦冬、五味子; 心肾阴虚则心悸盗汗,腰酸头晕,用熟地、山药、山萸肉; 心阳虚多用人参、附子、干姜。 其次,注重对高血压、高血脂的治疗。大部分高血压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之病因病机是肝阳上亢,阴虚火旺,水不涵木。肾阴亏虚是本,肝阳上亢是标。病理基础是血瘀。常用镇肝熄风汤、建瓴汤、杞菊地黄汤、真武汤等均可斟酌使用。高血脂之病理基础是痰凝血瘀,常用茵陈、泽泻、山楂、桑寄生、枸杞子、何首乌等降脂化瘀。 再次,对心律失常的治疗。裴正学教授认为心气不足,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心阳衰微则血脉运行缓慢,心跳无力。临床常见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动过速。前者之主要病机是心阳亏虚,气滞血瘀,痰饮留心。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冠心Ⅱ号方,整律汤(丹参、苦参、生地、麦冬、元胡)加减进退。后者之病机为气阴两虚,痰火扰心,瘀血内阻。方用炙甘草汤,苓桂术甘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冠心Ⅱ号方、桂川合剂「2」(桂枝、川芎、葛根、党参、麦冬、五味子、生龙牡、珍珠母、灵磁石、紫石英、甘草)。 最后,饮食疗法。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饮食宜清淡为主,少食食肥甘生冷,戒烟酒,多运动。 2.2、 顾护脾胃,心脾同治 冠心病日久或年老体弱者,劳倦伤脾,脾胃运化失常,心血亏虚;或中阳虚损,寒饮内生;或痰湿素盛,痰瘀互结,瘀滞心脉均可见胸闷气短、头晕心悸,面色萎黄等症候。 脾胃气虚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汤、附子理中汤、苓桂术甘汤合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痰瘀互结者加十味温胆汤; 心脾两虚者归脾汤加减; 气阴两虚者生脉散加减。 裴正学教授认为植物神经功能最敏感的部位在胃肠。心与脾胃的关系早在《内经》中已有论述。《灵枢?经脉》云:脾经“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素问?平人气象论》云“胃之大络曰虚里,贯膈络肺,注于心前。”《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脉证并治篇》云:“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说明通过调理脾胃治疗胸痹是有其理论依据的。 2.3、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冠心病心绞痛可见胸闷胸痛,或痛如针刺,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舌质黯红或紫黯,均为血瘀证的症状。现代医学的微循环障碍, 如血管痉挛、狭窄、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流缓慢,血细胞聚集,血栓形成或出血等病理变化,其实质是中医血瘀证的体现。在上述方剂当中加入活血化瘀之冠心Ⅱ号,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说明冠心Ⅱ号对冠心病心绞痛确有疗效「3」。 3.1 、刘某,男,58岁,因胸闷心慌、气短伴头晕一周求诊。患者平素饮酒、吸烟多,体胖多脂。进一周因劳累及饮酒后出现头晕,心悸胸闷气短症状,出汗多,咳嗽痰多,睡眠欠佳,无心前区疼痛及恶心症状。舌质红,苔白腻,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及瘀斑,脉弦滑。心电图示:部分ST-T改变,T波倒置。心脏彩超示:左心室肥厚,左室舒张功能差。BP:140/90mmHg(1 mmHg=0.133kpa)。甘油三酯2.7mmol/L,总胆固醇5.3mmol/L。 西医诊断: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脂血症。 中医辨证:胸痹症属痰浊瘀阻,心阳亏虚。 治以温阳化痰,活血化瘀。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和冠心Ⅱ号加减。 处方:瓜蒌10g,薤白10g,半夏6g,赤芍10g,川芎10g,红花6g,降香10g,丹参20g,汉三七3g(分冲),水蛭粉6g(分冲)。茯苓10g,桂枝10g,白术10g,甘草6g,党参10g,麦冬10g,五味子3g。水煎服,1剂/d。辛伐他丁片10mg/d,口服。二诊,服药14剂后胸闷、心慌气短症状减轻,出汗减轻,血压130/80mmHg,睡眠不安,于上方中加入炒枣仁、柏子仁各20g。加减服用3月余,诸证均好转,心电图显示ST-T正常。病情告愈。 3.2 、李某,女,60岁,胸闷心慌气短伴心前区疼痛半月。在当地医院查血压140/90mmHg。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后心绞痛缓解,依那普利及硝苯地平缓释片口服,血压下降。 刻下症:胸闷气短,怕冷出汗乏力,夜间失眠,头昏头晕,腰酸腿软,上三楼胸闷加重。舌质红,苔白腻胖大,脉弦滑。心电图:ST-T改变,部分T波倒置。心脏彩超示:左心室肥厚,左、右室舒张功能差,二尖瓣返流。 西医诊断: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 中医辨证:胸痹,心阳不足,肝肾亏虚,瘀血阻络。 治则: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和冠心Ⅱ号、真武汤加减。 处方:瓜蒌10g,薤白10g,半夏6g,赤芍10g,川芎10g,红花6g,降香10g,丹参20g,汉三七3g(分冲),水蛭粉6g(分冲),茯苓10g,附子6g,白术10g,白芍10g,甘草6g,生姜3片。水煎服,1剂/d,7剂。杞菊地黄丸配合服用。 二诊,服药后胸闷气短出汗减轻,心前区疼痛明显缓解。效不更方,上方继续服用30 余剂诸证好转,将此药共为细末,每服用6克,一日三次,巩固疗效。 冠心病属中医“真心痛”、“胸痹”范畴。《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说:“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用于治疗阳虚寒凝,痰浊瘀阻之胸痹证「4」。阴寒凝滞,胸阳不振,则胸痛彻背,胸闷、心悸气短。痰浊痹阻,胸阳失展,则胸闷气喘。 瓜蒌薤白半夏汤与冠心Ⅱ号(中科院院士陈克冀为首的北京地区协作组科研成果)两方相配,具有化瘀活血之功,可以调节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5」。 裴正学教授擅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冠心Ⅱ号组方治疗冠心病。药物组成:瓜蒌10g,薤白10g,半夏6g,赤芍10g,川芎10g,红花6g,降香10g,丹参20g,汉三七3g(分冲),水蛭粉10g(分冲)。其功效为温阳化痰,活血化瘀。用于痰浊内阻,心血瘀阻之冠心病「6」。 方义解释:方中瓜蒌降肺气以利膈宽胸;薤白通阳化浊;半夏辅瓜蒌降逆化饮;赤芍活血化瘀,清热凉血;川芎、红花、丹参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降香气香辛散,温通行滞;汉三七,味苦,甘温入肝胃经,活血散瘀,功擅定痛,用于各种出血症证,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的特点;水蛭,咸寒,活血化瘀,破瘀散结。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化痰,活血化瘀之功。气虚乏力加党参、黄芪有益气补虚,养心通络之功「7」。 药理研究表明:丹参、红花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丹参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降血脂,提高机体抗缺氧能力「8」。丹参、汉三七药对扩张冠状动脉,有明显改善心肌缺血的中作用,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良好的化瘀止痛作用「9」。川芎、红花、丹参微循环血流加速,毛细血管开放增加,溶栓、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延长凝血酶原时间,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10」 「1」徐莺,杨俊艳,杜景柏.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于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1,24(8):69-70. 「2」裴正学.裴正学医学笔记「M」.兰州:甘肃科技出版社,2008,02:414. 「3」陈可冀.心脑血管病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8:318. 「4」范永升.普通高校教材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06:112. 「5」代会容.活血化瘀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及其高敏CRP的影响「J」.甘肃中医,2009,22(11):61-62. 「6」198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症候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 「7」魏聪聪,朱明丹,杜武勋.参芪益气滴丸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11,24(10):102-104. 「8」周兆玲,李妍怡,王晓萍.丹参与活血化瘀药的配伍应用研究「J」.甘肃中医,2010,23(11):60-61. 「9」商洪才.丹参、汉三七不同配比药效学比较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2004:207. 「10」李建辉,张秀芳,刘芳.参芪宁心胶囊治疗冠心病118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2010,23(3):23-24. 本文发表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0 展文国,男,副主任医师。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省肿瘤专业委员,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委员,裴正学教授入室弟子。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稿50余篇,评为2014年度中国中医药报“优秀通讯员”。并被甘肃省卫生厅定为裴教授学术思想继承人。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病、消化疾病、妇科病等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版权声明:由文国中医心脑血管论坛编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