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钩沉:豪情耿直刘禹锡

 清风明月8120 2017-02-10

是福还是祸?”


正文:豪情耿直刘禹锡

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一生因为作诗而被贬多次,被贬后他依旧我行我素,继续游玩,作诗。他曾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是困难到来之时,他总是悠然自得,乐观的面对一切,甚至在被贬之后,还在批评同僚的作风问题。




他被贬后写《陋室铭》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因参与政治革新得罪当朝权贵,被贬为安微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通判应住衙门里三间外三间的屋子里。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埋怨,撰写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辨。”这个举动气坏了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改为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安心住下,读书作文。知县见他还是悠然自得,将其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


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为斗室,写下《陋室铭》一文。




持续被贬,持续作诗




过了几年,皇帝忽然想起刘禹锡有那么点才能,就又重新把他调回京城。刘禹锡到京城后,听说这几年郊区玄都观里来了个老道会种桃花,偌大一个庭院尽是桃花,等到开放,壮观得很。于是刘禹锡就和朋友相约去看桃花。刘禹锡这个人本来就好写诗,看了如此壮丽的桃花,焉能不写。


于是他回来就写了一首《游玄都观》。“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的诗本来就有名,这下很快就流传开了。结果有人向皇上进谗言,说这首诗是讽刺新提拔的权贵的。皇上当然不高兴,于是就把刘禹锡又发到外地去了。


差不多十年后刘禹锡又被调回京城,恰好是春天,于是想起玄都观的桃花。结果一看,很让人失望。种花的道士已经去世,庭院也就破败,再也没有往日的繁盛了。刘禹锡又想起这些年有无数的权贵兴起又衰败了,难免感慨,于是又写了一首《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尽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首诗传到皇帝耳朵里,又觉得刘禹锡在发牢骚,就又把他发到外地去了。




被贬后还批评同僚作风问题




刘禹锡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当地曾任司空的李绅仰慕他的名声,邀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妓作陪。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在酒席上做了一首诗:“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意思是说,李司空让歌妓作陪已经见惯了,这是成语“司空见惯”一词的来源。而刘禹锡觉得让歌妓作陪是一种耻辱,不得不大发感慨。


据说李绅为表明自己并非贪恋女色之徒,很快将歌妓送给了刘禹锡,但刘禹锡的诗却流传开来,李司空的个人作风问题也就成了历史定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