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过庭《书谱》解析之二

 竹间zj 2017-02-11

谢安素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于敬又答:“时人那得知!”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不入。以于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况乃假託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恶。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敬乃内惭。是知逸少之比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今译:谢安素来善写尺牍,而轻视王献之的书法。献之曾经精心写了一幅字赠给谢安,不料被对方加上评语退了回来,献之对此事甚为怨恨。后来二人见面,谢安问献之:“你感觉你的字比你父亲的如何?”答道:“当然超过他。”谢安又说:“旁人的评论可不是这样啊。”献之答道:“一般人哪里懂得!”王献之虽然用这种话应付过去,但自称胜过他的父亲,这说的不是太过分了吗!况且一个人立身创业,扬名于世,应该让父母同时得到荣誉,才是一种孝道。(这里引用《孝经》一个故事)曾参见到一条称“胜母”的巷子,认为不合人情拒绝进去。人们知道,献之的笔法是继承羲之的,虽然粗略学到一些规则,其实并未把他父亲的成就全学到手。何况假托是神仙授书,耻于推崇家教,带着这种思想意识学习书艺,与面墙而观有什么区别呢!有次王羲之去京都,临行前曾在墙上题字。走后献之悄悄擦掉,题上自己的字,认为写得不错。待羲之回家来,见到后叹息道:“我临走时真是喝得大醉了。”献之这才内心感到很惭愧。由此可知,王羲之的书法与钟繇、张芝相比,只有专工和博涉的区别;而王献之根本比不上王羲之.则是毫无疑问的了。

王献之《地黄汤帖》

艺术造诣确实有高下之分,但是非要争个第一第二,好比杨贵妃和赵飞燕分出仲伯来一样,这是男人们的爱好,所以我不想针对这一段做评价。

男人的野心啊,不懂,哈哈!

谢安《悽闷帖》

谢安《中郎帖》局部

临米芾的《李太师帖》,里面有一句:“谢安格在子敬上,”于是对谢安充满了好奇。

大导演谢晋和演员谢霆锋都是“东山谢氏”一门的后人,这是一个盛产文艺青年的家族,南北朝时的谢灵运,谢安的侄女著名女诗人谢道韫等等。而谢安则是这一名门望族里的佼佼者。

老话说:“从小看老”,看一个小孩的面相就知道他将来有没有出息,或者有没有灵性。四岁的时候,名士恒彝就断定谢安:这孩子风采神态清秀明达,将来不会比东晋名士王承差。

王羲之是谢安的书法老师,再加上自小就有名士之风的谢安的努力,书法水平自然了得。

谢安文武全才,写得一手好字,弹得一手好琴,文韬武略。坐镇南京东山,运筹帷幄,打赢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之前隐居会籍山阴东山,所以典故“东山再起”就是指他。

这位赫赫有名的宰相,最具雅韵的便是他的才情了,这才是文艺才子的极致。

很多人,甚至史学家都认为,中国历史,晋代最美。那个时候,名士辈出,风华绝代,晋人潇洒,不滞于物。他们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参悟人生,乃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建立了最高的晶莹的美的境界。


用肢体语言表达《屋漏痕》

文章黑字部分为原文,蓝字为译文,绿字只是小编的见解,待胡老师讲解《书谱》之后,会编辑一系列《胡老师讲书谱》,以便大家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