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风藤

 萤火虫s6i7llne 2017-02-11
概述
海风藤海风藤
海风藤始载于《开宝本草》,又名风藤,马志曰:“风藤生依南树,故号南藤”,苏颂曰:'南藤,即丁公藤也。生南山山谷,今出泉州(福建晋江),荣州(四川建昌)。生依南木,故名南藤,苗如马鞭,有节,紫褐色,叶如杏叶而尖。采无时”。李时珍曰:“今江南、湖南诸大山有之。南藤细藤圆腻,紫绿色,一节一叶,叶深绿色,似杏叶而微短厚。其茎贴树处,有小紫瘤疣,中有小孔。四时不凋,茎叶皆臭而极辣”。
细叶青蒌藤常绿攀缘藤本,全株有特殊香气。茎灰色,略扁,有关节,表面具纵沟;枝通常两分歧,关节处常生有不定根。叶互生,有长柄,叶片狭卵形至卵形,长5~8.5厘米,宽2.8~4.5厘米,先端长锐尖或骤尖,基部圆形,全缘,质稍厚,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常散生白色软毛,叶脉5~7条。穗状花序生于枝梢,与叶对生,长2~8厘米,直径2.5~3毫米,下垂;花单性,雌雄异株;无花被,苞片盾状;雄蕊3枚,罕为2枚,花药2室;雌蕊1枚,子房上位,1室。浆果近球形,熟时红色,直径3~4毫米。花期5~6月。果期8~9月。[1]
浙江、福建、湖南等地尚有以山药Piper hancei Maxim.的藤茎作海风藤用。
药品简述
海风藤海风藤
药名:海风藤
汉语拼音:hai feng teng  
英文名:CAULIS PIPERIS KADSURA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iper kadsura (Choisy)Ohwi[P.futokadsura Sieb.et Zucc.]
别名:满坑香、老藤、大风藤、岩胡椒
性味:辛、苦,微温。
归经:归肝经
功能: 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风寒湿痹,关节不利,腰膝疼痛,筋脉拘挛。肺寒喘咳,屈伸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或浸酒。外用适量。
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林中,常攀援于树上或岩石上。
资源分布: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地。药材主产福建、浙江及台湾等地。
药材基源:海风藤为双子叶植物药胡椒科植物细叶青蒌藤的藤茎。
采收储藏:秋季采割全株,洗净,晒干。 置干燥处储藏。
炮制:原药放清水中浸30-60分钟,取出放箩内润16-24小时,切片,晒干。[2]
用药禁忌
阴虚火旺者慎服。
化学成分
海风藤海风藤
茎、叶含细叶青蒌藤索(Futoxide)、细叶青蒌藤烯酮(Futoenone)、细叶青蒌藤酮醇 (Futoquinol)、细叶青蒌藤酷胺(Futoamide),其中细叶青蒌藤素含量最高,  并且有阻抑肿瘤的作用,此外尚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及挥发油,挥发油主成分为。Α-蒎烯(α-Pinene)、口-蒎烯(β-Pinene)、柠檬烯(Limonene)、香桧烯 (Sabinene)、莰烯(Camphene)、异细辛醚(Isoasarone)。茎、叶含风藤素(长穗巴豆素, fu-toxide)、风藤烯酮(futoenone)、风藤醌醇(futoquinol)、风藤酰胺(futoamide ), 另含挥发油,其成分有α-及β-蒎烯(pinene)、莰烯、苧烯、香松烯及异细辛醚(isoasarone)。此外,尚含β-谷甾醇豆甾醇。近年又分得4个macrophyllin型双环[3,2,1]辛烷类新木脂素。 
药理作用
海风藤能增加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降低狗心肌缺血区侧枝血管阻力,对冠心病和脑血栓有较好的疗效。海风藤提取物可以拮抗大鼠静脉注射内毒素引起的动脉血压下降,并能减轻内毒素血症对肺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肺水肿。海风藤的这种效应可能与其中风藤烯酮与PAF的拮抗作用有关。PAF(血小板激活因子)提示海风藤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内毒 
素休克的中药
临床应用
海风藤海风藤
1、(《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损伤:海风藤、大血藤、竹根七、山沉香、红牛膝、地乌龟。泡酒服。方中海风藤通经络,为君药。 
2、(《全展选编》)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海风藤、追地风各60g。用白酒1斤,浸泡1周,日服2次,每次10毫升,早晚空腹服。服时不可加温,否则失效。心脏病人和孕妇忌服,感冒和月经期暂停用。方中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为君药。 
3、祛风骨痛露(《浙江省药品标准》)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消渴盗汗等:海风藤84.375g,鸡血藤、葳灵仙68.75g,五加皮、防己、苏木各50g,只草乌34.6875g,甘草18.75g。防己、苏木依法渗漉,五加皮一味蒸汽蒸馏,收集馏液,残渣与其余甘草等6味,用水煎3次,至煎出液味尽,去渣,将煎出液分次过滤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上述馏液与防己、苏木的渗出液,混合均匀,滤清,使成1000毫升。每服1匙,1日3次,温开水冲服。方中海风藤祛风湿,为君药。[3]
附方
1、治跌打损伤:海风藤、大血藤、竹根七、山沉香、红牛膝、地乌龟。泡酒服。 
2、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海风藤、追地风各二两。用白酒一斤,浸泡一周。日服二次,每次10毫升,早晚空腹服。服时不可加温,否则失效。心脏病人及孕妇忌服,感冒及月经期暂停服。
文献论述
1、《本草再新》:行经络,和血脉,宽中理气,下湿除风,理腰脚气,治疝,安胎。
2、《浙江中药手册》:宣痹,化湿,通络舒筋。 治腿膝痿痹,关节疼痛。
3、《中药志》: '辛,微温。'《本草再新》: '入心、肾二经。'[3]    
4、《别录》:主金疮痛。
5、《开宝本草》:主风血,补衰老,起阳,强腰脚,除痹,变白,逐冷气,排风邪。亦煮汁服,亦浸酒服,冬月用之。
6、《本草图经》:治腰痛。
7、《滇南本草》:治寒湿痹伤筋,祛风,筋骨疼痛,利小便及茎中痛,热淋初起,利小便急速。
8、《纲目》:煮汁服,治上气咳嗽。 
生药材鉴定   
海风藤海风藤

性状鉴别

干燥藤茎呈长圆柱形而扁,微弯曲,长15~35~60厘米,直径3~7毫米。表面粗糙,灰褐色或褐色,有纫向纹理。节膨大,节间长4.5~6~9厘米,节上不定根长短不等。横断面韧皮部窄,木质部与射线相间放射状排列,才部灰黄色,有许多小孔,射线灰白色,木质部与韧皮部交易处有小洞,故横切面边缘可见小洞成环状,中央有灰褐它髓。质轻而脆,折断时纤维状。气清香,味辛。以茎条粗壮、均匀、气香者为佳。

显微鉴定

藤茎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皮层较窄,散有多数石细胞群与纤维束;石细胞类圆形、类多角形、长方形或类方形,纹孔及孔沟明显,有的胞腔含草酸钙砂晶。中柱鞘由纤维束与石细胞群相间排列成环,纤维束多位于韧皮部外侧。维管束外韧型,18-19个,环列。髓较大,环髓纤维生素2-4列,纤维壁厚,木化;髓维管束外韧型,约7个,几排列成环,内、外侧伴有纤维束。本品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砂晶。
粉末:灰褐色。
1、石细胞圆多角形、类圆形、长方形、类方形或长条形,直径23-53μm,长约至210μm,壁厚5-23μm,层纹隐约可见,纹孔及孔沟明显,有的胞腔含砂晶。
2、草酸钙砂晶三角形、方形或杆状,直径2-4(-7)μm,或呈微粒状。
3、木纤维甚长,直径12 -26μm,壁厚2-7μm。纤维管胞具缘纹孔的纹孔口斜裂缝状或十字状,超出纹孔缘;韧型纤维具斜纹孔或相交成十字形、人字形。
4、皮层纤维细长,直径12-20μm,壁厚2-5μ m,微木化,纹孔稀少,有的可见分隔。柱鞘纤维长条形,直径15-22μm,壁厚2-8μm,具斜纹孔或成人字形,孔沟较密。环髓纤维直径15-38μm,壁厚6-15μm,木化,孔沟密。 
5、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7-90μm,具缘纹孔长六角形或长椭圆形,排列紧密,有的横向延长成梯状,排列整齐。此外,有木栓细胞、淀粉粒,嫩茎可见非腺毛、小腺毛、叶片碎片和茎表皮细胞。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少许于载玻片上,加适量乙醇湿润,待稍干后,加水制片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有针状结晶析出,加稀硫酸则溶解。(检查胡椒碱)
2、取本品己醇提取液点于滤纸上,在365nm的紫外光灯下观察,显蓝绿色荧光。[4]

 

 

 

 

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林中,常攀援于树上或岩石上。

分布情况


分布于我国的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主要价值





海风藤
药材概述:海风藤、风藤,以藤茎体轻、质硬、干燥、气辛香者为佳。 
药材为胡椒科植物细叶青蒌藤的藤茎,性味归经为辛、苦,微温。归肝经。功效为祛风温,通经络。可治疗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不利,腰膝疼痛,筋脉拘挛。肺寒喘咳,屈伸不利。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8~10月割取藤茎,除去根及叶,晒干。
 
【功能与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炮制方法】原药放清水中浸30~60分钟,取出放箩内润16~24小时,切片,晒干。
 
【性味与归经】辛、苦,微温。归肝经。

药理作用

海风藤能增加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降低狗心肌缺血区侧枝血管阻力,对冠心病和脑血栓有较好的疗效。海风藤提取物可以拮抗大鼠静脉注射内毒素引起的动脉血压下降,并能减轻内毒素血症对肺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肺水肿。海风藤的这种效应可能与其中风藤烯酮与PAF的拮抗作用有关。PAF(血小板激活因子)提示海风藤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内毒素休克的中药。

临床应用

1.(《四川中药志》)治跌打损伤:海风藤、大血藤、竹根七、山沉香、红牛膝、地乌龟。泡酒服。方中海风藤通经络,为君药。
 
2.(《全展选编》)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海风藤、追地风各60g。用白酒1斤,浸泡1周,日服2次,每次10毫升,早晚空腹服。服时不可加温,否则失效。心脏病人和孕妇忌服,感冒和月经期暂停用。方中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为君药。
 
3.祛风骨痛露(《浙江省药品标准》)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消渴盗汗等:海风藤84.375g,鸡血藤、葳灵仙68.75g,五加皮、防己、苏木各50g,只草乌34.6875g,甘草18.75g。防己、苏木依法渗漉,五加皮一味蒸汽蒸馏,收集馏液,残渣与其余甘草等6味,用水煎3次,至煎出液味尽,去渣,将煎出液分次过滤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上述馏液与防己、苏木的渗出液,混合均匀,滤清,使成1000毫升。每服1匙,1日3次,温开水冲服。方中海风藤祛风湿,为君药。

海风藤知识介绍:

海风藤为胡椒科植物风藤的藤茎。风藤为木质藤本,生于低海拔林中,常攀援树上或岩石上,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秋季采割全株,洗净,晒干。
 
海风藤茎藤扁圆柱形,微弯曲,长短不一,直径0.3至2厘米。表面灰褐色或褐色

海风藤
,粗糙,有纵向棱状纹理及明显的节,节间长3至12厘米,节部膨大,有不定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窄,木部宽广,有灰黄色与灰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及多数小孔,皮部与木部交界处常有裂隙,中心有灰褐色髓。气香,味微苦、辛。
 以条均匀 、气味浓,质重者为佳。

海风藤补充信息: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淋润至透,切厚片,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海风藤食疗作用:

海风藤味辛苦、性微温,归心、肝、肾经;
 
气香行散;具有祛风湿,通经络,行气止痛,利水消肿的功效;
 
主治风寒湿痹,筋脉拘挛,脘腥冷痛,跌打损伤,水肿,脚气。

海风藤做法指导:

1. 常用于风寒湿痹,筋脉动拘挛,肢节疼痛,可与羌活、独活、桂心、当归等配伍。
 
2. 若用于脘腹冷痛者,多与干姜、香附、陈皮[1]等同用,以增散寒行气止痛之效。
 
3. 其辛散之功又可用于跌打损伤,可与三七、没药,大血藤等合用。
 
4. 本品行散之性又能利水消肿,可单用煎服。

点击加载更多
加载中...
柯蓝创建,吐沫小浣熊宝宝啊不太确定魍魉不寐追梦lcg等参与编辑。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