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瑶服饰技艺——走梭的织锦1

 楚中元 2017-02-12

在红瑶的服饰面料中,织锦面料是非常重要的。与其他少数民族织锦反面织花或者挑花不同的是,红瑶女子织锦是在斜织机上正面挑花。红瑶织机的尺寸较小,红瑶女子在行走中便可提起,非常方便搬运。红瑶居住在山地之中,地貌陡峭,吊脚楼和干栏建筑成为其居住的主要建筑。红瑶居住的外部条件提供的平地非常之少,这样小巧适合搬运的织机,是红瑶女子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方便红瑶女子在织锦时候搬运到平敞的地方。在农闲或者阳光充足的日子里,红瑶女子聚在一起织锦和刺绣,是红瑶女子间的一种社交活动另外就是在相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织锦与刺绣技艺,年轻的红瑶女子可以向技艺较好的妇女请教,这也是生活中的一种学习过程。同时红瑶妇女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孩子也会随着母亲相聚在一起玩耍,红瑶女童即在玩耍之余开始了对本民族传统技艺的认识,也开始了她们对本民族传统纺织刺绣技艺的学习之路。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过程,也是传统的红瑶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之路。

红瑶女子织锦技艺,与苗族传统织锦机相似,属于手工挑花织机,与传统壮族竹笼机相比少了高综的提花装置。织机构件主要包括机座、卷经纱盘头、分经棍、压纱棒、绑腰、卷布轴、纱踩脚、纱吊手、综线、竹筘、打纬刀、挑花尺、分经筒、纬梭等组合而成,织造过程如下:

1 牵经、穿筘、整经

牵经,有的地方也叫排纱,一般需要的面积比较大,在一些织锦厂或者织锦作坊里是在固定的经床上进行。红瑶织锦还属于民间自产自销的纺织用品,大面积的经床并不适用,她们多是农闲时节招呼同村姐妹或好友一同帮忙,在平坦、宽敞的田地或者平地上,用6至10根硬木棍分成两列对称插在地上且相隔3米以上的距离,从而形成可活动的自制经床。在经床上牵经的圈数根据织锦图案形成的经线纱数而定,红瑶织锦的经线数一般在200根左右。牵经之后接着是穿筘与整经的过程,牵经的时候已经把经线上下进行对称区分,穿竹筘时按照一上一下的顺序依次交替进行,每一个筘眼是一根纱线。整经的过程就是用分经棍进一步梳理经线的上下,以便在接下来的过程中穿综、装机。

(未完待续,(*^__^*) 嘻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