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的父母

 木子4kfvyzepq8 2017-02-12

有一年在国外街边的露天咖啡座小憩,突然见到街中间出现了四个彪形大汉,排成四角形阵势,围绕着一个最多三岁的小不点,走走停停。使馆的朋友告诉我们,中间那个小不点是当地富豪家的孩子,几位大汉是他的保镖。

一次在国内某城遇到塞车,司机说他认识一个有钱人,为了不让儿子上学放学受塞车之苦,打算买辆直升飞机接送儿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外皆然。

做父母真不容易。很多年前,鲁迅专门写过《我们怎样做父母》。

而今,对许多家庭来说,问题恐怕是颠倒过来了。

鲁迅的时代,“……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而今,孩子在一个家庭被叫做“活老子”、“小祖宗”、“小皇帝”,孩子永远都是对的,长辈永远在检点自己哪里没做够。只要在放学的时候去城市的幼儿园、小学,甚至中学门口,寒暑假学校和社会的五花八门的补习班辅导班,大学新生入学的时候去大学的报到处,看看那些家长们焦灼的眼巴巴的神情,就不难知道,今天的中国孩子在家长心里的位置。

我的一个邻居两口子都是普通工人,工厂在郊区,他们早出晚归,完全顾不上两个儿子。儿子上到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唯一能够照顾他们的祖母重病去世。上过高中的父亲对两个儿子交代说,从此你们就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了,我和你们老妈能做的就是生了你们,赚钱让你们活命和读书,别的什么也给不了。我们也不指望你们回报,如果听得进就听我一句话,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最靠得住的就是自己,主要有四样东西:身体、才华、知识、修养。前面两样是我们给的,给得不够是你们的命;后面两样靠你们自己努力,努力得不够,也是你们的命。一个人只要不荒废身体和才华,又让知识和修养日日增加,将来不管在哪里,也不管做什么,都不愁衣食。

这两个男孩后来都在世界著名的大学拿到高学位,找到高薪的职业,让下岗失业的父母得到物质和心理上的最大满足。

我把邻居交代儿子的那段话一字不漏地背下,作为我教育儿子的经典。并不是因为我期待儿子也“在世界著名的大学拿到高学位,找到高薪的职业”,让我与内人“得到物质和心理的最大满足”,我所认定的是,这些话不啻是民间真理、平民真理,同历来的圣人和伟人经过历史检验的教诲一样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今天怎样做父母,每位做父母的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但有两点我相信是大家都会认同的,那就是鲁迅说的“总该还有进步还有变迁”;另外一点还是鲁迅说的“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进步”、“变迁”、“发展”、“进化”,我以为就是要设法使一代强过一代,要强化孩子们而不是弱化孩子们。

【原载2016年10月6日《新民晚报·夜光杯》】

○陈世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