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葬花是全书中非常著名的一个片段,别的解读我不想过多说了,相信读者们对这个情节都非常熟悉,我今天想讲的是黛玉她葬的什么花,以及为何要藏这个花,以及作者的寓意。 虽然小说中没有明说,但是还是可以推断出来黛玉葬的是桃花。 黛玉葬桃花 首先时间上,第一次葬花是三月中浣,第二次是四月芒种节时。第一次葬花是隐喻崇祯上吊殉国,时间是三月十九日,跟三月中浣时间吻合; 第二次葬花是隐喻扬州十日屠杀,时间是崇祯死后的一年后四月二十五,也跟书中时间吻合——“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 在三四月份,桃花盛开,桃花飘落,黛玉应该葬的是桃花。 其次,桃花娇艳,却又最娇弱。特别是最怕风。东风一吹,那就是“花谢花飞花满天”。 如果你细心地看林黛玉的诗,她最厌恶的竟然是“风”,特别是东风。是不是很奇怪啊?谁不喜欢春天的风啊?谁不喜欢东风啊,东风送爽,紫气东来,为什么黛玉偏偏不喜欢呢? 你看葬花吟里那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抽到那句‘莫怨东风当自嗟’…… 证据还有很多,这个我们后面结合黛玉怨东风、宝钗赞东风来专门解读。 黛玉怨东风,理由很简单,因为东风吹落了桃花、吹得残红飞满天…… 东风,是喻指满清,请注意繁体字的风(風),里面是有个‘虫’字的,作者是暗含贬义的。 清风,明月,这是清朝、明朝的象征,在当时谁都知道的。作者不敢直接写清风,而换成了东风。 两次葬花 小说中,黛玉一共葬了两次花。 第一次葬花当然与影射崇祯之死有关——特别是《葬花吟》里那句‘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朱由检,作为一个帝国的帝王,谁能想到他会在煤山歪脖子槐树上上吊凄惨死去?更有谁会想到一时间无人去收尸埋葬呢? 如果林黛玉只是个大家闺秀小姐,干嘛老想着自己日后死了会怎么样。再多愁善感的姑娘,也不会老想幻想这种事啊。 第二次葬花,而是用桃花象征大明飘零的江山。我们想象下那个画面:桃花零落飘散,白的,红的,残红堆积、任人践踏,犹如斑斑血泪,犹如明亡时累累尸骨。 皇家贵胄和汉家百姓被任意屠杀和践踏,想到这些怎能不令人悲从中来? 这回的回目“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请注意“残红”二字,再联想《葬花吟》里的“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红,乃朱也,桃花片片残红,正是明亡时朱明子民悲惨命运的写照。各位可以去查阅“扬州十日”的词条,更能想象作者当时的感受。 点击播放GIF/1.7M 可叹长期以来,读者将黛玉葬花,看作是多愁善感、感时伤怀的无病呻吟,或者说是矫揉作秀的行为艺术。 其实是没看懂葬花的隐喻。林黛玉葬的不是花,葬的是残红,那满地堆积、四处飘零的残红落花,不正是被无辜屠杀的血泪斑斑、白骨累累的尸骸吗? 林黛玉怎么不哭、怎能不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