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字尚鹤,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苏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创作委员会委员,东吴印社理事,《书谱》杂志编辑,莫邪书法工作室评论员,《书法教育》编辑,兰亭会特聘书法导师。 吴门书法,从三国、两晋开始,发展就极其成熟。我准备从三国开始一直到明清来个系统完整的梳理,与大家一起分享完整的吴门书法。整个过程我根据内容的多少分时代进行,做个连载。 三国 先从三国东吴开始。 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历史上作为苏州的别称之一,是春秋吴国故地,故称。宋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别》词:“天外吴门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泛指现在的江浙一带,尤其以环太湖一带。 吴国传世墨迹不多,但在书法史上占有特殊位置。宜兴的《禅国寺碑》,“笔力雄健冠古今”;现在去江南第一高峰——宜兴竹海可以看到原石。 《禅国寺碑》 句容的《衡阳太守葛祚碑》是传世最早的真书刻石。 《衡阳太守葛祚碑》 《禅国山碑》为三国时期重要碑刻之一,自宋以来,多见著录。其书淳古秀茂,体势雄健,笔多圆转,继承了周秦篆书的遗意,与方折突出的吴《天发神谶碑》相异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其“浑劲无伦”。杨守敬《平碑记》云:“秦汉篆书,自《琅邢台》、《嵩山石阙》数碑而外,罕有存者,惟此亏巍然无恙,虽漫漶之余,尚存数百字。玩其笔法,即未必追踪秦相,亦断非后代所及。” 立于江宁的《天发神谦碑》,兼有篆、籀,“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釵,为两汉以来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之第一家佳迹。”这是清张叔的评价。 《天发神谶碑》 《天发神谶碑》又称《吴天玺记功颂》,三国吴天玺元年(267)刻。东吴的最后一位君主孙皓,因天降符瑞而立碑记功。石旧在江苏江宁天禧寺,后移筹思亭,又移尊经阁、县学。石呈圆幢形.环而刻之。世传为皇象书,但无依据。宋时原石断为三段。上段21行,中段17行,下段10行,共存213字,故又称《三段碑》、《三击碑》。后有宋胡宗师、石豫亨、明耿定向题跋三则。清嘉庆十八年(1813)八月毁于火。 大家应该记得齐白石、金农的书法,是否从这里有所发现。 位于耒阳《九真太守谷朗碑》字体由扁变方,体现了由隶向楷的演变。 《九真太守谷朗碑》 《谷朗碑》书法端劲有致,尚多汉人书风。字虽称隶书,实则体势已非常接近楷书,故亦有定为楷书者。当然同后世魏碑、唐楷相比,它还带有较浓的隶味。其结体方整,笔画圆劲,书风浑朴古雅,与曹魏诸刻风格稍异,但同为开后世楷书法门的重要碑刻。 此碑在清代以前,惟见欧阳修、赵明诚二家著录。翁方纲《两汉金石记》云:“其字遒劲,亦有汉分隶法。”严可均谓其“隶法不恶,刻手极拙。”康有为称其古厚,为真楷之极 。 以上是三国时期吴门代表性碑刻。 东吴有影响的书家:孙权、孙休、孙皓、顾雍、张弘 正书、行书在此时已经相当成熟和规范化,僻处一隅的吴国虽属“偏师”,但书艺也足与中土争锋,著名的东吴书法家章草大师皇象。 皇象《急就章》选页 吴门东汉最有名的书法家,当属张弘。能篆能隶,而以飞白书妙绝当时。唐朝欧阳询曾评价:“飞白,张乌巾冠世,其后逸少、子敬亦称绝妙。”可惜原作难觅。 两晋 两晋时期,吴门书家尤以陆机、王珣为上。 陆机曾以“余事”作书法,所书《平复帖》历史地位极高,是今存古代书法名家中最早的实物,弥足珍贵。 《平复帖》 《平复帖》是陆机向友人问病的一通书扎,与汉简中所见章草非常接近,更近于晋墓出土殘纸草书,,且与王羲之草书,尤其《十七帖》一脉相承,具有章草向今草过渡形态,兼有两者之美,开“二王”草书先河。 王僧虔 曾说陆机的字“吴士书也,无以校其多少”。李嗣真说:“陆平原、李夫人犹带古风”。大概当时吴国书法比较守旧而且有点地方风格,在当时的书法中比较特别。看此帖之字确有点奇幻难读,当不是偶然现象。此书使用秃笔书写,笔法质朴老健,笔画盘丝屈铁,结体茂密自然,富有天趣。在现在见到的同时期及其以前的墨迹中是很突出的。 故今人启功先生曾有诗说:“十年遍校流沙简,《平复》无渐署墨皇。” 陆云,陆机的弟弟,与陆机齐名,史称“二陆”。尽管书法艺术成就无法与其兄抗衡,但在当时影响不小。 陆云《春节帖》 还有其他很多当时重要的书家: 陆玩,陆机从弟;顾荣,张翰,祖孙三代张嘉、张澄、张彭祖;还有杨曦,沈嘉者 东晋时,王谢家族都在江南活动,王珣父王洽任吴郡内史,《晋书》记:“王珣有别馆在武丘山”,王珣大家都很熟悉。 《伯远帖》 王珣工书法,传世书法作品有《伯远帖》等;《伯远帖》是问候亲友疾病的信札。 《宣和书谱》载:“珣三世以能书称,家范世学。珣之草圣亦有传焉。”此帖经北宋内府收藏,明代董其昌等都曾收藏,为乾隆三希之一。 董其昌称“既幸予得见王珣,又幸珣书不尽湮没,得见吾也。长安所逢墨迹,此为尤物。” 顾复在《平生壮观》中说《伯远帖》:“纸坚洁而笔飞扬,脱尽王氏习气。”安歧《墨缘汇观》评称:“有自然沉着之气。” 《宣和书谱》称:“其家世学,草圣有传。今不见其草迹,即此真行,已足名家。观其下笔,力变右军父子,而无一笔诡于正,所谓纵任自喜,古雅有馀者也。”《宣和书谱》还曾收有其草书《三月帖》,今不存。 两晋时期吴门书法家走了一条书法正道,大凡师钟,张,取法高古,而且又较好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特定的审美风格,更为可贵的是不少书家意识鲜明,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努力追求书风的特异,因此,这一时期吴门书家为以后历代吴门书家树立了良好的风范,而他们所师法的钟,张理所当然成为吴门书派的远师。 南朝、隋 南朝、隋朝时苏州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发达地区,书法发展极为可观。那个时候的书法家虽然我们不熟悉,但于当时,则名满吴门。 四张:张裕、张永、张畅、张融 二顾:顾宝光、顾野王 三陆:陆杲、陆倕、陆缮 此时期,吴门女书法家也是不让须眉;韩兰英、范怀约是当时的女书家代表。 唐朝 到了唐朝时,吴门书法更是灿烂无比了;陆柬之、孙过庭、张旭、张从申、沈传师、陆希生等,皆为一代风流,名极吴门。 陆柬之《文赋》局部 陆柬之之子陆彦远得家传之法,声望远播;陆柬之从孙陆景融“以博学工书擅名一时,行楷既实且美”。 孙过庭《书谱》 张旭《古诗四帖》 张从申《玄静先生碑》 张家人确实厉害。张从申活动在唐天宝、大历年间;张从申当时号四龙,笔意与李北海同科,名重一时,其授业于颜真卿,自视甚高的李阳冰也乐意为他写碑额,殊非易事。 沈传师《罗池庙碑》 颜真卿、徐浩楷书是圆润厚重的代表,沈传师、苏灵之就是“矫肥派”的代表;他们给书坛带来了活力,为后面柳公权的锐意改革奠定了基础。此时的史惟则也是这一时期的八分书代表。 史惟则《大智禅师碑》 陆希生是振兴家学颇有成就多后继者,但传世作品已很难看到;他提出的五指执笔法极大影响了后人。唐代的吴门书法大概如此。 乾隆跋“江左风华” 乾隆皇帝评价吴门书法:江左风华 这次就讲到唐,下次和大家从宋讲起。 待续|未完 以上内容整理自兰亭会书法课堂陈宇老师讲课笔记 - END - 临走记得点了下方拇指 咱们精神交流才算画上完美句号 想加入兰亭会书法社群吗? 扫描兰亭会邀请员二维码 素材原创 书法聚焦编辑发布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159505952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