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愿天下妖精终成眷属

 三路猫 2017-02-15



  因为给学生上《社会心理学》和《性心理学》两门课的缘故,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到爱情和亲密关系,有时候也会给他们推荐一些经典的爱情影片来作为分析作业的素材。其实,我有一份推荐给学生们的关于爱情和亲密关系的观影名单,共10部,算是我自己觉得值得推荐的爱情电影之TOP10。


  在课堂上讲爱情和亲密关系是很轻松的,什么样的爱情关系更可能持久而幸福,可以援引社会心理学研究里面的结论,然后再讲授给年轻学生们。这些结论都是现成的,而且经过了大量研究的反复验证。例如,年龄相当、受教育背景相当、而且都是在双亲家庭中成长的一对伴侣相比于不符合这些条件的另一对伴侣,有更高的持久而幸福的概率。再例如,爱情关系中双方都是安全型依恋的两个人,他们更容易分享高质量的情感体验,也更可能感到幸福。


  像下面这页课件,援引了美国应用最广泛的《社会心理学》教材,综合了从1984年到1992年不同研究者大量的研究而总结的因素。



  虽然这只是美国心理学研究者的成果总结,从逻辑和经验上也应该符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这些要素相对于相反的情形更有助于伴侣关系的稳定和彼此感到满意。问题是,有学生曾经在课后问过我,对于一个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的年轻人该怎样才能找到幸福?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但他却明显不符合统计学上具有优势的情形。这个学生不仅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而且还是大城市,他喜欢一个年龄比他大11岁的离异过的大姐,而且他的爱人读完高中就没有继续读书,他还计划考研究生,并继续读博。


  不言而喻,他和他的伴侣之间的爱情完全不符合统计学上的优势伴侣的种种特征,所以他听了我的课感到困惑,课后专门来请教。我知道,他的困惑并不仅仅是听我课上这么讲,而一定是在生活中遭遇到有形无形的种种压力。一个重庆市区成长的男生,22岁,遇到了一个33岁的离异过的大姐,他实习时正好在实习单位里成为她的“徒弟”,然后,两个人就相爱了。


  对照上面课件的内容,他和她之间有着显然,甚至是悬殊的“不同”。年龄差异,她比他大11岁。他一直在单亲家庭中由母亲抚养长大,对他严厉到近乎苛刻的母亲。他和她的受教育程度,生活背景都有着蛮大的差异,他在高校就读,而且现在已经考取了研究生,她高中毕业后就嫁人,此后再也没有受过教育,离异后到重庆打工;他在大城市成长,她在小镇成长。如果用社会心理学研究基于统计学而发现的结论来预测,他们在一起“幸福”的概率很低。其实不用参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从生活经验和常识的角度来看,有一千个难以辩驳的理由来预测他们未来如果在一起能够稳定而幸福的概率极低。


  那么,他要不要继续与他爱的大姐一起继续发展他们的亲密关系呢?他们的关系是否会“注定”充满坎坷,甚至始乱终弃呢?他们能够相守终生吗?


  这些问题他都问过我,我无法给予他确定的答案。


在某期《妈妈咪呀》的节目中,57岁的辣妈李爱家与比她小19岁的丈夫以及三胞胎的儿女。


  在我看来,无论是心理学研究的结论,还是世人囿守的经验偏见,都是源于多个样本的统计结论,无法指导到具体的某一个人或某一对伴侣。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角度,要得出“居住在小城镇或农场的伴侣比大都市的伴侣更容易更容易稳定”的结论,通常的方法是随机都抽取在小城镇或农场的夫妇若干对(A),以及同样多的大都市夫妇(B),然后比较他们关系的持续时间以及个人史。如果A相对于B在关系持续时间上更长,更少的婚史,而且A、B之间差异满足统计上显著(即是事实上的差异而不是因为偶然误差而造成的差异)的要求,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这里谈到的差异显著,只是一个统计学术语,从直观上如果A的平均持续时间是7.6年,而B是6.8年,只要统计上显著,就可以得出结论。问题是,7.6年与6.8年只不过是细微的差异而已,并不意味着生活在小城镇或农场就一定“稳定”,生活在大都市就一定“不稳定”。更客观的表述应该是,在小城镇或农场生活的夫妇,有些会稳定,有些不会稳定;在大都市生活的夫妇,也有些会稳定,有些不会稳定,如果以维持10年以上的比例来看,前者可能是23.6%,后者可能是20.5%。


  具体到某一个人或者某一对伴侣,如果他们的关系稳定而幸福,对他们而言就是100%的OK;如果他们的关系短暂而痛苦,对他们而言就是100%的不OK。


  人群中总会有一些人或伴侣偏离统计学上的常态指标,如果考虑到影响和维系伴侣关系稳定而幸福的因素是如此之多,那些在每一个指标上都居于常态的人或伴侣反而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或伴侣或多或少在某个指标,或某些指标上偏离优势的常态,但这绝不意味着他的伴侣关系就一定不会稳定而幸福。哪怕有着悬殊的年龄,有着迥异的背景,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信仰不同的神,这些偏离优势常态的因素全部加在一起,也不能断言他们的伴侣关系就一定不得善终。


  反过来也是一样,哪怕是每一项指标的完美地符合优势常态的标准,也绝不意味着这对伴侣就必定稳定而幸福。


《邦尼和琼》中的怪咖萨姆与有智障的琼。


  在我推荐给学生的爱情与亲密关系电影TOP10的影片中,几乎没有一对伴侣是大部分指标特征都符合优势常态的。《邦尼和琼》里面的萨姆和琼,《爱在日落黄昏时》三部曲里的杰西和赛琳;更别说《巴黎野玫瑰》里的贝蒂和查格,《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里的约尔和克莱门汀,《革命之路》里的弗兰克和艾波。当一个人在芸芸人群中与另一个人互相吸引,彼此在互动中建立起伴侣关系,那么一定有他们各自的缘由。


  像向我求助的男生,他因为强势的单身母亲长期的庇护,使他有着对年长女性的迷恋倾向;而他的爱人,从小就希望自己能与一个温文尔雅的人成为伴侣,在农村小镇她根本没有机会。他爱上她有他的缘由;她爱上他也有着她的缘由。这与两个所有指标都处于优势常态的人相爱是一样的,并没有本质的分别。他们的伴侣关系能不能稳定而幸福地维系下去,取决于他们的决心,彼此的互动以及在持续的伴侣关系中各自的成长与磨合。如果说有什么分别,那就是他与她的伴侣关系必然会承受着巨大的世俗压力。别说是他的母亲,那怕是他的同学、室友都不看好他们的关系;她也一样,身边没有一个亲友支持她与小男生在一起。所以,他和她在伴侣关系中就有着比那些大多数指标都处于优势常态的伴侣关系中的两个人有更高的成长要求。一对符合世俗的经验偏见的伴侣关系中两个人,可以浑浑噩噩地将就下去,整个社会环境是支持他们在一起的,哪怕彼此之间其实已经没有了爱。但他和她不同,他们两个人都必须要在关系中成长起来,要能够承受环境的压力,并且消弭周围亲友的偏见。


  最近一次他与我的沟通中,他告诉我春节回家后将已经维系了一年多的恋爱关系给母亲说了。不出所料,遭到他妈妈强烈的反对,他妈妈认为那个比儿子大11岁的离异女人是个老妖精,要求儿子擦亮眼睛,不要被老妖精迷惑了双眼。我开玩笑说,你其实也是一个妖精,小妖精,妖精和妖精在一起也挺般配的呀。


  如果说一对伴侣关系偏离了大多数指标的优势常态,而两个人彼此相爱,并且有决心在一起,那么他和她或多或少就是世人所认为的“妖精”,而两个能互相理解、体谅和契合的妖精在一起,总好过他或者她与难以理解、体谅和与自己契合的“理想指标伴侣”(即大多数指标处于优势常态)在一起。


  在芸芸人群中,又有多少人符合“理想指标伴侣”模型的呢?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而发展成为不安全型依恋类型(“理想指标伴侣”标准之一:安全型依恋类型);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而偏好年龄悬殊的伴侣(“理想指标伴侣”标准之二:年龄相当);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而偏好有特殊癖好的伴侣,如跨性别者、恋足、虐恋倾向(“理想指标伴侣”标准之三:符合典型性别社会化标准;标准之四:性爱观符合社会主流要求);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有着不同的行为和精神障碍(“理想指标伴侣”标准之五:精神和心理健康),等等。


  要知道,超过40%的人发展成为各种不安全型依恋类型;超过30%的人至少有一种行为和精神障碍;超过40%的人成长在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超过20%的人有明显的同性恋或双性恋倾向。这还不包括迄今无法统计的有着特异性择偶偏好倾向的人群比例。如果不压抑自己,不随世俗压力而隐忍将就,那么有相当比例的伴侣关系中的双方或某一方都算得上是“妖精”,妖精如此之多,只不过大多数情形下一只妖精没有寻找到与自己契合的另一只妖精,在社会压力和世俗偏见(也包括某些心理学人的误导)下厕身在大多数指标符合优势常态的“正常关系”中。


  所以,今天“坐谈风月”重装上阵,我决定将公号的主题侧重围绕在那些非优势常态的爱情与亲密关系上。我甚至将“愿天下妖精终成眷属”作为“坐谈风月”的标识语。新版的“座谈风月”将只谈论爱情心理学、亲密关系心理学、性心理学话题。那些关于大多数指标符合优势常态的烂熟的爱情鸡汤,可以从其他所谓的情感专家或者心理专家的文章中汲取知识,“坐谈风月”主要帮助那些妖精们,因为种种原因大多数指标不符合优势常态的人以及伴侣。



附:爱情与亲密关系推荐电影TOP10


  《爱在黎明破晓前》(Before Sunrise,1995)

  《爱在日落黄昏时》(Before Sunset,2004)

  《爱在午夜降临前》(Before Midnight,2013)


  《巴黎野玫瑰》(37°2 le matin,1986)


  《邦尼和琼》(Benny & Joon,1993)


  《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2008)


  《和萨莫的500天》((500) Days of Summer,2009)


  《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2004)


  《无姓之人》(Mr. Nobody,2009)


  《朱诺》(Juno,2007)


关于这10部爱情影片的评点,可移步到下面推荐公号晒爱思PsyEyes中一览。



2017-2-14

-------------------------------

推荐

晒爱思PsyEyes(ID:psyeyes),PsyEyes的风云版。唐映红老师在那里谈社会、世事、历史、文化、时政的话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