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都浪子:大唐学霸,韩愈的中庸情结

 王生不易 2017-02-15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般情况下,我们提起韩愈,大约知道他是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还是唐宋八大家。他与柳宗元等人,倡导了大唐的古文运动。也有人笼统地称他为唐朝著名诗人。但我请教你:你能记得韩愈的哪首诗?或能记得他的诗中哪几个名句?恐怕很少有人能回答出来。

        的确如此,直到动笔之时,我还在想:把哪首诗作为韩愈的代表作才好呢?想来想去,就把上面他的这首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摆出。但说实话,倘若不是颈联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我略有些地理上的渊源,也的确有些水平——我几乎不认为韩愈是个诗人。与大唐灿若星汉的诗家相较,韩愈的诗,写得都很一般。之所以如此,应该缘于韩愈是个学究式的人物,虽具雄才大略,但却少了几许奇思妙想。曹雪芹后来的所谓诗从胡说来(薜宝钗语),意思是说,观查事物、审美若无奇险的视角,就难免平庸。这是作诗的大忌。

       韩愈留下的为数不算多的诗,几乎都是语句整齐的散文,但不能说没有思想。前面说过,大唐到了中晚期,释、道、儒三家的思想,一并主导着大唐的意识形态。以某种狭隘的角度而论,这也是形成分化割据的思想文化因素之一。所以,从所谓统一大业的高度出发,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就尤为重要。特注:还请方家认真量度,我并不认可此论。但没办法,中国从古至今的绝大多数人,就是这么认为的。就是说,“头疼医脚”的手艺,也并不是韩愈的独家本领。

    闲言少叙。
       中晚唐的所谓古文运动,其实从初唐的武周时代,由宋之问、杨烔等人倡导就开始进行了。从形式上,就是改革魏晋以来的骈俪文之风。所谓骈俪文,就是像对联那样——语句形式整齐、对仗的文章。因作者要追求对仗,往往注重词藻的华丽,而忽视了文章的思想精华和主题。故而,大多数骈俪文的内容,显得十分空洞无物。但也不全是这样。骈俪文中也有不少珍品。譬如骆宾王的《讨武檄文》就很好,因为他不但心中有才华,而且腹中有雄气;还有王勃的《腾王阁序》也很好,因为他不但眼底尽收景物,并且胸中囊括历史天地。再往前溯,还有曹子建的《洛神赋》等等精品。

        一句话,文章的好坏,并不完全在于形式,而关键还要看作者的肚子里,是不是很有货。所以,从根子上讲,所谓的古文运动,就是从释、道、儒三家思想中,寻求统一。显然,我们从韩愈的名作《原道》、《原毁》、《师说》、《诤臣论》等文章来看,再对照着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元稹、李绅等人的文风;又有之后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继承人的接力——应该说,中晚唐的古文运动是成功的。在他们的努力之下,风雨飘摇中的大唐王朝,还是苦撑了近100年。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封建专制,最终仍然逃不脱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韩愈追思求源的《原道》,竟然是儒家的仁义之道。所谓仁义,是儒家大师对人性本源的探索和解释。早先,先儒以孟子为代表,认为仁义是人的先天之性。以荀子为代表,认为仁义是人的后天培养之性。韩愈综合了儒家前贤的这几种仁义学说,基本完善了对封建道统体系的论说,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并且影响到之后的张载和朱禧。很明显,他在向大唐社会当时流行着的道家和释家理论学说宣战。但从韩愈其它文章的主旨来看,从他在现实中不拘一格举荐青年人才的积极态度、以及他的处世态度来观照,释、道两家的理智之性和自由之性这些精华和优点,也被他不同程度地汲取,并且体现在他的治学思想和为政理念之中。他的这种较为严谨的治学态度,又很像儒家的中庸之道。故而我认为,韩愈思想的根底之中,有天生的“中庸情结”,即真正的人道。

        如上因素,奠定了韩愈做为一个智慧高深的文化人之基础和他同时做为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的光彩照人之处。或者说,从文化领域观照,他就是大唐的学霸。

       韩愈的一生并不顺利,宦海沉浮,飘摇不定。他比柳宗元、白居易略长几岁。韩愈中榜、得官均较晚,不像前面王维、元稹、柳宗元等人那样的少年得志。永贞革新之时,三十出头的柳宗元,已经挑起了国之栋梁;而年近四十的韩愈,还未进朝,被贬在地方为宦。元和十四年,即公元819年——也就是柳宗元逝世的那年,长安又起迷信佛事的热潮。已经五十岁的韩愈,为杀住这股歪风,因上书劝阻唐宪宗迎佛骨而差点送命。后因多人说情,被贬为潮州刺史。临行前,即写下了这首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该诗,描述了自己当时的极度感伤。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看样子,他对前途已经失去信心。这两句诗,情感抒发得相当真挚,表达也十分含蓄、深沉。似乎把一生之不幸与挂怀,全部寄托在终南山上的云雪之间。虽然十分伤感,却也暗藏着能把自己融入自然的大无谓精神。做一个诗人,有时想来并不难,只要有两句警世之联便可。以我之见,就凭这两句,韩愈就不愧被不读诗、或装作读诗的人笼统地称为唐朝“著名诗人”之誉的哈。

    韩愈是个很善良的人。
       他为官在任,一旦有机会,就提拨、推荐、保举青年人才。他也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文坛至今,还流传着许多他爱惜人才的佳话。前面提到的贾岛、李贺、王建等人,都因他的保举而入仕。这应该也缘于他终生奉行的中庸人道之志,始终不渝。临近年老的韩愈,时来运转。因在地方任上颇有政绩,也是他的学识和才能十分全面之故,竟然官运十分畅达。他被贬潮州不久,即奉诏回朝调任国子监祭酒,主政国家文化大事。不久,又改吏部侍郎、御史大夫、兵部侍郎等职,可谓位及人臣,国之宰辅。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李商隐于二十年后,发自内心的感慨。一生经历了晚唐政治变幻的无常、经历了国运衰败的无救,晚年的韩愈,与白居易有着同样的“爱好”。他沉缅酒色,迷信彭祖之术,让后世之人诟病。但瑕不掩瑜,韩愈一生的多种文化成就,依然是他做为一个文化大师和大唐学霸之亮点。也是他和许多文坛巨匠的努力,昔日威镇四邻的李唐江山,仍旧维持着相对的和平和些许的浮华,在风雨中艰难地支撑着。

    韩愈五十七岁因病而终。他逝世八十年后,大唐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