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方寸之间到千里之外

 waxf 2017-02-16

要是问我关于电话的最初记忆,那我只能选择“难”与“拦”来描述。二十多年前,挂电话或接电话难,那是个普遍现象,可我却遇到了难上加“拦”的事。


那时,我住在母亲的单位里,外公家住福州。我们家还没装上电话,要与远方的亲人通话需要借用公家的电话。有电话了,工作人员也只好扯着嗓子喊。


那时我小,哪轮得上我,接电话的任务都是由母亲来完成。因此,他们从来都是只喊母亲不喊我,无论电话那头的人与我有多亲。


有一回,他们又喊了。对不起,这回母亲没空了,由我代劳。我哪有接过电话啊,听到这回让我来接,兴奋极了,三大步一小步地就来到了办公室门口。工作人员见来人是我,于是便把在门口,死活不让进。


我个头小,想找机会溜进去。可对方聪明着呢,哪里肯给我机会。我觉得他像个守门员,左顾右盼的,让我无法突围。


这样持续了很久。我急了,泪水也出来了。无奈,我只好学着他们喊我的娘。母亲出来了,对方只好放行。让我哭笑不得的是,当我提起电话时外公已经挂了。


哎,我又失去了一次与外公说话的机会。那时就想着啥时才能不受这份闲气。可那时要在家里装上一部得花好多钱,谁装得起?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电话盼来了。那时已经是九十年代中期了。看,多神气,我家也有电话了。再也不用跑到别人办公室借电话了。再也没有难上加“拦”的事发生了。


冬天,我躲在被窝里挂。夏天,我抱着电话坐在冰凉的地上跟人聊天。说多方便就有多方便。再也没有人敢给我气受了。可似乎还是有些不方便,想跟朋友说说悄悄话怕被家人听见,这点有些不好。


不好终归是不好,难不成还想用大哥大?大哥大,天荒夜谭。


现代人讲的是速度,有许多事也许你还在脑中酝酿时,许多人就已经实现了。人类随着时光的脚步来到了21世纪,家中有电话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关键是你口袋里有没有电话,人家能不能随时都会找得到你。


最先出现在人眼前的是手机,别在腰间,像个老板。父亲是家里第一个用上手机的人,那一串长长的号码让 我背了又背,最终还是没背下来。要找父亲时,我只好对着电话本一个一个地按。


也不知过了多久,我也可以不看电话本拨号了。那一天,我终于从中国电信配置了一部天翼手机。不知道是很感性地就被这好听的名字吸引,还是缘了被通信供应商温情脉脉的人文宣传打动。


有了手机,我存起号码来还真方便了,要找谁,一拨就出去。一机在手,简直就是握了一个“交往小百科”。


哦,当然不能忘了说,手机给我的最大诱惑是它的另一大功能——“发短信”。以前的我,喜欢用写信的方式相互传递情感,信寄出后,总期待着对方早日回信。漫长的日子等了又等,往往等到了对方的回信时,激情已经没了。


自从我有了一部“天翼”手机以后,等信的日子就被我抛在了身后。有什么想说的,点几下按键,长话短说,发出去后对方立马就能收到,无论他在天涯还是海角。对方回得也快,还没等我喝完茶,手机又滴滴地响了。


短信的内容有时让我笑口颜开、有时让我欢欣雀跃,让我觉得我们之间仿佛不再有距离了。


又来短信了。看着手里一方暖人的屏,我在心里琢磨着“天翼”这两个字,天翼,说是好听的品牌,说是一个先进的通信手段,不如说是浓浓的一份人文关怀。


从固定电话到低辐射移动通讯,从方寸之间到千里之外,生活,原来可以这样让心飞翔!


文章摘自陈守溢《我的行走》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