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启华:去美国卖BaoBao 文 | 物道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包子漂洋过海的故事:它曾备受国人追捧,配上一碗白粥,简直让人拍案叫绝。可家道中落,在麦当劳与肯德基的深入侵蚀中,包子日渐沦为平庸之物。于是,一个同济大学毕业的理工男,决定用商业哲学赋予包子新生。时至今日,他的包子铺不仅开到了国外,慰藉着海外侨胞的胃,更是让美国人着迷上瘾。 ──── 物道君 在世界知名学府哈佛大学的旁边,有一家包子铺,每天早上一开店就大排长龙,这其中,既包括华人学生,也包括金发碧眼的美国人。 包子铺的主人是来自浙江温岭的童启华,英文名Tom。 他在中国,创立了为人所熟知的“甘其食”品牌,而开在哈佛广场的这家“Tom’s BaoBao”,正是“甘其食”在海外的首家分店。 美国人会吃包子吗?就在前不久,“Tom’s BaoBao”还被评为波士顿最佳餐厅,就连市长Jorge Elorza也亲自到店里来颁奖。 不仅如此,“Tom’s BaoBao”在只有十几万人口的普罗维登斯的分店,一天的销售额更是高达9000美金,远远超过麦当劳。 中国的包子,为什么美国人吃上了瘾? ﹏ 透明的橱窗外,一群美国人伸长了脖子往里探,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好奇心。很多碧眼小孩垫着脚尖,手扒着玻璃窗台,学会了第一句中国话──“BaoBao”。 白白胖胖的面团包裹着丰富的内芯,经典猪肉包、咖喱牛肉包、鲜橙红薯包以及极具当地特色的龙虾包,多样的选择调和着每一个人的味蕾。 闻起来口舌生津,轻咬一口,香气与汤汁在瞬间溢满口腔,面皮的软糯与馅料的鲜香调动着敏锐的舌尖神经,让人着了迷、上了瘾。 一位金发美女一口气吃了四个,还直呼不过瘾,激动地说:“I will show my all friends!” 像珍珠一样发光的包子,是怎么来的? ﹏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Tom's BaoBao”店里的厨师都是外国人,而且经过3个月严格培训,审核过关才正式上岗。 就连全世界最早学会包子手艺的烹饪大师Jhonny也主动加入Tom's BaoBao,花三个月的时间学做包子。 一笼17个包子,每个生包子100克,60克皮、40克馅,误差控制在2克以内,褶子捏出16到22道,且要求匀称。 蒸包子的蒸笼,是他亲自到福建宁德的深山里,找制作了60年竹笼的匠人定制的。 这种蒸笼能保证包子在蒸熟的过程中不经受压力,使汤汁完整地保留在里面。包子的底垫,则是来自安徽的龙须草草垫,独特的编织,能让包子迅速均匀受热。 “好的包子一眼望去就像珍珠一样发光,如果没有光泽,就表示不太新鲜。触摸起来也有弹性,有一点点粘,馅料里面必须有汁,有竹子和龙须草的香味充斥其间。”童启华对包子的要求近乎严苛。 也正是因为他的执着,不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只要吃过包子的人,都能找到共鸣:美食无国界! 这件温暖的小事,藏着崭新的生命 ﹏ 当下中国年轻人的早餐,早已实现中西合璧。充斥在办公楼间、商场里的肯德基、麦当劳等成为中国人日常选择之一。对部分人而言,那些传统的油条、豆浆、包子似乎正在退出主流市场。 可对童启华来说,包子却有着特殊的意义,那是小时候的一种嘉赏。“小时候爷爷会奖励我一个包子,如果我乖的话。包子让我感觉很温暖,有被爱的感觉。” 正是这种美好的回忆,让童启华在至简至朴的包子里,想象出无限的可能。 他看到包子的当代需求,将包子的制作标准化、流程化,同时改善包子铺的店面环境,并用他的商业哲学赋予了包子崭新的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