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的第一关竟是这个!很多老年人还没意识到!湖南医聊 2017-02-17 10:00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中老人身体健康更能让儿女体味到这句话的温暖。当发现老人初现蹒跚步履,你可能会时常叮嘱:“您老人家千万莫绊哒!”的确,老年人是经不得“绊”的。 “绊”在医学术语中称为“跌倒”,是指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倒在地上。大家都知道,老年人跌倒是大事,可能导致卧床不起,甚至致残致死。在我国,跌倒是65岁以上人群伤害致死第一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年人发生跌倒并不是一种意外,而是多种危险因素交集的结果,如生理功能退化、疾病、药物、独居、居室布局不当等,其中药物因素较为隐蔽但不容忽视。 药物为什么会导致跌倒? 主要原因是药物的副作用引起,如安眠药可引起头晕、视力模糊,止痛药可引起意识不清,抗感冒药可引起嗜睡,降糖药过量时可引起低血糖,降压药过量时可引起疲倦、低血压。老年人随着增龄患病机率增多,多数服用1种或多种药物,有些药物可以影响人的神智、精神、血压、视觉、步态、平衡等,加上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药物副作用影响力更大,较易诱发跌倒。次要原因是不正确用药方式,如自行用药、改药、加量、多种药物一起服用等,可能加重药物副作用而引起跌倒。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请注意以下药物比较容易引起跌倒: (1)精神类药物: 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催眠药、抗癫痫药。 (2)心血管药物: 抗高血压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 (3)其他:降糖药、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剂、多巴胺类药物、抗帕金森病药。 (药物因素与老年人跌倒的关联强度表) 在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多渠道的防跌倒宣传和干预,大大降低了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在我国调查显示,老年人的跌倒有一半以上是发生在家中,家庭成员的预防意识非常重要,如果您家老人服用的药物正好是上述几类之一,请做好以下防护工作,以预防药物性跌倒。 其一,患病时不要随意自行购药服用,提倡就医开药,按医嘱服药。 其二,不要自行随意增减剂量,按时服药,若漏服下餐不要加倍,尽量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其三,精神类药、抗癫痫药、降压药、降糖药,在初始服药(尤其是第一次使用)、更换药物、改变剂量时较易致跌,切记按时按量服药,不多服或漏服。了解在用药物的副作用,注意用药后的反应,用药后动作宜缓慢。下床遵循“起床三部曲”,即先平躺半分钟,再坐起上半身半分钟,接着双下肢靠床沿垂地半分钟,然后再站起来。 其四,催眠药是最易致跌倒的药物,不可随意增加药物剂量,不可同时饮酒,服药后夜晚如厕及早晨下床时应特别小心。长效催眠药致跌的危险性更大,如果只是单纯的失眠,不要选用苯巴比妥、地西泮(又称安定)来催眠。 其五,有晕厥史、跌倒史或骨折史的老人尽量避免使用易致跌倒药物,如确需使用,应有严格的防范措施,如服药后立即休息或在床上服,夜间起居有人看护、防范如厕跌倒,督促老人日常使用步行辅助工具。 其六,跌倒所致损伤中危害最大的是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尤其骨质疏松者。老年人应加强膳食营养,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降低跌倒后损伤严重程度。 防跌是老年人长寿的第一关,防跌是给老年人以生命力。中外学者一致认为,预防是减少跌倒损伤的重要手段。请为家中老人防跌做点功课,让老人做个快乐的“不倒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