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准确的拳架练习,使之吻合太极阴阳之理,吻合人体经络骨骼学说,符合道家导引吐纳之术,经过长期练习和积累,就能让自己的周身上下贯通无阻,让身体成为沟通天地的桥梁,也许就离前辈们所追求的梦想“天人合一”为期不远了。
中国的拳术流派众多,大家看到为数众多的都是以快速刚猛的节奏演练套路的拳法动作,如少林、八极、截拳道等等。而太极拳则与众不同,它是以柔和的节奏去演练套路的拳法动作的。那么,打太极拳时为什么要放松身体呢?放松在太极拳中又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呢?它与一般形式上的放松有何差异呢? 本人习练太极拳已十年有余,通过对太极拳的实践和认识谈一下自身的感悟和体会。 记得在初次接触太极拳的时候,老师总是特意反复强调练太极拳一定要放松,要去僵求柔,太极拳练的就是一个“松”字。老师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论是在公园里或是比赛场上,凡是重手重脚、软手软脚、步子双重或者挺胸抬头翘臀部的,首先不懂太极拳的“松沉”,相反,如果他下额微含,双眼垂掩、含胸拔背、敛臀收胯、步如履冰、整个人体松弛、轻盈而中正,必定是太极中的高手。 太极拳运动是一种心静体松、缓慢柔和、轻灵沉稳、连贯圆活的运动,放松是太极拳的第一要素,是太极拳与其他武术项目的根本区别。练习松静的方法,首先要情绪上做到“纯任自然”,正如《十三势行动心解》所说的“神舒体静”,只要精神不紧张,大脑先放松,然后逐一将骨骼、肌肉、内脏都放松和舒展开来,周身经络贯通,气血通畅,就起到太极拳养生、健身的作用。 记得是两年前所发生的事了,也就是我习练太极拳整整十年的某一天,圆满顺利地完成了单位安排的业务洽谈后,时间才到了下午三点多钟,天气晴朗、微风习习,于是灵机一动想放松一下,就来到了几乎是每天晨练必去的永定门街心公园。这里树木繁多、绿树成荫、花草满园、空气特别清新,是闹市中难得的一块静地,又逢是下午,没有了早晨遛狗聊天的闲人、没有挥拍打羽毛球、网球的健身爱好者、没有手捧线轮仰望天空放风筝的老人、更没有边慢跑边随着播放器唱着京剧的票友,四周一片寂静,空无一人,只听得见林中知了的长鸣和小鸟的欢叫?? 如此美景岂能错过,做完准备活动后,便开始打起拳来。也许是过于清静,心情格外舒畅,身体得以充分地放松,打着打着身体里仿佛有一种从来没有体验到的感觉,身体轻飘飘的,随之而来在做“如封似闭”的推掌动作时,手心的劳宫穴似乎在跳动,手指尖也产生轻微像针尖刺又像触电的麻的感觉,这种奇特的感觉只持续了短短的两三秒钟瞬间就消失了。 然而,当我醒过神来,回味着刚才的感觉,再想专注地重新找回这一瞬间的感觉时,却不复存在了。这让我联想到了很多武侠小说、影视剧里所描写的场景,难道这就是武林老前辈所说的“天人合一”的感觉吗?答案是否定的,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感觉,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在刚学太极拳时老师反复强调的一个字“松”,只有完全的放松,让心地时时刻刻保持松静自然的状态,做到太极拳的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和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以意领气,意到气到,立身中正,大多数动作都能在意念的引导下突出几个重点的劲力,在意念的引导下,丹田之气贯通人体的每个经络,达到人体的各个部位,气血充盈时,就能够达到上述的奇特感觉。 通过这十几年对太极拳的习练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和自己从前辈们所留下的对于太极拳专著的学习,我体验到,学习太极拳之难,首先难在对“松”的理解和领会。拳练家终生追求,一世修炼的至高境界。王宗岳在《十三势歌》云:“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武禹襄云:“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松是太极拳的灵魂,它自始至终都是灵活地贯穿融合在练习的每个环节和过程中。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用身体体悟大道自然;拳是媒体,用来传送所领悟的道法。通过准确的拳架练习,使之吻合太极阴阳之理,吻合人体经络骨骼学说,符合道家导引吐纳之术,经过长期练习和积累,就能让自己的周身上下贯通无阻,让身体成为沟通天地的桥梁,也许就离前辈们所追求的梦想“天人合一”为期不远了。 原文刊载于《武魂 · 太极》2016年8月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