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推出 | 第26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中的差错案例

 lirihuayu 2017-02-17



 有传媒的地方,就有《新闻与写作》!

 

 编者语


26届中国新闻奖评比已尘埃落定。当回想那些未能获奖的参评作品时,一些评委也表示,大多数作品被“拿下”的原因是因为作品中存在不可“饶恕”的文字上的差错,属于“硬伤”!新闻报道,尤其是文字报道,靠的就是用准确无误的文字来报道新闻事实、讲述新闻故事,可是如果文字见报后被发现出现差错的话,那么之前记者与编辑团队的辛苦汗水就付之东流了。因此,对于文字差错,我们必须重视起来!今天我们从中国记协网摘选部分差错案例,供朋友们学习参考、举一反三!

提示:今天的干货图片较多,建议在wifi环境下阅读比较好!




在第26届中国新闻奖的参评作品差错案例中,文字作品到底有哪些差错呢?总的来说,主要问题仍然是文字差错,包括字词误用,尤其是同音字词的误用,以及生造的词语或表达。其次是事实性差错和标点符号差错。参评作品中还存在“词语缩略不当”“词语搭配不当”“词语重复”“句子成分缺失”“语句杂糅”“外文使用不规范”等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下面,我们从中国记协统计的案例中摘选部分内容(有的案例序号并不连贯)一起来学习一下。



(完)


(来源:中国记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