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验的道德问题 |《社会性动物》No.92 | 心理学与生活No.334

 抹云阁 2017-02-19


制作:优才成长

译者:郑日昌 张珠江 王利群 李文莉

道德问题 

为了得到人们在最复杂和最重要的情境中将如何行动的有用信息,使用欺骗可能是最好的(也许是惟一的)方法,但它却给实验者提出了极严肃的道德问题。从根本上看,主要有三个问题:

 

 
撒谎是不道德的。这个问题在水门事件发生后显得更加重要。这个事件披露了:政府机构非法窃听公民谈话;总统公然对选民撒谎;总统直接雇用的人使出了所有肮脏的手段,如诡计、伪造书信和文件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学家能证明给当代存在的“谎祸”添砖加瓦是正当的吗?

 

 
这种欺骗往往导致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当人们作为被试人却不清楚实验者的研究目的时,就根本不能在知情的前提下做出是否同意参加实验的决定。例如,在阿希实验中,一些学生如果事先知道他要研究自己的从众倾向,而不是研究自己的知觉判断,他们就不会同意参加实验。
 

实验过程经常包含一些不愉快的体验,如疼痛、枯燥乏味、焦虑不安等等。 


   

在此,我赶紧补充一句,即使在研究者不使用欺骗手法时和研究程序不很极端时,依然也会引发道德问题。有时,甚至那些看似最温和的程序也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深刻地影响一些被试人。看一看罗宾·道斯、珍妮·麦克塔维什和哈丽雅特·谢克利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他们主要是研究“社会中的两难处境”,被试人面临两种选择:合作或背叛。如果每个人都选择合作,那么大家都能获得金钱上的奖励;如果一个或多个被试人选择背叛,这些人就会获得金钱上的奖励,但选择合作的被试人将蒙受金钱上的损失。被试人的选择在整个过程中都处于匿名状态。在实验一开始时,就对所有被试人充分解释了游戏规则,而没有任何隐瞒。应该说,这种安排是不会产生副作用的。

 

 
然而,当第一阶段实验结束后的第24小时,一位年过半百的男子打电话给研究者。他是他所在的组内惟一的变节者,并因此获得了192美元的奖励。他想把所得的奖励退回去与其他被试人平分,因为其他选择合作的被试人仅仅得到1美元的奖励。在对话中,他谈到对自己的贪婪行为感到羞愧,辗转反侧,难以成眠,等等。在另一个类似实验中,一位选择合作的妇女报告说,其他人都选择了背叛,使她感到上当受骗,终于认清了那些人不像她原来认为的那样值得信赖。

 


尽管研究者进行了周密的计划,他们对被试人产生的影响如此之大是始料未及的。我有意选择了道斯、麦克塔维什和谢克利的实验是因为他们没有隐瞒实验的真实目的,也完全符合道德规范。没有什么道德规范能预测所有问题,尤其是那些当被试人发现有何对他们自身不利时产生的问题或那些被试人预料到的问题。


进行实验的社会心理学家对道德问题非常关心,恰恰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建立在道德的两难困境中。请让我解释一下。这种两难困境是基于大多数心理学家都会认同的两个相互冲突的价值取向之上。一方面,他们相信进行自由的科学探索的价值;另一方面,他们相信人类的尊严与人类保护隐私的权利。这个两难局面是真实的,虔诚地为保持人类的尊严的重要性而辩护不能消除它,巧舌如簧地发出忠于科学事业的誓言也不能消除它。社会心理学家必须直面这个问题,不是一次,而是每当他们设计并进行实验时都要直面这个问题,因为世上不存在“放之所有实验而皆准”的规律或方针,既有针对性,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未完待续)

                                                                

文字内容来源于原作者   埃利奥特·阿伦森

优才成长新媒体团队制作。谢谢



>>>>

策划:王利群  教授

青藤园

为您提供专业化、个性化

留(游)学整体解决方案


阅读课

读你、读他、读自己

让我们在阅读中找到自己


优才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