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朗诵学习心得(八)
2017-02-19 | 阅:  转:  |  分享 
  
朗诵学习心得(八)

——朗诵时的气息运用

我有幸在2015年和2016年两次聆听到语言艺术大师力度老师关于朗诵气息运用方面的专题讲座。听之很受震撼,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原来对气息运用的模糊认识,并使我重新架构了气息运用在朗诵实践中的重要占比。我们完全可以从朗诵者对气息的认识、重视和运用程度来判断其朗诵水平,因为你达不到一定的朗诵水准,就不会对气息运用有那么高的认知和在朗诵当中有意识的去做气息强弱控制。

大家知道,在朗诵过程中,声音的发出是气息同发声器官的摩擦震动而产生的,然后通过运用不同声音手段来传情达意。我很赞同有的老师从广义上说把朗诵概括为四个要素,即声、意、情、气。他们把它归纳为:声是载体,意是根本,情是灵魂,气是支撑。没有气息作为支撑,你什么技巧,什么水准,都是天方夜谭(力度老师语)。

朗诵中的气息运用我们把它也叫做换气,换气的总要求是,句首换气应无声到位,句子当中应小量补充,句子之间应从容换气,句子结尾应该余气托送(郑伟老师语)。

在朗诵实践中,通常把气息运用分为四种情况:一是换气,二是抢气,三是偷气,四是就气。

1、换气:指正常换气(亦说生理性换气)。正常换气根据文章中句子的长短、感情色彩及音量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吸气量,一段活讲完.气息也正好需要补充,于是利用停顿补充气息,语言表达与呼吸的节奏相吻合,这种情况是朗诵是比较顺畅的。

2、抢气:发音过程中一种带有吸气声的补气方式。播音中,当句子较长、节凑急促或感情强烈时,气息消耗很快,常常要在句与句之间或句子中可停顿的地方急速补充气息。抢气是以口部进气为主的快速补气方式,气息通过声道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声。结合感情和内容需要,适当利用抢气,可以形成特殊的声音效果,使语言具有更丰富的表现力。而使用不当则会破坏表达的完整性。抢气在通讯和文艺类播音中使用较多,在消息、评论播音中使用较少。

3、偷气:当句子较长而又没有较大的停顿来补充气息时,就要利用音节间短暂的顿挫来快速的补充气息。这种快速轻巧无声的补充气息的方法就叫偷气。它在新闻表达中是一种非常非常重要的换气技巧。新闻播音表达中主要是用偷气。除特殊需要以外,应该尽可能做到换气无声。

4、就气:亦说救气。对于紧张型的长句,内部又不能停顿不好换气或虽然有停顿但由于表达上的需要,不急于补充气息时,需要利用体内存有的余气,把话说完。

下面介绍几种便于使用和掌握的气息的训练方式供朋友们参考:

一是吹蜡烛;深吸一口气,做吹蜡烛状,一口气吹得时间越长,你的肺活量越大,气息越足。这一训练要循序渐进,每次训练的持续时间要因人而异,以自身的感觉适宜度为准,不可不顾强度,吹个没完没了,造成大脑缺氧。

二是数葫芦、数枣。深吸一口气发声数葫芦(枣):一个葫芦(枣)、两个葫芦(枣)、三个葫芦(枣)、四个葫芦(枣)、五个葫芦(枣)……一直数到你不能发出声音为止,通过长期训练,你一口气数葫芦(枣)的个数会逐渐增加,你的气息就会得到更好的锻炼。

三是耳语练声法,说是“练声法”,实践中,这种训练法起到了以声涵气、以声促气,以声达气的效果,所以说,这种方法既是练声更是练气。近两年在网络朗诵圈子里,我省大庆市的麦芒老师对这一方法有独到的见解,且一直在做公益推广和普及,学员的感受效果和认知度都有质的飞跃。

耳语练声法主要是通过对气息的弱控制,通过声带振动,调动膈肌和腹肌的收放(主要是收),发出小实声、小嘘声的训练过程。在训练中我们会发现,我们发出的嘘声越低越清晰就越用力,而不是想象中的省力。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了。











献花(0)
+1
(本文系积累是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