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漯河航运那些事,讲述漯河老照片中的故事…

 a岳阳 2017-02-19


 只要说起漯河,都会要说起沙澧河,泱泱沙澧水,悠悠螺湾渡。让漯河航运文化成为一抹渐行渐远的记忆,对于漯河,对于漯河航运的记忆,恐怕只有60岁靠上的老漯河人还有印象。也许只有当年的老船民才懂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漯河航运文化承载着漯河城市发展的记忆,它述说着漯河的点滴往事。

机动拖船

       漯河航运,曾在中原久负盛名,据相关资料,漯河周边地区(鲁山、宝丰、平顶山、叶县、襄城、郾城、西华、商水、周口等地)的货物、商品均在漯河的码头集散,码头贸易的红火,商业的繁华还带动了造船、劳务、住宿、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使漯河成为河南,安徽的贸易重镇,主要通过水路向南方输送木材、煤炭、粮食,并向北运盐。运输一般为短途,到沈丘、界首居多,最远可达上海。1906年,京汉铁路建成通车,而后铁路南北贯通,许多货物在漯河由铁路转为水运或由水运转为铁路运输,漯河水旱码头的交通优势凸显出来。1953年,漯河港,定港、定籍木帆船由1949年的130条增至525条。此后,漯河港有了木质机动船、铁壳机动船、机动拖轮等先进航运工具,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从1954年开始,原漯河市政府在沙河南岸铁路桥两侧分别建起碎石斜坡码头和水泥码头7处,使漯河港年货运量超过42万吨,占沙河水系的87%,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河港。与此同时,漯河的商业地位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码头停泊的帆船

       沙河的航运办事处就设在漯河,叫河南省沙河航运管理处,是省交通厅下属航运局,19509月,省航务局迁漯办公,10月更名为省内河航运管理局。 19558月成立沙河航运办事处。1958年,沙河航运办事处更名为沙河航运管理处。在我的记忆中,人们通常的叫法是“沙河处”。最辉煌的时期,沙河处有船近千条,有员工5--6千人。

       我家离沙河不太远,儿时的我,经常和小伙伴儿一起到大椿树码头边玩耍,有时候也跟母亲一起到河里面洗衣服,洗过的衣服搭在沙滩上一会儿就能干。金色的沙滩干净的很,没有泥土,没有污染,一片连一片,随处都能看到追逐游戏的儿童和洗衣的妇女。后来,由于大量的採沙,沙滩不见了,裸露在外的只有淤泥和生长的杂草。

        在码头玩耍的时候,趁大人不注意,我们也会跑到船上玩一阵子。看到船上的小孩儿背上都会背上一个葫芦,说是以防不慎落水。他们常年生活在船上,对我们的到来还都比较欢迎,只是担心我们的安全。

        那个时候的河水清澈见底,船民都是用河水直接烧水做饭。如果是夏天来河里玩耍,孩子们口渴了,就会趴在河边喝上几口,那个甘甜不比现在的农夫山泉差。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漯河大椿树码头,升帆、起锚、离港。降帆、抛锚、到港的船只络绎不绝,经常都有十几艘到几十艘的船只在装卸货物,河堤上堆满了煤炭、粮包。木材等,等待运输的物资。满河都是林立的桅杆,看上去整个码头蔚为壮观,热闹非凡。沙河船工的号子声不时地在码头和沙河两岸回荡,真是一派繁忙景象。


沙河纤夫

       

      沙河船工号子是从事集体重体力劳动时一振奋精神、鼓舞干劲、统一步伐、协调动作、增加劳动效果而创造的一种歌谣。沙河船工号子由于劳动场合的不同,轻重强度不同而形成的各种号子也各有不同,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纤夫号子,为提人精神,大都节奏短,雄壮有力。

       纤夫工作非常辛苦,为了生计,风里来雨里去,如果逆水上行,加上风向不顺的时候都要有纤夫在岸上一步一步拉着船走,沙河北岸经常都能看到纤夫拉着船喊着船工号子行船情景。沙河船工号子是中原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创造的最古老、最原始的民间艺术,已被选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时过境迁,当年的情景都不存在了。但沙河要通航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新的码头已基本建好,不久的将来,漯河航运会翻开新的一页。


讲述人:孙爱国 图:网络 

根据:情满漯河    整编:漯河圈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