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自然哲学思考(六、混然一气)

 冷月当空mql 2017-02-21
六、混然一气
中国自然哲学有一个关键概念就是气。气是一个哲学范畴,指一切无形质的流体。
太极从无极中创生,太极的初生态是阴阳之气,“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这是阴阳之气运动时开天辟地的图景,近代物理学和天文学都己直观地观察到此图象。无极无阴阳之气,老子觉到其中之“物”也是气,那是静态的气。从气的角度看,无极与太极空间只是气之动静不同而已。
西方古典自然哲学研究物体的空间运动,直接导致了牛顿三大定律的发现,牛顿发现物与物之间是通过力的传递相互作用的,其中非接触性的作用是通过某种场传递的,例如物体间相互的引力作用有引力场,电磁体的相互作用通过电磁场等等。这些场在中国自然哲学中也属于气的范畴。
中国自然哲学研究物体内部的“易变”。由阴阳的升降涡旋中一气而分五行:金、木、水、火、土。气之阳为火,气之阴为水,气之升为木,气之降为金,气之涡旋中气为土。中医阴阳五行辩证法就是通过对五气的阴阳辩证找出人体五行出现的问题,然后通过药物的五行之气对人体五行之气进行有效的补泻,使其回归阴阳的动态平衡。中国自然哲学并非纯粹的思辨学问,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实用哲学,几千年的实践至今在临床上的应用仍然行之有效。当然,历代反对者不乏其人,但可以肯定的是反对者没有一个是真正的中医师。中医治病,一言蔽之:调气而己。
散则为气,聚则成形。现代天文学的宇宙爆炸说直观的证明行星是气之凝聚,热核反应爆炸的能量方程式则直接证明了散则为气,形与气都是能量,能量释放则形化气,能量吸收则气成形。其实形气转化的过程就在我们自身上进行,我们工作是形化气,要消耗身体的物质,我们恢复身体需要饮食的补充,饮食提供的是气味的能量,这是气化形。中医治病的药物也是五行气味在人体中进行气化形的过程中进行五行器质的补泻,故有药食同源同理之说。
“万物负阴而抱阳”,这是老子描述阴阳凝聚成万物具备的共同特点。但由于万物阴阳五行之气各有所偏,物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就产生了相成、相生、相克的作用,这种作用也是通过气的传递发生的,这也不是一种哲学思辨,而是实实在在的哲学实践,知道了某物的五行之偏,就可以被纳入中药给人治病,这就是万类该可入中药的原因。中医药是天地自然之物而非人为制造。把中药提炼治病,是把中药制成西药,把自然转化为人造,放弃五行自然哲学治病用自然科学治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