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正处于智媒时代的黎明

 抱珠山房 2017-02-21

  在与禹卫华教授讨论微信公众号的未来、政务微信公众号的前途时,他不止一次提到,那些政务微信界的“模范生”大都具有很强的业界生态意识和危机意识。

  他们的危机感源自:一个全新的媒体智能化的“智媒时代”已经迫近。他们非常关心,在那样一个全新的时代大潮之下,整个行业的生态将发生怎样变化?自己又该如何立身?

  当技术已经推动着媒体的智能化浪潮愈发可能,当用户向移动端的迁移基本完成、社交化新闻传播正在主流化、新潮技术得到用户的一定认同,传媒业的原有边界将发生怎样变化,显然值得所有微信公众号的创业者、守业者、继往开来者关注。

  据悉,一个“极大扩张”的传媒业新版图,将在新的角逐中形成;新的生态,也将在这个“无边界”的大格局中重构。

  用户平台的重构

  未来的用户平台将是人的社交平台、与人相关的物体平台(如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汽车等)以及与人相关的环境系统(包括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三个系统互动形成的大平台,用户分析也将是对三类数据的协同分析。

  在这样的大平台系统中,人的社交平台仍是用户平台的核心,基于社交黏性的平台是可持续的。而各种与人相关的物体的数据,是人的行为、需求及状态等的一种外化或映射,物可以提高人的“可量化度”与“可跟踪性”。通过物来了解人,将是未来用户研究的另一种途径。

  与人相关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如果说,现实环境是用户场景的构成要素之一,把握用户环境有助于提供更精确的服务;那么,虚拟环境是新媒体为用户提供内容和服务的基础。基于VR/AR的临场化环境的构建,将给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新闻生产系统的重构

  在新闻生产系统的重构中,有两个动向尤为值得关注:

  第一,机器成为新闻生产者。

  在未来的新闻生产生态下,从信息的采集到加工各个环节,参与主体都不再仅仅是人,机器及万物都可能成为信息的采集者,而机器也可以完成信息的智能化加工。这意味着,掌握着智能机器和传感数据的IT企业、物联网企业,也将成为新闻生产系统中的成员。

  第二,新闻信息存储、分析、加工系统可能脱离专业媒体而独立存在。

  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的存储、分析与加工系统都是嵌入媒体内部的,是媒体生产流程的一个部分。但近年来,这样的系统,正在开始脱离媒体,向外部转移。

分享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王禧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