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提起霍去病估计没有人不知道吧。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人能在同样的年龄就能有了他如此大的成就。霍去病,17岁两出定襄、19岁三征河西、21岁纵横漠北,他杀到匈奴胆寒,甚至已经影响了西亚的历史进程,他年仅21岁就身居大司马高位。 在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这位名将霍去病的葬礼记载得非常清楚,但是对于他的死因,却没有任何的记载,仅仅是“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历史总爱开令人扼腕的玩笑——上天赐给了大汉朝这位千年难得的奇将后仅仅23年,就匆匆的把他召唤了回去。却在不经意的离开瞬间,给中华历史留下了一段难以摸清的迷案。这样一个风华正茂的将军去世,却没有提及死因,于是后人对司马迁也不免有一些“责怪”的意思。然而就在如今看来,司马迁这样记载,是在给后人留下了某些示意。 霍去病的病死之说,是最为广泛流传的,也是官方的说法。此说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褚少孙,他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中有一段补记,借霍光之口说霍去病是病死的,这就让后世对他的猜测更玄乎。霍去病年纪轻轻,武将出身,出征万里都没问题,何况一个小病。但是猝死的证据倒是有的——霍去病的儿子霍嬗也是年轻猝死。但这种可能性到底多大呢?估计谁也说不清楚,或许考古学能给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 另一种说法就是:意外或者被杀。汉武帝安排人干掉霍去病,以防止卫、霍联盟。政治是无情的,即使是父子。武帝在将卫青培养起来并迅速成才后,就意识到了自己要有个制衡的方法——在权力之争中泡大的武帝对这方面实在是太敏感了。霍去病在漠北大战后一连串的动作(杀李敢、劝封王子等),让汉武帝觉得封大司马、借助他来平衡卫青势力的初衷已经很难实现,反而有可能让二人结立政治联盟进而影响自己的绝对集权。但是二虎相争还好,若二虎同盟,最惨的当然就是武帝,于是武帝就起了杀心。但是这种说法可能性更低,汉武帝一个儿子和熊打架被拍死都有记载,当朝大将军、大司马意外死亡或被杀,不可能一点历史证据或记录都没有——这可是国家大案呐!再说了,想要谋杀大将军,也没有那么容易吧?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得传染病或瘟疫而死。后世的电视、电影里,普遍以这种说法为准。电视剧《汉武大帝》里更是有这样的一个镜头:匈奴撤到漠北,为了和汉军周旋,谋臣中行说让单于把得了瘟疫而死的动物丢到水源里面,而霍去病率领的军队正好就喝了这些水。在回长安后霍去病就杀李敢,被汉武帝贬往朔方,路上就得病了。瘟疫这一说法的漏洞也是很明显的:若匈奴确实传播了瘟疫,当时军中的将士肯定也难以幸免,不说大面积传染,但死的人肯定不在少数——军事历史上哪次瘟疫事件死的人少了?死后武帝悲痛万分,想再看他一眼,却被侍者拦住了,所以只能下令厚葬。但史书上无论是霍去病列传,还是匈奴列传,为什么就是找不到大面积死亡的相关记载?一起出征漠北的将军们也没有一个有得传染病而死的记录。最重要的漏洞是:这类瘟疫潜伏期一般都不会太长,而霍去病是在漠北大战后两年才死去的。这期间的时间差,用瘟疫一说显然很难解释清楚,可能性也就非常低了。 最后的一种说法是自杀的。自杀的人无非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没有了生存空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霍去病死前的生存空间:首先,漠北大战后,他就被武帝利用起来压制卫氏集团,很明显已经成为了卫氏集团的对立派,虽然霍去病心里很不愿意,卫青这边的亲人也还当他是自己的亲外甥,但是卫氏集团的其他人可就不一定这么想了——这是无情的政治,父子还尚且相残。 在他旁边的至亲是有,但能依赖的却基本没有一一后来权倾汉朝的弟弟霍光当时还幼小。其次,无论前面推断是对是错,但是霍去病杀死了李敢这件事令他民心尽失,即使他位居大司马的高位,但在群众中间并不见得就有人气,甚至是对他极为不满。再次,他一手带起来的人不是匈奴的降将,就是只会打仗的低级军官将领,就连由皇帝指派的裨将他都可以拒绝不要。在武帝跟前得势后,原来跟着卫青的人也有不少人“叛变”去跟了霍去病。然而,霍去病如果跟这些人打打仗那是无往不胜,但是谈起政治来也就不行了。 霍去病在临死前,就已经面临着身居高位、没有强力亲人可以依赖、在官场无助无友、在军队和群众中备受指责、在皇帝面前被质疑这样的局面。他是名将,当然杀人如麻,他是当朝贵臣,他甚至于敢射杀九卿高官。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年轻的男人。在这样的一个生存环境里,这对于一个23岁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滋味?他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有人说,天才都是孤独的,这一点在霍去病身上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少年显贵,但是未必就能有平常人的快乐——他的压力太大了,但是却没有人能帮助他释放。很显然,死亡对他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出路。或许,这就是在武帝手下为将者的悲哀——人才能被很好地发掘出来,但是用完之后随手就丢。谁敢保证,如果霍去病没有死,继续壮大下去的话,就不会被冷酷的武帝在某日随手就收拾掉了?对各种利益集团来说,这也是个可以接受的事情。而如果霍去病的确属于自杀,汉武帝也有责任,卫氏集团更是直接的关系人,当然,他自己的性格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然而,我们回顾武帝一生中的那些武将,除了卫青之外,几乎没有能得到善终的。 霍去病少年得志,性格孤傲不恤士卒,朋友不多,是孤立一派——武帝亲手栽培起来用以平衡权力的工具。战场上的霍去病杀起人来和汉武帝一样“不眨眼”,但官场上的霍去病则是“无助”的——没人给孤傲的他指点什么,他和汉武帝一样孤独。在《中国军事通史》中,霍去病是这样被评价的: “霍去病绝不是只有意气之勇的匹夫,而是一员既勇且谋、能够决胜千里的战将。前引霍去病‘不至学古兵法’语虽不无偏颇,但从中也可约略看出他的为将之道,这既是不拘泥于习俗常规,重视战前的‘方略’即谋划,同时又注意根据战场实际而随机应变。霍去病非常善于运用骑兵集团在沙漠、草原地带机动作战,他可以指挥骑兵进行短程奇袭,也可以指挥骑兵进行长距离、大规模的正面进攻,可以用骑兵打运动战,也可以用骑兵打遭遇战,表现出良好的战术素养和高超的临战指挥艺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