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人们遗忘的名医黄竹斋治疗中风病经验

 西北望msm66g9f 2017-02-23


黄竹斋,男,著名中医学家


毕生致力于祖国医学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特别在研究仲景学说和针灸学方面造诣尤深 , 有所创新 。对治疗中风病有独到研究 , 经验丰富 , 疗效显著。


导读  

据1959年先生所撰“针灸中药治疗中风偏瘫150例总结报告”统计,治疗有效率为91.3%,博得国内患者和苏联、民主德国、越南等国患者的盛赞。先将黄竹斋治疗中风病经验介绍给大家。


黄老博览群书,认为风的发病原因有内伤和外感的不同,根据患者的寒热虚实不同以及感受病邪的深浅层次,分为中经、中络、中腑、中脏以及闭证、脱证的不同。


真中风通过临床观察,多见农村体力劳动者居多,城市工作者较少,可见真中风多是外感虚邪贼风引起的。


类中风通过临床观察以及查阅各代医家临床著作,认为类中风的病因有五:大怒、恐惧、内夺、膏粱、伤湿引起。很多患者多是血压高引起,故刘河间从火论治有一定临床道理。


根据《灵枢 五乱》:“岐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俛首静伏;乱于肺,则俛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肠胃,是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故黄老提出营卫清浊相干气乱为本病的致病原因。


黄老通过研究历代医家理论及临床实践体会,认为尤在泾在《金匮翼》中提出的中风八法:一曰开关,二曰固脱,三曰泻大邪,四曰转大气,五曰逐涎,六曰除热风,七曰通窍隧。八曰灸俞穴。是比较完备的治疗体系。


黄老在治疗中风病一般是针药并用:


口眼歪斜:针刺地仓、颊车、翳风、风池、睛明穴、合谷、后溪、或者用生姜汁调生胆南星末涂抹患处,每日一次。


上肢不遂:肩髃穴、曲池、肩井、阳溪穴、后溪、合谷。


下肢不遂:环跳、阳陵泉、风市、光明、解溪、内庭。


神志昏迷、不省人事、闭证脉实,针百会穴、前顶穴、后顶穴、风府穴、风池、人中、间使穴;


热甚:十宣穴放血、苏合香丸灌服


口噤息窒,通关散1吹鼻。


痰涎壅盛,稀涎散灌服


痰多喉鸣:涤痰汤配合安宫牛黄丸或者牛黄清心丸。


舌苔白厚者:加味平胃散。


便溺阻隔者,三化汤。


失语痰盛者,清心散。


脱证脉虚,二便失禁:急用炒盐填神阙穴,或者隔姜艾灸,内服真武汤;四肢厥冷,喉中有痰,三生饮合独参汤;脉微欲绝,参附汤;神志昏迷,局方至宝丹。


偏瘫、血压高、脉紧:《古今录验》续命汤;偏瘫、血压正常:小续命汤;失语:地黄饮子,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


医案分享:


王某,男,35岁,河北人。于1957年6月2日初诊。


病史:患偏风症。右半身上下肢麻木,活动行走不便已四年余。


黄老诊为:中风偏风。


治疗:针合谷、后溪、风市、阳陵泉、光明、承山等穴,共针3次。


服真武汤5剂。


结果:至6月19日痊愈。



王某,男,51岁,山东济南人。于1958年11月28日初诊。


病史:患者左腿和右臂不能运动,无法行走。


黄老诊断:中风半身不遂。


治疗:针刺肩髃、曲池、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解溪等穴,共针3次。


服小续命汤9剂。


结果:左腿和右上肢活动恢复正常。


陈XX,男,72岁,山东人,北京西郊彰化村农场场员。


于1957年12约9日下午,因中风猝然仆倒不省人事,送西四第七医院住院治疗,25日转来本院。


患者神志清,身体羸弱,左半身上下肢偏瘫,卧床不能动,大小便失禁,两手脉浮紧,按之有力。


诊断为中风偏瘫,正虚邪盛的脱证。


用炒盐末填脐,上盖姜片,艾灸神阙十四壮,从此大小便恢复正常。


针刺肩髃、曲池、合谷、环路、风市、阳陵泉,隔日一次,共针9次,每日服《古今录验》续命汤一剂,分二次服,共服18剂。

住院20日,上下肢逐渐活动恢复正常,能自行走。


于1958年1月14日出院。


注:《古今录验》续命汤方:麻黄、桂枝、当归、东北人参、干姜、炙甘草、杏仁各三钱(9克),川芎一钱半(4.5克),生石膏六钱(18克),九味水煎,一剂分为二次服。《金匮要略》载本方,“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方用麻黄为君,其性上升旁散,当归、川芎通经中之荣血,桂枝、人参行络中之卫气,干姜、甘草以扶胃阳,杏仁、石膏以澄清浑浊(杏仁能澄浑水,石膏能凝豆腐),故为治疗经络荣卫清浊相干、气乱于臂胫及头而厥逆之良剂也。


来源:实践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