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郦波告诫准父母:打算生娃的头一年定要做一件事

 热点板块 2017-02-24

郦波告诫准父母:打算生娃的头一年定要做一件事

郦波

十六七岁的时候跟什么人读书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比如说苏东坡他们一家。为什么唐宋八大家,他们苏家就占了三个?这要从苏老泉,也就是苏东坡的父亲苏洵说起。

苏老泉原来是个游手好闲的爹。27岁之前高考落榜就不考了,整日游山玩水。结果到了27岁之后,痛定思痛,要读书了。所以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一发奋立刻带来一个卓越的成果——28岁生了苏东坡。要是26岁生出来的,那估计就没什么了,苏东坡有个早年夭折的哥哥,就没苏东坡这么大天才。所以打算生小孩的朋友,头一年一定要努力读书,这是胎教,非常科学。

郦波告诫准父母:打算生娃的头一年定要做一件事

苏洵

苏洵37岁又高考落榜,于是彻底放弃科举,把此前写的所有的书和文章全部烧了,五年不写文章,只是拼命读书。五年之后满腹经纶,满腹思想,堵都堵不住,才开始写文章,写出来的篇篇都是名作。这个时候苏洵成了一个思想家。他决定做了一个决定:自己教两个儿子。

当时苏东坡和他的弟弟刚好十三四岁。之所以苏轼、苏辙后来成为优秀的大人物,就是因为跟了一个思想家的父亲。

所以,十三四岁到十七八岁这段时间,跟什么人读书很重要。

我来为你举几个例子:子路跟孔子读;阿宽跟苏格拉底读,读成了柏拉图;梁作如跟康有为读,读成了梁启超。苏轼、苏辙跟这个思想家的父亲,读成了唐宋大家。

郦波告诫准父母:打算生娃的头一年定要做一件事

苏东坡

为什么?因为孔子、苏格拉底、康有为、苏洵都是思想家。

我后来研究遗传学后发现,这是很科学的。伦敦有一个研究成果,认为青少年青春期这段时间很逆反、冲动,原因是一个人最后一块大脑成熟的区域,是主管理性思考的,一般情况是18岁才完全长成。所以你别怪孩子很冲动、很逆反,他脑子还没长熟呢,很正常。而在这个年龄阶段如果你碰到一个思想家的老师,他就可以帮助你提前让自己大脑理性区域的成熟。

郦波告诫准父母:打算生娃的头一年定要做一件事

青春期

所以,什么年龄跟什么人读什么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有人说,如果孔子谁能遇得到,我也想向他求学。苏格拉底、康南海、梁启超,包括顾清廉老师、杨昌济,我也想拜他们为师,可我拜得着吗?当世已无孔子,怎么办?

我要说的是,其实这些先生都在,仲尼先生在,苏格拉底在,柏拉图在,康南海在,梁启超在,他们都在,阳明先生也没死。科学告诉我们不可能长生不老,但是哲学告诉我们可以长生不老,因为精神是可以不朽的。孔子、孟子、庄子、诸子百家,他们就没死,他们不朽,他们的思想精神、品格情怀与世长存。在他们留下的书里,你可以见他的魂,你可以到书里去拜他为师。

所以,为什么读书人有一种强大的能力?那是因为他们从书本里、从往圣先贤那儿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本文摘选自郦波于2015江苏书展上的讲座《读书人的品格与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