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AU FOOD&DRINK 厦门,被誉为文艺之城,然而猫叔却对美食更感兴趣。闽南人跟天津人一样爱吃、懂吃,丰富的海鲜食材,让厦门的大街小巷云集了各式各样的小吃。作为一个外地人,如何「稳、准、狠」地吃遍当地的特色美味呢?跟我来... 坐标:中山路步行街与思明路交口,这里恐怕是厦门岛内商业最繁华的地区(没有之一)。2月中旬可不是这里的旅游旺季,随着夜幕降临依然是霓虹闪耀、人山人海。 在厦门岛内吃喝,住在这附近是最方便的。所有当地特色的、非特色的小吃让你应接不暇,所以一定要禁得住诱惑,什么油炸臭豆腐、鱿鱼串、奶茶...这种臭遍街的小吃就不要浪费肚子了。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渔业发达的福建沿海从来就不缺新鲜的海味,“鲜、香、淡”是闽南地区独特的风味,品尝的最好地方就是海鲜大排档。可以去市场购买喜爱海鲜找附近的排挡加工,也可以直接就在大排档里点,岛外要比岛内便宜些,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就好。 选好海鲜,做法首选是酱油水!
「酱油水」是厦门经典的海鲜煮法。何谓酱油水,顾名思义,就是适量的酱油和水按照一定比例调制而成。其实煮酱油水的方法十分简单,但是海鱼、海鲜必须新鲜。因为这样简单的做法,最容易吊出食材的鲜甜滋味。如果不新鲜,马上就能尝出来。所以,如果海鱼新鲜,店家也是极力推荐顾客点酱油水煮鱼。 酱油水中的关键是酱油,颜色不能深,又不能太淡,咸甜要正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突出食材本身的鲜味。
海蛎煎,当地也叫蚵仔煎。闽南语中称牡蛎(海蛎)为蚵仔,是闽、台地区的名吃,大街小巷都有售卖,每个餐厅都有此菜。做法不难,类似于面鱼托,牡蛎、蒜苗与番薯粉加水混合,在平底锅上摊成饼,最后倒入鸡蛋液。 海蛎煎起源的民间传闻:1661年时,荷兰军队占领台南,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馀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省的小吃。另一种比较有根可循的说法是,蚵仔煎是随着郑成功大军和福建移民的迁入,带入了台湾本土。成为现在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喜爱的美味佳肴。
关于配酒,任何美食有了酒才完美。海鲜与清酒是天然的绝配,清酒本身含有氨基酸有鲜味产生,与海鲜的鲜味不会冲突,还能起到促进作用。为了不辜负美食,我只能自备酒水了。 关于店铺,本次只在厦门岛内停留3天,只在中山路附近,精挑细选出两家海鲜排挡进行了品尝。岛外海鲜大排档要相对便宜很多,时间充裕的也可以去海鲜市场挑选购买食材,然后找附近的排挡加工。 我就写到这,剩下的靠你了! 向上分享,向下点赞 往 期 回 顾
|
|